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青岛市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2019-06-11何笙

走向世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青岛市青岛制造业

何笙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

“营商环境方面,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3月27日,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在深圳考察学习,并出席了当天下午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并演讲。在推介会上,王清宪铿锵有力地说了上面一番话。他接着表示,青岛将加-陕改善投资环境,全方位为企业搞好服务,由衷地希望更多的深圳企业家立足深圳,关照青岛,投资青岛,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在青岛布局。

在青島市党政考察团深圳考察学习之前,3月5日,“青岛制造”宣传片登陆央视。以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啤酒、双星轮胎、澳柯玛、中车青岛、崂山矿泉、青食股份、即发集团、琅琊台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品牌企业在片中集中亮相,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青岛制造品牌的独特魅力。

人勤春来早。在这个春天,青岛格外忙碌,既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介本土成熟的企业,同时虚心对标先进城市,大力引进更多的优秀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政府积极主导,大力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转型升级,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主攻智能制造完善产业政策

“青岛制造”宣传片登陆央视的背后,是青岛正在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攻势,致力推进制造业发展,助力企业品牌培育、宣传企业品牌,同时展示城市形象。

时间稍向前推进一些。2018年1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海尔集团公司作为典型企业代表就实施智能制造经验体会作了交流发言,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对前段时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青岛、宁波、重庆等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扎实推动智能化改造转型的路径给予了充分认可,特别是对青岛以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模式进行了肯定推广。

从青岛市工信局了解到,自2015年工信部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示范专项行动以来,青岛市工信局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在全市选择有基础和条件的企业,开展重点调研、建立培育梯队,加快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培育;分行业选树典型,印发案例选编,为同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截至2018年,青岛共有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3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项目,累计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达23310万元,其中有4项已完成并通过验收。国家级试点示范企业、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数量和获国家资金支持额度均居同类城市前列。

通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工作,在家电、橡胶、轨道交通装备、服装、电力设备等重点行业建成具有可示范性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达到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5%左右、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左右、产品不良率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等目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青岛市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对青岛市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起到引领作用,为青岛市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日前,工信部公布2018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全国99个项目上榜,青岛5项目入选,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入选项目分别为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的家用电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粗纱机系统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青岛前丰国际帽艺股份有限公司的帽类产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的车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2018年10月,在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中,全国共有114家企业(项目/平台)上榜,青岛5家企业(项目/平台)入选,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截至目前,在两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中,青岛共有10家企业(项目/平台)入选。

根据相关政策,青岛市对列入工信部服务型制造重点项目资金计划安排的企业,按照国家补助金额的50%给予不超过i000万元的配套支持,对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在相关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在各个领域,青岛众多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日前,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青岛市领军、高成长性软件企业”评选工作。经评审,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领军软件企业,每家奖励50万元;青岛鲁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高成长性软件企业,每家奖励30万元,奖励资金共计1220万元。青岛市领军和高成长性软件企业评选工作自2012年启动,每两年评选一届,旨在选树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竞争优势突出的领军软件企业,以及发展潜力较好、增长速度较快的高成长性软件企业,打造促进青岛市软件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和核心群体,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逐步树立青岛软件品牌形象。

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政策利好多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两年多来,青岛的相关政策成效初显。

2017年,青岛制订《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第一条便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并制订了诸多奖励措施。

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方面,对符合青岛市产业升级方向,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山东省100强”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者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的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20万元奖励。央企、跨国公司、中国500强、行业排名前十名的领军企业在青岛新设立公司、迁入大型企业并达到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按“一企一策”原则给予综合支持。

在培育具有专长的中小企业方面,对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新认定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给予相应奖励。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链协作配套项目给予补助。

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实施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对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综合考虑上一年度项目设备投资和新增财政贡献,给予事后普惠奖补,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置款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在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的,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对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提升等具有“互联网+”融合特征,且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竣工项目,按照项目投入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

