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思考

2019-06-11李志伟

教师·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考课程

李志伟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教学科研、目标定位、特色发展等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等存在差异,导致该专业的学时分配、专业契合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115-02

一、引言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技术是我国中医领域的传统康复技术,流传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众多书籍中都有关于保健康复与按摩的记录,如《荀子·天伦》中就有关于“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的记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将时令活动与恰当的调养结合起来,就不容易产生疾病。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所创造的“五禽戏”可以说是最早最为全面的保健康复与按摩方法。

随着西医传入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我国医学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在保健康复与按摩领域,各种新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如导引按跷、健身气功、保健功法、针刺拔罐等理论技能不断丰富,并逐渐与现代体育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了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但是,结合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现状来看,专业性“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人才相對匮乏,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比较少,没有认识到该课程知识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在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通过系统全面的讲解,能使学生全方位认识到体育保健康复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

同时,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的主要技术知识都来自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学生学好这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增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归属感。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人才,满足社会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要,拓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如学生在学好相关知识毕业后,可以担任健身教练、美容养生机构按摩技师、医院康复治疗师等。所以说,掌握和了解保健康复知识及专业按摩知识,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为有必要的。

二、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作用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不仅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了解传统保健康复、专业按摩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传承传统康复养生理念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传统养生学的一大分支。开设该课程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保健康复与按摩知识,同时,通过涵盖传统医学、引导养生的思想和技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传统养生学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逐渐建立科学的养生观念。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都不是十分健康,他们习惯于晚上通宵打游戏、追剧,白天则在宿舍或者是课堂上呼呼大睡,昼伏夜出,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在学习了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知识后,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养生理念,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发展的影响,能有效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而且,学生在学习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知识后,其知识结构和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康复养生理念。

(二)有助于针对社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就业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深厚,专项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建设技能水平高,具备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运动人体科学实践技能,胜任健身指导工作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具备实践能力,掌握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当前社会上体育锻炼的方式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篮球、足球、慢跑等运动项目以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户外拓展运动,居民对科学健身、疾病防治、身体康复和生态保健方面的知识可谓是极度渴求。而在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知识,提升他们相关领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三、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建设对策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体也越来越多,各种体育健身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体育事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使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得到了有效的统一。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能够充分了解传统康复按摩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全面认识传统按摩养生方法的作用、操作方法及主要应用范围等。为此,寻找本课程的发展对策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内容。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中,要想做好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教师从旁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如一些按摩方法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才能知道该如何操作,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对传统的中医知识和按摩方法不是十分了解,就很难真正地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说,要发展好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各项技能的培训,定期安排教师进修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满足其学习发展需要。其次,学校还应当提高招聘门槛,招聘既了解传统中医保健康复知识,又熟悉各种按摩方法,并且能够动手实践操作的专业教师,以使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加强校企合作

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拓宽就业渠道,大部分高校都开始尝试寻求校企合作,希望将企业的优秀资源和资金引入学校中,构建特色化专业。从企业的层面来讲,其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赢。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要想取得长远发展,也应当结合课程特色,加强校企合作。

首先,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完善专业课程基础设施建设。如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导致与课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十分健全,尤其是在实训方面,专业按摩设施缺乏或者是设备老化,对教学工作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资金投入后,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学校还可以借助企业的人才优势,开展双轨制导师模式,订单式培养专业性人才。相较于高校来说,健身机构或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他们对社会的人才需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市场发展动态有更精确的了解,由他们任职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教师,能够有效弥补部分高校专业教师缺乏、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些教师经验丰富,能够将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带到课堂之上,拓宽学生视野,使其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各项专业知识。

最后,借助校企合作,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训岗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提供保障。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是在大四开始实习,在平时他们的实训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借助校企合作,企业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见习和实习的岗位,学生无须等到大四就能够前往相关机构,了解企业运营方法、岗位工作内容,这样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三)科学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都是通过考试落实的,学生考试通过也就意味着一门课程通过了。但是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僅一次涵盖知识极为有限的考试难以真正全面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开展评价工作,不能只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还应当关注学生平时的发展动向,如在实践中学生是如何操作各项仪器的,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将理论与实践联合起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评价方也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教师,还可以尝试将企业纳入评价主体中,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理性看待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四、结语

体育保健康复与按摩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体育产业化及社会体育专业社会契合度的要求,有助于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综合竞争能力。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国荣.社会体育专业《推拿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9-20.

[2]体育保健康复系简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97.

[3]陈 玲.探析“医体结合”模式培养保健康复人才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3):149-150.

[4]金 曼,李 锋.瑜伽呼吸法对呼吸系统的保健康复作用探讨[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82-83.

猜你喜欢

思考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