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信息数字化研究
2019-06-11王磊
王磊
[摘 要] 博物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资源的守护者,其对藏品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在信息数字化工作中,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把藏品信息管理好、利用好。通过规划和实施具有前瞻性的藏品信息数字化目标,设立合理可行的管理愿景,利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优势将博物馆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唯有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才能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化 目标 愿景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志码:A
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性学科,随着网络的发展,其必然要将自身融入信息化时代潮流之中。在发达国家,博物馆数字化、虚拟化的趋势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在1994年大英博物馆就开始有计划地创立多媒体馆藏数据库,并于1997年推出了一套多媒体藏品查阅系统,随着开发人员的不断完善,从2000年开始,普通观众便可轻松地通过大英博物馆网站进入该系统远程访问藏品信息,这些信息囊括多达五千件馆藏重要藏品,包括文字介绍、动画演示及清晰的藏品图像[1]。在内地,故宫博物院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通过摄影室的藏品照片管理来创立藏品信息系统,以藏品影像数据为基础开展信息数字化工作。
2015年首都博物馆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开始全面着手藏品信息数字化建设工作,并于2017年首次开始系统地面向社会公开提供藏品数据信息查询服务。作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身处这座数字化、现代化都市之中,实现藏品信息数字化,对于这座博物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制定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愿景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藏品信息数字化的需求,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技术投入和持续的支持,并充分理解藏品信息的管理和再挖掘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系统关联的动态信息协作平台,形成以藏品信息为基础,以关联信息流为纽带的博物馆工作新模式[2]。积极响应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利用网络和大数据等先进手段结合自身藏品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拓展博物馆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多维的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目标
(一)二维的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现状
当前首都博物馆的数字化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说基本上还是基于二维的关系型数据库的数字化管理理念,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藏品在博物馆内外的位置分布和保存状态,如藏品的在账在库情况、完残情况、尺寸重量及图像信息等。这样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强调加入对藏品时间维度进行管理的考虑,对于多年来藏品的变化跟踪和流动轨迹信息的管理没有起到记录和梳理作用,目前还要依靠对纸质档案的查阅来获取信息。目前,有很多的藏品历史档案及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藏品入库登记借出手续等纸质凭证未来得及经过数字化整理,使得博物馆对藏品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仍处于一个二维的平面管理水平。
(二)多维的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趋势
要想实现多维度的立体藏品数字化管理,就必须加入藏品管理的时间维度管理理念。换言之,就是要将每件藏品从其被博物馆征集之时,一直到入藏、修复、展览、借出、归还入库、再展览、再入库保管直至藏品被注销的全过程都要纳入信息数字化管理的范畴中来。不仅要像纸质凭证一样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同时还要将相关资讯与藏品的数据信息结合起来形成藏品信息流,并及时对藏品的动向进行有效管理。
舉例来说,某件藏品要外借展览,其中涉及藏品的移动和展出,作为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就要跟进管理藏品的借出相关事宜,如记录藏品的借出手续,包括电子信笺、手续合同扫描件附件等,以及藏品的移动路径、经由什么方式运输到什么地点等,利用先进的实时定位手段监测和管理藏品的移动路径,记录和链接保险公司的管理方案,记录保险合同,直至藏品安全抵达,为藏品的安保工作提供便利。在藏品借展期间记录其展览情况、保存状况、温度、湿度甚至观众反馈等,这些信息能为博物馆在藏品保护和宣传推广方面提供研究根据。这样藏品就有了自己的历史信息记录,从其入藏到注销的全过程管理,在哪里出现过,进行过何种修复,在哪些地点停留了多长时间,甚至有谁对它作过哪些方面的研究和论证,这一系列信息都被纳入藏品信息管理中来。当然,前提是要建立在信息安全和严谨的基础之上,另外还需要将博物馆多年来积累的藏品档案、借出、借入手续等纸质凭证进行数码化。如此的藏品管理将再也不是切片式的平面管理,而是加入了对时间维度的管理,并且结合了相关信息流的立体藏品管理理念。相信借助先进的信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大数据手段,这种多维的立体管理理念一定能够对博物馆未来管理决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是藏品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二、藏品信息的数字化愿景
