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鸡笼山铜金矿床特征及控矿因素
2019-06-11郭俊
郭俊
摘 要:鸡笼山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床受岩浆岩、围岩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属中低温热液叠加成因,矿化作用类型较多,成矿期较长,呈现多期次交替叠加成因的特征。矿体主要呈带状分布,赋予鸡笼山岩体与三叠系大冶组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形状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大。矿种具工业价值的有:铜、钼、铁、铅、锌、锰以及金、银等。
关键词:矿床地质 控矿因素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c)-0060-02
鸡笼山铜金矿床位于我国著名的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该矿床属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由于矿床开采的时间较长,备采储量不足,是国家危机矿山,研究其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对于在该区寻找盲矿体、延长矿山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弧顶外缘偏西部位,从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到第四系(Q)。尤其是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碳酸岩类岩石广泛分布, 矿床受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山字型构造前弧以及新华夏系三大构造体系的联合控制。
2 矿床地质特征
已圈定矿体数量较多,但规模大小相差较大。根据鸡笼山铜金矿床范围内矿体的赋存部位和控矿构造特征,划分北、中、南三个矿带。
(1)北矿带:为矽卡岩,主要受大理岩与岩浆岩接触带控制。
(2)中矿带:实际上主要受南缘接触带控制,同时岩体底部有伸入围岩中的舌状体、捕虏体。一般其矿带北部多为岩浆岩,南部多为大理岩,矿带本身以矽卡岩为多,也有大理岩和岩浆岩。
(3)南矿带:该矿带主要分布在南缘外接触带,矿带主要由大理岩、矽卡岩、岩浆岩脉组成。
3 矿石特征
矿石中矿物组成复杂。已确认的矿物超过100种,常见的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磁铁矿、赤铁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硬石膏、岩屑以及热液蚀变矿物等。
金矿物多以金——银互化物的形式存在,多达20余种,分布很不均匀。以细脉状和不规则的粒状沿斑铜矿、黄铜矿的边缘和裂隙充填交代,在斑铜矿和黄铜矿中存在包裹体,其次存在于方铅矿、闪锌矿及脉石矿物间。
4 矿床成因
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本身具有丰富的成矿元素,为矿床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岩浆沿早期断裂构造侵入时,大量的热能使灰岩大理岩化,随着岩浆的逐渐冷却,结晶分异开始,同时边缘相先结晶的岩体与大理岩发生交代形成矽卡岩。随着岩浆的进一步固结,最终从岩浆中分离出的残余岩浆水,也叫岩浆期后溶液,它所含造矿元素的丰度大大高于原始岩浆,同时含大量的挥发物,使溶液中各元素处于高度活化状态,溶液的化学性质就是酸性或弱酸性。溶液在挥发份的推动下不停的从高温到低温,从中心到边缘沿岩体的原始裂隙流动,到达接触带时,由于碳酸盐地层是偏碱性的,必然对溶液产生中和,当温度、压力、酸度都骤减的情况下,成矿元素必须发生沉淀,而高孔隙度的矽卡岩就是它们的最好场所。因而矿体基本上是沿矽卡岩及其附近形成。
5 控矿因素
该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和地层(围岩)联合控制,即矿体位置与此密切相关。
岩浆岩控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以燕山期浅——超浅成侵入为主,喷出作用不明显,以中酸性小岩体群为特征。侵入体的产状对矽卡岩和矿体的分布有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矽卡岩和矿体大多分布在侵入体的上盘接触带,层状侵入体或多层侵入体可形成多层矿化,但以上盘接触为主。岩体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岩体是区域内生矿床的成矿母岩,含矿热液是岩浆成岩后期残余熔浆热液的一部分。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矿体特别是主矿体都赋存于接触带中,其形状、产状、膨大富集受岩体(接触带)形状和产状的制约。
6 构造控矿
矿床受竹林塘倒转复式向斜轴部和断裂和接触带叠加的控制。即在成矿期接触带经过多次断裂活动的地段,是主要成矿位置。
(1)矿体主要为赋存在断裂接触带形的脉状矿体。在断裂接触带的转折处产生“开口”区,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2)“不整合”接触型,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斜交,矽卡岩及矿体的形态复杂多变,除沿接触带分布外,还可沿围岩层理分布,围岩中的矽卡岩或矿体常呈分枝状与接触带相连,形成一个形态复杂多变却又统一的矽卡岩体或矿体。向斜构造形成时所派生的层间空隙,轴向断裂以及环状或放射性断裂等,为含矿热液流通提供了有利空间。倒转复式向斜的竹林塘轴部由于小褶曲构造发育。
(3)似层状矿体主要受围岩裂隙构造控制。本区以似层状矿体为主,主要赋存于大冶组五段与六段界面及其层间裂隙,特点是矿体与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厚度稳定,延长较小,距离接触带较远的位置出现很多规模小的似层状矿体。
7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
主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冶组六段(T1dy6)及与五段(T1dy5)的界面或上部地段,因此大冶组六段(T1dy6)及与五段(T1dy5)是在深部寻找盲矿体的重要层位。
(2)构造标志。
控制矿床、矿体的局部构造主要为次一级褶皱构造转折端、小型褶曲,特别是短轴背斜,围岩的层间裂隙,岩体上隆区顶部接触带及其附近。成矿流体运移通道岩体内外接触带、层间断裂、层间剥离,节理断裂带和断层破碎带。
(3)围岩蚀变标志。
本矿区围岩蚀变强烈,种类繁多,中低温热液蚀变特别明显。与金、铜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
(4)岩浆岩标志。
侵入岩具多层次侵入、多层成矿的特点。花岗闪长斑岩无疑是矿床的成矿母岩,特别是岩体呈中细粒斑状结构时,表明岩体剥蚀深度不大或处于边缘相,它的接触带上更容易找到矿体。
8 结语
矿床严格受接触交代作用所形成的矽卡岩控制,凡赋存于矽卡岩中的矿体连续性、矿化强度都较稳定,而赋存于其它岩石中的矿体连续性、矿化强度都不稳定。在矽卡岩中,以富含镁的透辉石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最强,品位最高、最稳定。岩浆岩、大理岩、角砾岩矿石只是在有矽卡岩化蚀变作用条件下才能形成工业矿石。正接触带矿体连续性、矿化强度稳定性好,而内、外接触带中的矿体的连续性、矿化强度稳定性差,特别岩浆岩中的小捕虏体矿体和大理岩中的层间矿体以及裂隙型的小矿体等连续性最差。
参考文献
[1] 中南野勘局.鸡笼山金铜矿床0-68线勘探设计报告书[Z].1985.
[2] 钱应敏.丰山矿田及其外围矿床异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探矿工程,2005,12(12):160-165.
[3] 劉延年,钱应敏.鄂东封三洞铜(金)矿床周边外围金银及金银多金属矿找矿新成果综述[J].湖北地矿,2001,15(4):55-58.
[4] 翟裕生.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5] 周涛发,岳书仓,袁峰,等.长江中下游两个系列铜、金矿床及其成矿流体系统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0,30(增刊):123-124.
[6] 张守林.矽卡岩型铜矿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矿产与地质,2001,5(15):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