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9-06-11王诚高媛薛荣琪
王诚 高媛 薛荣琪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也推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社会各界也逐渐更为关注安全。矿山开采中,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其安全隐患也是难以有效清除的。因此,本文就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采矿作业中逐渐运用了大量大型采矿机械,而潜在的安全隐患对采矿工人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家及人们也逐渐加强了对矿山作业安全的重视程度。如煤矿中煤尘突出、瓦斯等问题倘若处理不及时,一旦接触明火就会有爆炸事故产生,使得作业人员生命受到威胁,并引发经济损失。故而,必须高度重视矿山机械安全。
一、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逐渐加大了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的应用,原本轻型的采煤掘进机也朝着中、重型快速发展。原本仅能切割煤矿的切割机也能在岩石作业中得到应用,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技术实现了质的提升。此外,我国机械设备也拥有了在线检测、实时监控功能,安全性更为显著。
采矿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我国对安全标准也予以了高度关注,制定了各类安全标准,要想为我国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生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标准措施,针对部分较高要求的矿井设备而言,工程设计研究院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标准措施,并提出了较高的安全性能要求。
二、矿山机械技术安全存在问题
(一)机械安全设计方法不成熟
现下,尽管大部分机械已有了成熟的安全设计理论和方法,然而在大型、复杂的关键矿山机械设备方面,仅存在理论层次的安全设计,在安全设计方法方面仍不够成熟、缺乏理想。如我国仍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的输送机动特性研究,相关实验研究、验证十分迫切;掘进机设计与我国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完整截割、装运及行走的载荷谱尚未拥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全设计,与国外机械安全设计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存在。
(二)人员培训活动开展不合理
要想发挥机器的价值,与人为操作无法脱离。大部分煤炭企业尽管针对管理人员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且每月都会开展数次,从表面上来看企业予以了高度重视,所投入的经费也十分庞大。然而,却无法显著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个别企业所设定的培训方式过于落后,缺乏新颖的内容,甚至完全脱离了现实,仅将理论作为重点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实现,无法发挥使用价值,以致于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在培训参与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尽管在培训完成后能够获取培训合格证,然而其实际能力、业务水平却未产生变化。
(三)机電设备更新欠缺及时性
个别企业领导者仅对产出予以了关注,而在装备更新方面缺乏重视,不愿将经费耗用在设备维修和改进上,以致于设备过于陈旧、老化,缺乏安全系数,有大量安全隐患存在。而缺乏安全性的系统设备、不到位的安全设施,使得矿难事件频频爆发。相关资料显示,个别矿井中仍有大量无“MA”标志的设备存在,甚至还有部分是国家一再强调必须淘汰的设备,低劣的供电设备、落后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采掘设备,尽管不会耗费较大的成本,但也导致生产力受限,更是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矿山机械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设计体系
现下,高速化、大型化、复杂化及重载是矿山机械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因有大量因素皆能对矿山机械安全造成影响的缘故,仅在单一理论、方法的运用下无法将现代安全生产要求满足。对此,需参考国外先进的矿山机械安全设计理论、方法,在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可将我国采矿业发展要求满足的安全设计体系,以此推动我国矿山机械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要想实现矿山机械安全现状的改善,就必须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趋于大型化、复杂化的采矿机械,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带给了员工,故而采矿企业需优化培训机制,鼓励员工掌握新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同时,需合理构建奖惩制度,以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以员工具体表现情况为根据予以适当的奖励或惩罚,以此将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效激发。
(三)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缺乏是导致我国矿山机械设备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将该问题解决,国家政策需予以大力支持,企业自身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国家可将政策引导、法规控制加强,将一定的资金供于重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使用。同时,企业需在国家政策的充分运用下,并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将过期或故障设备及时更换,通过先进安全技术的引进,实现企业机械安全状况的改善。
四、结语
矿山机械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工具,其安全运行与采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有着直接联系。相关数据表明,因矿山机械故障而引发的矿山事故在所有事故中有着极高的比例。因此,人们也逐渐对矿山机械安全予以了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矿山机械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针对性改进策略,以期矿山机械安全水平得以实现提升。(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