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博物馆与社区的多维度互动连结

2019-06-11谢立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8期
关键词:博物馆社区

谢立仪

摘 要: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博物馆从代表权威的“神坛”角色逐渐转向反映和培养公众意识的“论坛”,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开始注重与所在地社区的互动连结。英美国家早在20世纪中后期已开始探索博物馆与社区的连结方式。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国家文物局在近期的工作规划中也强调要加强社区博物馆建设。2011年中国第一间社区博物馆“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成立,引来业界学者的关注。但其近8年的发展似乎不尽如人意。作者将位于美国麻省的菲奇堡艺术博物馆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针对其运作优秀的博物馆与社区连结互动版块进行分析阐释,为国内博物馆社区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社区;菲奇堡艺术博物馆

1 国内外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连结概况综述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学的新博物馆学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兴起和发展,其中博物馆与社区连结这一议题一直被持续热议至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创办的国际博物馆日在2001年以“博物馆与建设社区”作为主题,引发了学界和社会的思考。博物馆与社区公众的连结互动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管理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于国内而言,国家文物局曾于2011年发布《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高度强调“以人为本”的生态(社区)博物馆建设应重点关注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功能,在保护发展本地文化生态的同时,建立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使居民自觉投入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博物馆发展工作中[1]。此外,2017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优化博物馆建设布局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应“推进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和工业遗产博物馆建设,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主题和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群体”[2]。由此可见,博物馆与社区的连结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社会都已被作为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博物馆不再是以物质藏品与专业权威自重的“神坛”,而成为唤醒文化自觉的、更加多元互动的、与公众连结的、反映且培养公众意识的“论坛”。

1.1 国外博物馆与社区连结的发展概况

提及博物馆与社区的连结,社区博物馆必定是不可不举之例。“社区”概念和“新博物馆学”均于西方兴起,所以社区博物馆之源亦可追溯至西方国家。1967年,坐落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成立,被视为世界第一所社区博物馆。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作为史密森学会于美国非裔社区的博物馆延伸项目,着重努力保护和发展当地非裔美国居民的文化、历史和艺术,旨在繁榮华盛顿特区的多元文化性和增强社会包容性,使华盛顿特区成为团结统一的社区共同体①。

在英国,成立于1914年的英国杰佛瑞博物馆(The Geffrye Museum)于1935年便在市政府教育委员会主导下建立了教育组,早于其他同等规模甚至更大型的博物馆。杰佛瑞博物馆不仅重视教育,更以“和当地居民的密切联系而著称”。位于伦敦哈克尼区的杰佛瑞博物馆为多种族聚居区,博物馆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发现,以“英国本位”来计划展览活动忽略了社区中的其他种族居民,于是博物馆在1989年将其暑期活动定题为“过个印度式的夏天”,活动期间的公共教育和系列展览都围绕着印度文化来设置。之后,博物馆于1992年的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举办了名为“中国人的家:中国文化对英国家庭的影响”的展览,馆方将此次展览内容的决定权交由当地华人,持续三个月的展览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史,更在华人社区引起强烈反响[3]。

以发展社区多种族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博物馆在西方国家不胜枚举,这类博物馆与社区连结的方式成为主流与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历史有密切的关系。除了此种连结互动方式外,有着较为悠久历史的英国博物馆也发展出了多样化的社区连结方式。成立于1986年的斯普林伯恩博物馆位于格拉斯哥,此博物馆只有一位研究员、一位助理及一位设计人员,但博物馆利用英国高度发达的义工制度,成立慈善信托基金,由义工担任管理委员会委员,并协助研究院策划推出计划的大小展览。几乎所有的博物馆与社区连结都会通过与义工合作达成,如黑乡博物馆、安伯利白垩坑博物馆、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等。此外,费尔罕镇社区博物馆和维尔德与道兰户外博物馆与社区连结的方式主要来自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面对城市里保护不当的重要物质遗产,居民们自发地出资、出力保护当地文化遗产[4]。

1.2 国内博物馆与社区连结的发展概况

相比较早开始发展博物馆体系的西方国家,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但近10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国家的奋斗目标,文化事业随着经济的腾飞而兴盛。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博物馆数量在2009年为2601间,2015年发展至4692间[5]。增长数量上的成绩虽然值得雀跃,但我国博物馆是否高质量地做到“以人为本”?是否良好发挥了其教育和服务功能?是否建立起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感?是否唤起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答案也许并不令人满意。以福州三坊七巷博物馆为例,作为中国第一间社区博物馆,其理应在博物馆与社区连结的工作中表现出模范作用,但现实仿佛事与愿违。在胡百慧与黄颖欣撰写的《中美两座社区博物馆的对比与启示——以华盛顿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与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为案例的解读》一文中,两位作者对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博物馆的公共活动次数过少、活动形式单一(展览为主)、居民参与度低、展陈方式单一、商业气息浓厚,并没有有效地将当地居民纳入博物馆的发展计划中,严重缺乏互动[6]。