(一)藏品信息知识库的应用愿景
藏品信息数字化工作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一条希望之路,同时也是一条艰辛之路,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博物馆人才能得以体会。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化”,并不只是将档案文档进行数字化转换就能达成的[3],这其中还要加入对管理理念的理解,以及对工作实际的融入。
要实现让文物活起来,让藏品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信息化工作就不能只局限于藏品本身的信息资料数码化,还应拓展到藏品引申关联信息的检索工作中来。举例说明,如果某件藏品曾经被修复部门进行过修复研究,还被策展部门进行过展览研究,也被文史专家进行过文史论证,作为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工程就要将以上这些信息之间的关联建立起来,即藏品的修复研究成果档案、相关的策展方案、观众观展反馈、文史论证资料等关于此件藏品的文章索引信息都应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畴。此外,还要将与藏品发生关系的人或事件,如藏品的修复专家、策展人员、文史专家等链接其中,这样的信息化工作不再仅仅是表现藏品状态的登记表,而是能服务于业务研究的服务站。通过这一系列资源的链接和检索,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让这些本无太多关联的碎片资讯依托藏品信息体系建立联系,形成信息流,让原本孤立呆板的藏品管理转化为关联且活跃的知识库,这一系列的关联可以让修复者了解藏品在展览中的反馈,还能让修复者同文史专家共同交流他们对藏品的认识和见解。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授权和帮助下合法地获得相应知识链接,可以就此件藏品与专家展开学术探讨,甚至可以为博物馆甄选知识人才提供依据,或者为跨领域合作共赢提供帮助,这样的数字化工程不再是流于形式的数字转化工作,而将成为一个推动学术发展和促成科研成果的生产力工具。
(二)藏品影像信息的数字化愿景
影像信息作为藏品信息数字化工作的优势,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都将被视为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影像信息的管理,可以为博物馆的诸多管理方案带来实惠。比如,利用影像数字化技术服务于藏品保管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保管人员因策展需要甄选藏品所导致的移动文物的风险。
1.3D影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藏品影像管理中的“影像”绝大部分为平面影像,即使是多角度的摄影也仅是多平面的影像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目前博物馆已有能力利用3D影像扫描技术收集藏品的3D影像信息,并且开始着手针对少数藏品应用此项技术。如此,既能打破藏品研究人员与摄影师之间的知识壁垒,又能更加全面、系统地诠释藏品信息。
2.依影像搜索的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是依靠数据信息的索引进行查找和使用的,更具体的说是建立在文本数据信息的检索基础之上。对于藏品和档案信息的搜索,多是依靠数据的索引关键字,如藏品编号、藏品名称、来源地及尺寸重量等。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今后的藏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全可以依靠影像进行索引和模糊搜索。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得到科技界的重视,今后也必定会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目前,已有很多科技企业开始尝试应用图像搜索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如苹果公司在其图像管理软件中加入了人脸识别搜索、GPS地点识别搜索功能;又如Google和Baidu的图像搜索引擎,可以通过图像匹配技术实现图像搜索功能。目前,该技术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应用可以逐步走进藏品信息数字化工作中,届时,公众或者研究人员将有机会通过模糊的影像信息搜索需要的藏品信息。
三、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守护者,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藏品信息管理好、利用好。通过规划和实施前瞻性的藏品信息数字化目标,设立合理可行的管理愿景,将藏品信息数字化作为藏品管理手段的延伸,通过藏品信息让文物说话,开拓公众的知识眼界,促进学术交流,利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优势将博物馆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唯有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才能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张颖岚.数字化生存——信息时代博物馆的未来之路[J].中國博物馆,2007(1):13- 19.
[2]卢民.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研究[J].博物馆研究,2012(1):147,149.
[3]张小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2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