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扬潍县的三所丁氏私立小学

2019-06-11陈瑞曾丁永志

走向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潍县学子校长

陈瑞曾 丁永志

1906年,潍县首富丁善宝嗣子丁毓庚创办了本县最早的私立继志小学,由19岁的儿子丁叔言当校长。不久,丁叔言又创办了丁氏第一小学(后称益群小学),10年后,他再创办丁氏第二小学(后称群化小学),由其弟丁锡田任校长。丁叔言为办学到处取经,学者丁锡田自编课外辅导教材,对贫困学子慷慨资助。丁氏诸校治学严谨,形式新颖,以教学质量高名扬全县。

丁毓庚为继承父志创办新学

清代学子考入学宫读书,按俗例,应向教官馈送学礼,或称束惰。但在后来,由于清朝官府腐败成风,连素来称道为清水衙门的官学,也受到了沾染,因此作为学礼的束惰,也失掉了真意。有的教官择肥而吃,欲壑难盈,竞向学子家勒索至千百缗的。在这样的官学里,家庭贫寒的学子,就是能够考取入学资格,也难以走进官学。

当时的潍县首富、十笏同主人丁善宝(1841-1887),对这种世风非常傷心,他计划捐出银钱二万缗,发当生息,以三年的利息六千余缗(一缗等于一千文、俗称一吊钱),给入泮生(考入县学)作学礼。这样,一来可以保护司铎者(职掌教育者),不囚贪腐而破坏了礼制,二来能够资助贫困学子,得以入学。用丁善宝自己的话说,这叫“不惜金钱倡大义”。但此举未能力行,丁先生捐馆(去世),而后科举废止。为继承父志,他的嗣子丁毓庚(字星甫)曾将每年的利息分给贫困学子,名曰“助膏火费”,当时有百余困难学子得到了这项补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丁毓赓又用这两万缗的子息,起意改办新学,校名叫“继志”学校,并令其三子丁叔言当校长。校址在城里东门大街,学生100余名,后迁太平街,再后迁到西马道。这是潍县最早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小学。当年,当了校长的丁叔言,只有19岁,。

丁叔言奋发有为出资连办丁氏两所小学

丁叔言,早在1900年他13岁时,嗣祖父丁善长就为他请了刘金第为启蒙老师。刘金第,字东侯,潍县城里安乐街人,25岁时成为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是潍县第一个民社团体“智群学社”的主要发起人。他作为丁叔言的家庭教师,不仅在平素对丁讲国学、讲科学、讲历史,讲现代,还引领其参加智群学社的学术活动,从而开启了丁叔言热心从事办新学的新理念。

1911年,24岁的丁叔言又创办了私立丁氏初等小学,自任校长。该校后来扩建为高等小学,名为私立丁氏第一小学,校址在城里南门里大街路东(今向阳路中段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地),学生180余人,而后丁锡章、丁献之相继任校长,1933年,私立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立案后,改称为潍县私立丁氏益群小学,由郭荆玉任校长。当时这所学校以治学谨严,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质量好而很有名气。1934年潍县小学选优举行观摩会时,益群小学从六年级选出4名学生参加会试,竞有三人占了头三名,另一人考了第五名。如此的优良成绩,在潍县当时的教育界传为佳话。1938年初,因日寇侵占潍县,该校停办。

在创办丁氏第一小学之后,丁叔言又于1921年出资创办了丁氏第二小学,即丁氏群化小学,由其弟丁锡田任校长。

为振兴地方教育丁叔言曾到处取经寻宝

为了振兴潍县的教育事业,开阔兴办现代平民教育的视野,1916年秋,丁叔言与陈枝仲曾到天津、济南参观学校考察教育,取经寻宝,并有机会谒见了黎元洪,恭请曾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为丁氏第一小学书写了校训“勤朴”,返潍后还写出了《考察日记》一书出版。

