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路径探索
2019-06-11谭楚筠
谭楚筠
摘要:当前教育领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了教学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引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等多层次需要切入,分析教师在工作中的各层次需求,旨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管理;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062-02
学校教学管理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为焦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提升教学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因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应成为教学管理重点工作。当前教育管理工作中强调通过完善薪酬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等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可考虑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导下,从人性角度分析教师对岗位工作的期望值,探讨教师积极性调动相关问题,对于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需求能够体现人对于某种缺乏状态的心理倾向,人处于社会环境中总会在某些方面存在失衡或缺失状态,这些不稳定、不均衡的状态将会使心理倾向更为明显,心理状态对思维意识产生影射和带动作用,在行为活动中也会产生弥补缺失状态、调整失衡状态、满足心理需求的动机,利用思维意识产生行为意识的驱动力。将需求转化为动机,有助于形成对行为意识的驱动作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理需要。生理需求是需求层次理论的最基本需求,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对于空气、水、食物及睡眠等都具有原始需求,是产生层次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人生活条件的基本需求。
2.安全需要。安全需求主要出现在人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下,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人感受到安全威胁,会使人在内心深处产生希望得到外界保护的期望。
3.社会需要。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人能够被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其他因素认可与接纳,人的行为活动能够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肯定,实现与社会环境其他因素之间的情感互动,包括友谊、情感等,此为更高等级的需求类型之一。
4.尊重需要。尊重需要是指在社会需要基础之上,在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在实现价值方面的需要,期望个人的劳动价值能够得到尊重。尊重即要体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也要体现人与人间的相互尊重,以及对于他人的尊重,尊重要建立在一定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基础上。
5.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人付出行为努力的过程也是展示个人才能与潜能的过程,展示个人才能与潜能的同时会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并能够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在追求和努力的过程中形成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以尊重需要为基础,创造的自我价值要以外界形式为载体或表现形式。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等级,在其理论范围内,将人的需求设定先后顺序,在低层次需要被满足后才会产生后续的高层次需要,需要层次的结构划分体现人的精神追求逐步发展的过程。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逐步满足教师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体现教师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过程,是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需求
1.教师的生理需要。所谓生理需要是指教师能够得到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维持自身、家人的物质需要,其经济收入应包括固定薪酬、绩效奖金、各类津贴等。教师的岗位工作性质决定其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其生理需要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若要切实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应以充分满足教师的生理需要为前提。
2.教师的安全需要。教师对安全感的要求相对较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事故保险以及职业发展保障等便能够赋予教师足够的安全感。当前教育领域的编制体制使得部分教师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需要,而没有编制的教师则普遍存在缺乏安全感的问题。
3.教师的社会需要。教师的社会需要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域内部,期望能够得到教育团体、教育管理者的认可,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学术交流氛围,也能够赋予教师社会需求感。
4.教师的尊重需要。教师渴望得到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层面对其工作的理解和认可,期望能够通过晋升制度、业绩考核制度、选拔研修制度及表彰制度等得到相应的回报,保持劳动与付出的平衡。
5.教师的自我价值需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其对于知识和成功有更为强烈的渴望,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成绩,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教师期望能够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接受更具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实现个人价值。
三、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1.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各种需求,以满足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予以回馈和肯定。从物质需求角度而言,学校应当完善教学环境,当前国家对义务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初级中学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也不断提升,学校要从多方途径获得教学资源支持,改善教职工的教学及生活环境,为教职工提供生活便利;还需要重视薪酬制度的完善,保证教师的工作业绩能够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从精神需求角度而言,学校要给予教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教职工能够在学校集体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状态,定期组织体检和心理咨询,让教师在工作中积累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能够及时得到宣泄和疏导,保证教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应当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教研环境,鼓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及教研能力。发挥教学管理的优势作用,在学校营造和谐、民主、发展的环境,提升教师对于教学环境的认同感,充分发挥良好教学环境和氛围对于教师思维的影响作用,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共同合作,构建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3.赋予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校园建设的权利。教师也是学校的生活主体,对于教学管理、校园建设都有自己的看法,学校管理工作需要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赋予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开展校园建设的权利,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学校制订制度时要遵循民主协商、民主评议的原则,要注重倾听教师意见,完善学校管理与建设。
4.给教师搭建自由发展平台。教师在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上还渴望实现更高层次的个人价值,学校要尊重教师的个人发展意愿,给予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持续提升专业水平。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背景下,分析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多层次需要,能够为学校制订管理规定和制度提供参照,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赋予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和校园建设的权利,给教师搭建自由发展平台,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必要条件,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