此外,虽然国内各个规模的博物馆都在积极开展公共教育项目,博物馆所在地附近的各年龄段社区居民都得到了免费参与各类讲座、活动的机会,但公共教育只是博物馆与居民互动类型中的一种,而且国内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各类活动也都更倾向于“自上而下”的互动方式(如讲座、手工艺学习等),居民并没有真正参与或是决定博物馆的发展工作。就社工而言,国内博物馆的志愿工作者多为讲解志愿者,他们无法真正参与博物馆管理、运营、策划的工作,这样与当地居民“隔离”的运作方式很难唤起居民的自觉,期望本地居民像西方居民那般出资、出力帮助当地文化机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我国的博物馆与社区互动连结还留有如此巨大的进步空间,可否向西方国家学习一些博物馆与社区连结的经验?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将在下文以美国菲奇堡艺术博物馆为案例,分析其博物馆与社区连结的诸多方法和效果,国内博物馆发展或许能由此得到合适的启示。

2 案例分析:美国菲奇堡艺术博物馆

菲奇堡美术馆(Fitchburg Art Museum,以下简称FAM)位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马萨诸塞州的菲奇堡市,前身为菲奇堡艺术中心(Fitchburg Art Centre)。菲奇堡艺术中心于1929年成立,藏品和资助都来源于菲奇堡著名艺术家Eleanor Norcross女士。1959年,菲奇堡艺术中心更名为菲奇堡艺术博物馆,主要服务于菲奇堡市(Fitchburg)、莱明斯特市(Leominster)、中北部马塞诸塞州及新罕布什尔州南部诸社区。FAM由四座建筑物组成,展览空间超过20000平方英尺(约1858平方米),藏品5000余件,主要涵盖19世纪美国艺术、非洲艺术、希腊及罗马艺术和埃及艺术。FAM作为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机构,曾在2016年与14家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一同入围美国国家博物馆及图书馆服务奖章(National Medal for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最终候选名单,此奖章旨在表彰博物馆和图书馆对社区服务的卓越贡献,也是美国在此领域的最高级别奖项①。

正如FAM总监Nick Capasso先生所说,“非盈利机构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人民,而当今不少博物馆却在为艺术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7]。“服务社区(serve the community)”即是FAM最重要的目标和工作。FAM力图通过艺术品收藏、新英格兰地区当代艺术特展、公共教育计划、公共艺术项目、建立社区合作和创意经济六种途径来完成其服务社区的目标。

在本部分,笔者将运用希拉·沃森(Sheila Watson)在其著作《博物馆及其社区》(Museums and Their Communities)中提出的博物馆与社区的两种连结方式,将FAM的六种途径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博物馆内部与社区进行合作,其二为博物馆通过延伸项目与社区合作[8]。

2.1 博物馆内部与社区合作连结

博物馆内部与社区进行合作是指博物馆自身直接发起展览、活动、项目等。下文将重点解析FAM的常设展、特展、艺术品典藏、地区艺术与工艺展项目、社區画廊项目、公共艺术项目。由于国内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已发展得较为成熟,FAM内部组织的公共教育项目也与国内博物馆公共教育项目较为雷同,故不进行介绍。

2.1.1 常设展

FAM共设有两个常设展览:“唤醒埃莉诺(Evoking Eleanor)”和“发现古埃及(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这两个常设展都与社区息息相关:“唤醒埃莉诺”主要展示FAM创始人——菲奇堡市民Eleanor Norcross的艺术、生活和生命中的佳话,不仅让外地来访者了解FAM的历史,也让本地市民以有一位专注于本社区文化发展的市民而感到骄傲;“发现古埃及”主要展示馆内典藏的古埃及文物,因为古埃及文化深受到当地学生和居民的喜爱,而距离最近的全面展示古埃及文化的博物馆远在波士顿,若是去埃及当地了解古埃及文化更是困难重重,所以FAM重点打造此展,并将其设计为互动性展览,力图让本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古埃及历史和文化。

