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礼乐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礼乐修养

2019-06-11吴丽

教师·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育人

吴丽

摘 要: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是育人、修身的重要方式,学校要引导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感受其人文内涵,自觉学习礼乐知识,潜移默化培植礼乐修养,以达成育人之功效果。文章通过介绍礼乐教育的起源与延续,教化人、感动人、濡染人的化育功能及途径,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礼乐文化;礼乐修养;育人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083-02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诗意。最近,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节目,其中《经典咏流传》收视率很高,它的宣传语“在这个开学季,把这些美好的诗唱给孩子们听”鼓舞人心。该节目一经推出,以高雅的人文精神与优雅的艺术形式引发民众热议与推崇,而《明日歌》《青玉案·元夕》等经典诗词更是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们传唱四方,滋养心灵,成为新的经典。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今天,我们传唱经典,其实就是了解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乐人文内涵,它的意义在于通过乐的引导有效提升自身素养,增强对优秀道德成果(乐)的明辨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更应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其中的精华——“礼乐思想”,从而拓展礼乐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礼乐修养。

一、礼乐教育的起源与延续

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影响至深。相传黄帝的一位臣子在山里听到凤凰的叫声,雄凤高鸣,音调高亢明快,雌凰低歌,音调柔美婉转,两者相配,非常动人。于是,他把竹子堆成长短不同的管,以此模仿凤凰的鸣叫之声,因而有了六律(六个阳律)和六吕(六个阴律)组成的十二律,相传中国古代的音乐的基础就是这么奠定的。先秦时期产生了一部对后代影响很大,在音乐美学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一本著作——《乐记》。这本著作一方面强调维持等级社会的秩序,所谓“夫地之序”为礼;另一方面强调民心所向,社会和谐,所谓“天地之和”为乐,并指出:“夫乐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乐,乐声从心而生;一是乐感人心,心随乐声而变也。”在《乐记》里,它把“音乐”分成声、音、乐三个层次。声处于最低层,指由内心发出的情感之声,动物也有欢叫、怒吼,声不足以将人与动物完全区别;音是经过文饰的人类心声,发自内心又“成文”(有节奏)的声,称为“音”。人是有情感的,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还受到道德的熏陶并能涵养心性,这种最高层次的音才能称为“乐”。归根结底,音乐是人的感情的迸发。感情聚集,然后通过声表达出来,声经过修整之后变成音,音经过编制再成乐,音乐就这样产生了,进而不断发挥它教化人、感動人、濡染人的作用。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古人眼里,礼是立身处事之本,而乐是达到人格完善最高境界的途径和方式,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讲的“乐”并不是纯粹的音乐,而是把诗歌、舞蹈都融合在内的综合。乐的内容非常广泛,相传《诗经》三百篇就是孔子从众多的诗篇中挑选出来的,孔子用它做教材,教育弟子。中国文化中育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延续。

二、礼乐的化育体现

首先是教化人。社会是一个群体,礼把这个群体分成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并明确各自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有不同等级的社会和谐一体。例如,古人在春秋之际都要举行“乡饮酒礼”,在这些体现尊老敬贤的礼仪活动中,在不同的程序中演奏和歌唱《诗经》里的《皇皇者华》《南陔》《鱼丽》等篇章来传达平和忠信、孝新敬老之道,一乡之人互相揖让升降以礼辨异,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分别贵贱;笙瑟之乐用来和同求同、缓和上下关系、表情达意,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对人的教化作用,使人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礼乐,尊老敬贤之情悄然滋润心田。中国古代君子通过音乐涵养心志的传统可以在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感悟到,通过体会《红楼梦》中林妹妹以琴喻志“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的高洁雅趣也可见一斑,以乐教化人的情感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其次是感动人。人们通过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情感,通过乐来交流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耳熟能详的《国风·周南·关睢》里我们看到了“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小雅·鹿鸣》里有“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可以想象,当时的谈情、宴客在以礼相待时,更以乐促情。有一个流传千年的美好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以乐动人的典范:传说汉时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听说卓王孙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儿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心生向往,于是,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一曲《凤求凰》,在音乐的问答里完成了两人的心灵感应,沟通了人生至美至善的感情,是热情而发自内心的爱情之歌、动人之歌。