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后,丁叔言亲自编写了《注音字母普及教材》,并率先在丁氏小学使用。当时已经有了留声机,丁氏小学就用留声机播放注音字母教学。并印发了注音字母的小册子发到学生手中。1922年10月,他赴济南拜访教育总长蔡元培,经其介绍加入中华民国教育改进社,并出席了第一届年会。1923年,蔡元培先生创建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第二届年会,丁叔言作为大会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受委托主持幼稚教育组会议,会上他提出改进幼稚教育的方案,被大会接纳通过。在这里他还结识了梁启超、黄炎培。次年他又到南京参加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第三届年会。

1925年,潍县中区教育会创办潍县女子师范讲习所,他被聘为董事。由于丁叔言对于潍县地方教育接二连三作出的诸多贡献,1927年,他当选为潍县中区教育会会长。

乡邦学者丁锡田与丁氏第二小学

丁叔言创办丁氏第二小学堂,由其弟丁锡田任校长,1932年改名为潍县私立丁氏群化小学。地址在城里曹家巷路口以西,(解放后改在东门大街开门)创办之前,这里原是丁毓庚为族间设立的义塾,学生多为丁氏家族子弟,改办小学之后面向社会招生,办学经费由丁氏家族组成的校董会负责筹措,校长实行聘任制,“七七”事变后曾由丁锡田的秘书杨质斋任校长。

丁锡田(1893-1941年)字倬千,号稼民。平生爱读书,不喜交接权贵。家中每宴请官绅均不参与。童年在家塾读书。少年时喜读史书。其业师陈蜚声是光绪进士、潍县书法名流。锡田在他教诲下致力于古文和舆地学的研究。21岁入丁氏第一高等小学校,23岁毕业留校,任历史教员,在担任丁氏第二小学校长后也兼教两校历史。他曾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并于1924年赴南京,参加该年会的地理教学组织活动,他又是“禹贡”学会会员,与史地学家经常联系。他编印《乡土地理教科书》及《潍县历史谭》分赠学生为史地补充教材。他还经常为学生辅导补课,对贫苦儿童免费入学或资助书籍费用,对有志深造而无力升学的,总是慨然相助。

他任校长期间,继续从事对中国古史与近代史的研究,与当时著名学者王献唐、陈梦家、唐兰、顾颉刚、胡适、闻一多、傅斯年等均有交往,他博览古籍,对乡邦文献及山东学者著作广为搜辑,他的著作,已刊印成书的有《潍县文献丛刊》3卷,《小书巢》2集,以及《十芴园丛刊》《韩理堂先生年谱》《后汉郡国令长考补》还有《稼民杂著》《赴燕记游》等。

1931年潍县成立县志局,聘他为采访主任,民国本《潍县志稿》中的“氏族志”“职官志”“职官表”等,即是他将平日所辑补充整理而成。

1935年丁锡田辞去校长职务,1937年随侍继母寓居北京,以全部精力整理文献资料。1941年在北京病逝。

校友回忆母校的学生自治会活动

潍县学者张冠群先生1931年秋就读于益群小学。在回忆母校时,他对于当时校内的学生自治会,是潍县当时其它学校所没有的,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自治会以模拟方式,首先把学校编为自治市,设有市长、下设社会局、教育局、卫生局,各局下设股,如社会局有治安股、审判股、消费部;教育局设图书股、旬刊社等,都是在课外由学生自觉地进行活动。例如社会局的治安股,每天在课前、课间分配童子军在校门、操场及主要通道布岗、值勤、值勤学生身着童子军服、手执童子军棍、立正站岗,其任务是执行纪律,学生进了校门不准出门再上街玩、发现争吵、打架、骂人、不讲卫生,妨碍公共秩序的,先行劝解,无效者再送交审判股处理。学校的图书馆,由学校购买了图书1000多本,除了低年级的读物较多,也有如《天方夜谭》《寄小读者》《爱的教育》等等,每天课余定时开放,由自治市教育局负责管理。旬刊社负责征集同学的文艺作品、在节日活动中提供文娱资料,如猜谜的谜语大部分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至于学生自治市的市长都是优秀的学生,基本上是每学期考第一名的且是担任过班长的,他要提前到校,检查值班站岗情况、督促每个部门工作,有大事与校长、老师沟通。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重学习、守纪律的好风尚,还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潍县学子校长
北在哪?
郑板桥智断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竹枝声里话竹枝
山东潍县民间信仰习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