2.1.2 特展与艺术品收藏

FAM策划展览和收藏艺术品时的首要原则:是否反映了社区文化?是否连结了社区居民与社区?是否能建设社区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FAM的诸多特展都以新英格兰地区艺术家为主体,或以新英格兰地区文化为主题。例如,2016秋季大展“塑料幻想(Plastic Imagination)”展出了来自新英格兰地区的10位当代艺术家利用各种塑料制作成的艺术品。为何将塑料定为展览主题?因为莱明斯特市在整个20世纪被视为“塑料先锋城市”,是世界塑料工业的中心,如今,麻省北部依然是70余家塑料制品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此外,“塑料幻想”与另外两个开幕于2018秋季和2020秋季的展览——“室内的影响:当代艺术中的家具(Interior Effects: Furniture in Contemporary Arts)”和主题为关于纸张创新美学运用的展组合成系列展,因为麻省的加德纳市(Gardner)在过去的200年间曾是“世界家具首都”,而菲奇堡市曾经因造纸业被称为“纸镇(Paper Town)”。这三个组成系列都分别展出10位新英格兰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主题旨在将当代艺术与本地支柱工业相结合,巧妙地将本土文化融入艺术,唤起居民的共同记忆,用艺术连结社区。

在艺术品收藏方面,FAM也致力于支持本土艺术家,收藏新英格兰地区艺术家的作品。例如,在新英格兰摄影艺术家尼尔·蓝图尔的个展“尼尔·蓝图尔:怪兽(Neal Rantoul: Monsters)”中,尼尔将他在菲奇堡曾经的标志建筑万圣节变装世界(Halloween Costume World)和鬼屋(Haunted Mansion)中收集到的塑料面具和塑料人体模特进行摄影创作,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两件被纳入FAM典藏。此外,FAM的典藏还包括19—21世纪诸多新英格兰地区艺术家的各类作品。

2.1.3 地区艺术与工艺展

地区艺术与工艺展是新英格兰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评审制展览之一,免费面向公众开放。作为FAM每年的夏季传统展览,每一届都会邀请一位业界专业人士作为评审来评选作品,至2018年已举办了83届。此展旨在发掘和鼓励新英格兰地区的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家,让他们获得展示优秀才能的平台,并且使艺术家、客户和艺术爱好者们更好地彼此连结。

2.1.4 社区画廊

FAM将其三栋建筑的部分空间开放为社区画廊,受新英格兰地区各机构资助的艺术项目都可以申请免费使用社区画廊。FAM可提供桌椅,并且在其月刊中宣传展览信息,布展和其他费用由申请者自行支付。2018年,社区画廊举办展览共计9场,每场展期约为一个月,社区画廊项目为FAM所在地区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2.1.5 公共艺术项目

作为FAM连结社区的重要项目之一,公共艺术项目不定期邀请新英格兰地区当代艺术家为菲奇堡市和麻省中北部城市创作公共艺术品,作品或以所在社区文化、生活和历史为主题,或将所在地居民邀请到项目中一同创作。例如,Nora Valdez为菲奇堡市的移民历史所创作的公共雕塑《移民(The Immigrant)》、Caleb Neelon携手菲奇堡市民们一同创作的城市壁画《那很有趣,我们一起做更多(That was Fun, Lets Do More)》、Anna Schuleit Haber与菲奇堡老牌报纸《哨兵商业报(Sentinel & Enterprise)》 合作的26日报纸封面作品《字母(Alphabet)》等,FAM相信这样的公共艺术项目不仅可以美化社区、刺激创意经济发展,还将唤起居民的文化艺术自信。

2.2 博物馆外部与社区合作连结

博物馆外部与社区合作连结指的是博物馆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发起项目或活动,以此方式与社区进行连结,促进当地文化艺术发展。FAM与当地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与当地社区发展机构合作、与当地农贸集市合作,多方位地与社区连结,与合作机构共同推进社区文化艺术发展。

2.2.1 与学校合作

FAM与菲奇堡州立大学(Fitchburg State University)签署协议备忘录,成为菲奇堡州立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校师生及工作人员可免费参观博物馆,FAM将参与学校艺术专业、传媒专业、教育专业及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志愿实习工作岗位,免费提供专业的艺术文化项目咨询,为学校艺术项目免费提供场地,与菲奇堡州立大学及其他机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菲奇堡计划委员会、菲奇堡文化联盟、主街艺术项目、布莱克史密斯艺术音乐节等)共同合作发展社区项目(包括文化节、创意经济、教育项目)等。而菲奇堡州立大学将为FAM提供行政管理、发展及信息技术支持,对FAM的展览和项目发展提供专业咨询,为FAM免费提供会议场所及相关活动的免费住宿,为FAM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培训课程,每年度为FAM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持等。至今,“馆校合作”完成展览共计10场,合作媒体项目7项,步入良好的“馆校”交流互动状态。