最后是濡染人。乐对人的感染力很强,不用说一句话,仅凭旋律,就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性。我们聆听《一条大河》时,感受到的是心潮澎湃、温暖明净的感情;对如泣如诉、余音缭绕的《二泉映月》,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评价是“我应该跪下来听……”;一曲悠扬婉转的《送别》不知带给多少人返璞归真的纯美感受;《驼铃》把压抑、深情、欲说又止的送战友踏征途依依惜别的感情表达得多么淋漓尽致。2018年10月2日北京日报一篇《14.5万人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报道引发民众强烈共鸣—— “昨天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14.5万名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在相关视频里我们看到的是国旗杆区域的民众人潮涌动、热情洋溢,凌晨6时5分,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的升旗号角标志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96名身着陆海空礼服的护旗队员挺拔威武,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足音由远及近,响彻广场,震撼人心。一声“向国旗敬礼!”的口号攻破长空,鲜艳的五星红旗舒展开来,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风飞扬。在晨曦中,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观众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高声唱国歌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万人齐唱,歌声嘹亮,令人热血沸腾。宋代郑樵言“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可以说,此刻的音乐与升旗仪式已融为一体,体现了仪式的神圣性,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三、礼乐育人的途径

(1)精心选择,传递正能量。在当下教育环境中,音乐是一种欣赏与审美的艺术,不同的音乐带来不同的心灵感受,也体现不同的情感表现。幼儿园教师的育人人文精神可以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养成。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三观”尚未形成,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大。正确的指引能成就其优秀品质和美好情操,反之亦然。面向幼儿教育的特性,音乐的运用不可不慎重,如果不选择好的音乐,势必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知因何而起的《小苹果》锣鼓喧天令人发愤、浑身不耐;燕语莺声、靡靡之音的《甜蜜蜜》不禁让人想起南唐后主在国难危急时刻还在歌舞升平,通宵达旦,尽管华美之至,但它表现的是声色犬马的狂热,悖逆了德治的精神,失去了音乐的灵魂。如果我们选择这样的音乐去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我们的学生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呢?这样的音乐会让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还是让人更浮躁、更颓废呢?我们选择的核心标准应是:不仅要有优美的旋律,也要有道德的内涵。正如《乐记》所说:“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礼乐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化育效果。

(2)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礼乐文化的接受讲究的是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得到洗礼,得到感化,从而内化知识,自觉践行。《论语·述而》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接受礼乐文化也应如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一味不分青红皂白地传教,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辩论会、文化沙龙、戏曲欣赏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让其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乐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种课堂都可以有效渗透礼乐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礼》《易》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品德修养;《春天的故事》《保卫黄河》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这些都是育人的有效载体,是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巧妙依托各种方式浇灌幼苗,怡情育人,让它根植学生心底,绽放胜利之花。

(3)内外兼修,集教育合力。学生接受礼乐文化单纯靠课堂教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教师依托课堂,有效渗透礼乐知识,既强化基础知识的传输,又考虑到化知识为能力,促使学生认真领会、自觉践行。同时,教师要设计相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内化礼乐知识,感濡礼乐文化。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礼仪是我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法宝。教师巧妙把课外活动对接课堂教学,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促進学生对礼乐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像“礼乐文化论坛”“礼仪文化周”“精品书画展会”等都可以配合开展礼乐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传统礼乐能够涵养人的行为,使人内心受到道德光辉的感动,从而让其积极向上,明辨善恶,顺应天地,懂得天理正道,通达神明恩泽,自觉关爱他人。其教化功能将使学生终生受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 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顾 迁.中国的乐舞[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项 阳.以乐观礼[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猜你喜欢

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兼爱育人谱新篇 奋楫扬帆再出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一校一品 劳动育人
实施“四三三”育人工程 提升“三全育人”质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