另外,青岛市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引导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对新注册并开工建设的智能制造装备、高技术船舶、新材料、新能源等“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和医药制造、仪器仪表等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按照银行实际发生贷款利息总额的50%给予贴息,单个项目贷款贴息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累计贴息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青岛工信局还列出“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助力企业加速成长。比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指导企业落实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补助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投融资、创业、培训、技术创新、电子商务、合作与交流等服务、企业信誉评价服务等均可“一次办好”。

推进“山头攻势”开展企业家培训

一个好的企业,需要一个好的企业家。青岛相关部门深刻认识到培育一名好企业家的重要性。今年春节过后,青岛市工信局立足“要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围绕青岛市发起15个“山头攻势”战略部署,对全年企业家培训计划内容等进行了充实完善,并按计划推进落实。

日前,由青岛市工信局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青岛企业家高级管理研修班(第12期)顺利开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市60家企业的60名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青岛市工信局依托知名院校工商管理理论的学科优势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与清华大学合作已连续11年举办企业家高级管理研修班,全市先后有500多名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参加了研修并成为清华大学终身校友。同时,通过校友平台拓宽了获取“双招双引”、业务合作、信息交流、咨询参谋等方面资源渠道,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另外,还举办了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提升(深圳大学)专题研修班。同时,针对青岛市优秀初创企业管理者,还举办了相应的培训班。

系列惠民惠企政策发布

从青岛市科技局了解到,一系列惠民惠企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企业不断的技术升级。

如在创新平台奖补方面,对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给予1000万元奖补;对获批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50万元奖补。在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奖补方面,对新获批或通过国家定期评估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给予30萬元至50万元奖补。

诸多举措也有利于企业培育。如对首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再次通过认定的,给予10万元奖励。对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和“千帆企业”当年加计扣除确认研发费用按一定比例给予奖补,其中小微企业奖补比例为5%,其他企业为3%,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补100万元。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含2亿元)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和“千帆企业”,对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较上年度新增部分的10%给予奖补,每家企业年度最高奖补1000万元。

在人才引进方面,青岛市人社局也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如对本市单位柔性引进国内外技术技能专家来青创新创业,协议年度薪酬达到30万元以上的,在协议期内每年按照其年度薪酬的20%给予聘任单位薪酬补贴,每人每年最高10万元。对全职引进、自主培养的顶尖人才,按规定给予500万元安家费;对柔性引进的,连续3年按照其上年度在青纳税的劳动报酬(作为第一大股东或企业法人代表的,按照企业在青纳税额与个人占股比例之积)的30%给予奖励,上不封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人才创业中心创新创业政策规定,为符合条件入驻海洋人才创业中心的海洋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团队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扶持等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按照“一谷两区”创业基地(蓝色硅谷核心区基地,高新区基地和西海岸新区基地)现行政策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青岛博士创业园扶持政策是“为入驻创业园博士提供100至200平方米办公用房,3年内免收租金。”

青岛市企业技术改造定三年提升行动

2017年,为推进青岛市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强供给、扩需求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工业有效投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本市实际,青岛市制定本行动指南。

主要目标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到2019年年底,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5%,设备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普遍得到升级改造,一批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投产,智能制造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品牌质量优势持续扩大,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在重点任务中提到,促进装备升级。鼓励家电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进智能化改造。以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发展互联网工业、推进“两化”(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引导企业使用智能制造单元等进行智能生产线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点,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在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机械装备、服装等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逐步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

为实现目标,青岛市相关部门也制订了保障措施,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技术改造综合奖补政策,对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综合考虑设备投资额和新增财政贡献给予普惠奖补,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置款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在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的,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小微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新上设备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2%予以补助,最多不超过60万元。同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多元融资渠道等。

“学深圳,赶深圳”,作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全球日益享有盛誉的国际化城市,青岛将以现代制造为指引,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以中国一流制造业城市为目标,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从“青岛制造”迈向“青岛智造”,持续创造出更多的制造业品牌。

猜你喜欢

青岛市青岛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