此外,FAM还与麦凯艺术学院(McKay Arts Academy)合作,麦凯艺术学院咨询部负责人定期与FAM负责人会面,商讨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计划。

2.2.2 菲奇堡艺术社区项目

菲奇堡艺术社区项目是FAM创意经济板块的重要部分,FAM与社区发展机构新视野社区(NewVue Communities)合作,将博物馆对面街区的三座废弃建筑重新改造和装修,由新视野负责资金支持和重修工作,将废弃建筑改造为居住和工作一体的二居室工作室公寓,而FAM将被作为宣传点吸引租客,试图吸引艺术家们入住,租金将低于市场价格,计划月租金不超过1000美元。艺术社区项目旨在为年轻移民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所以FAM将倾向于选择拥有本土商业资源、创新的文化艺术才能的年轻移民艺术家。

2.2.3 菲奇堡农贸集市

FAM和菲奇堡农贸集市合作,在每年6月至次年11月,FAM将成为农贸集市的主办场所,市场贩卖能够体现菲奇堡精神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及艺术品,让居民及访客全方位体会菲奇堡本土文化。

2.3 FAM的社区连结工作对国内博物馆的启示

笔者将在此部分简要分析我国第一座社区博物馆,以了解我国社区博物馆的社区连结互动现状,并从FAM的案例分析中选取一些可以借鉴的部分,对国内博物馆与社区连结提出建议。

2.3.1 政府的鼓励

近几年,国家文物局已发文明确倡导博物馆应唤起居民文化自信和自觉,也许政府可以效仿美国成立“国家博物馆及图书馆服务奖章”,或者效仿英国成立“年度最佳社区博物馆”奖,嘉奖在改变社区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共文化机构,鼓励博物馆发散思维、积极突破。

2.3.2 博物馆尝试“独宠”本土艺术

在对FAM的分析中可得知其对本土艺术家和艺术项目的“偏爱有加”,策划特展和公共艺术项目都只邀请本地艺术家,免费的社区画廊只对当地机构支持的艺术项目开放,针对本地艺术工艺传统举办评审制展览“地区美术工艺展”,这样的特殊政策使本土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因此,国内各个作为非盈利机构的博物馆可以适当效仿,为本地艺术搭建起低成本的发展平台。

2.3.3 多样手段展现当地历史文化

FAM的特展大都以本土文化为主题,而国内诸多博物馆以本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也不少,但都是以古文物、手工艺品展品为主,可以以FAM的“塑料幻想”展为参考,搜寻本土艺术家的相关主题作品,不限形式,以丰富的多样艺术形式展示本土历史。

2.3.4 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博物馆工作

前文提到,我国国有或民营博物馆在公共教育板块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如学术讲座、展览相关公教活动、民间技艺培训活动等,也有不少馆校合作项目(如今日美术馆、清华艺术博物馆等),但与博物馆所在社区的连结方式较为单一,而且方式大都为“自上而下”,这使得国内博物馆的社区居民很难真正参与到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或艺术创作工作中,除了导览志愿者以外,大都只扮演观众的角色。而FAM很大程度地邀请居民参与博物馆工作,例如,公共艺术作品会请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这让居民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地文化艺术生活的一份子;而FAM的各个大型展览和公共活动的工作都有当地合作院校的实习生参与执行,使博物馆与学校合作为当地艺术文化发展提供了良性的互动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EB/OL].http://www.sach.gov.cn/art/2011/9/9/art_1329_97346.html,2011-09-09.

[2]國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http://www.sach.gov.cn/art/2017/2/21/art_722_137348.html,2017-02-21.

[3]吴金桃.他们的故事:介绍英国杰佛瑞博物馆的社区发展工作[J].博物馆学季刊,1993(4).

[4]Pat Prestwich,李惠文.来自社区民众的力量——英国的例子[J].博物馆学季刊,1993(4).

[5]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EB/OL].http://www.sach.gov.cn/art/2016/12/27/art_1329_136173.html,2016-12-27.

[6]胡百慧,黄颖欣.中美两座社区博物馆的对比与启示——以华盛顿安那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与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为案例的解读[J].博物馆研究,2017(3).

[7]Christopher Capozzola & Sarah Baker.Can the Art Save This Town?[J].Art New England,January/February 2017.

[8]Watson S. Introduction: Museum and Their Community[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7.

猜你喜欢

博物馆社区
影像社区
博物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露天博物馆
2015影像社区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