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美好新生活2019烟台开启发展新征程
2019-06-11王遥驰
王遥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9年如约而至,烟台也从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基业再次出发。
回望2018,烟台肩负起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这一国家使命,确立了“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目标定位,奋力前行并交出满意答卷: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900亿元,增长6.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左右……展望2019,烟台又准备怎样奋斗追梦?在刚刚结束的烟台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烟台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根据烟台市代市长陈飞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烟台将突出抓好九个方面政府工作,坚定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目标定位不动摇,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全力培强主导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抓好总投资3274.5亿元的161个市级重点项目,培育壮大“八大主导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巩固海工装备产业优势,以中集来福士为依托,积极参与组建中国海工集团,争取中国海工北方中心落户我市,加快研发制造新型远洋渔船装备,建设全国重要的海工装备之城。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进上汽通用CVT变速器、南山高端铝材等项目,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产业,重点推进富士康半导体等项目,建设国内重要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高端化工产业,加紧推进万华二期乙烯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参与山东地炼重组,争取万华裕龙炼化新材料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以重大项目增创发展新优势。
医养健康产业,建设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东方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等项目,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高效农业,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新认定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8个,新发展家庭农场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积极发展特色小镇、康养基地、“电商村”等新业态。文化旅游产业,叫响“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旅游形象品牌。现代物流产业,培育发展现代供应链物流,推进宝能烟台国际物流中心、传化智慧物流科技城、龙口港智能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增星级物流企业(园区)2家,社会物流总额位居全省前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中德工业设计中心、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中科院育成中心、中科(烟台)大数据研究院、海尔市场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要创新平台建设。
重视支持驻烟高校发展,发挥好高校院所的智库作用,加强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切实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活力。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集中实施15个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有效发明专利达到7000件以上。
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金融、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精准对接国家、省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和产业投资基金,布局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国航天环境实验室等载体建设,不断提高“军转民”“民参军”水平。
深度经略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大市
发挥我市海洋資源丰富、海洋经济基础强的优势,全力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进全市港口资源整合,统筹建设10个港区,完成西港区30万吨级航道及拓宽工程,推进原油码头二期及LNG接收站等项目。突破发展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六大海洋产业”。
高水平建设开发区“蓝色种业硅谷”,组建海洋牧场发展联盟,统筹建设四十里湾海域、庙岛群岛海域、莱州湾东部海域、烟台南部海域等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启动10个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谋划实施一批滨海工业园区海水淡化工程,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步伐。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全面推进湾长制、港长制,实施蓝色海湾治理、重要河口治理、海岸线整治修复等工程,有效防范各类海洋灾害风险。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全面发展,争创海洋类国家公园。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谱写烟台篇章
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富农行动,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建成粮油核心示范区3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能稳得住、发展可持续。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培训各类农业人才6万人次以上。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生态更宜居。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580公里,整治村级公路隐患路段1000公里。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客运站点1000个。全力解决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不折不扣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对占用耕地违法违规建设非农设施行为坚决予以整治。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发展底线
严密防控重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人不少。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持续改善。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170个县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3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湿地保护与恢复8.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