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6-11张自超刘青潘茂杰
张自超,刘青,潘茂杰
1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外科教研室,山东 临沂276000
2临沂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山东 临沂276000
3临沂市肿瘤医院人事科,山东 临沂2760000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1]。肺癌主要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治疗,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等[2-3]。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虽然可以局部控制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该手术的切口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严重影响了肺癌患者的预后[4]。近年来,随着对肺癌认识的逐渐深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5-6]。该手术具有微创、切口美观和恢复快等优势,更好地被各级临床医师和患者所接受[7]。但是,目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等尚缺乏较为全面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且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8];②TNM分期为Ⅱ~Ⅲ期;③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60分;④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多脏器损害或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观察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为26~76岁,平均年龄为(58.31±10.23)岁;TNM分期:Ⅱ期41例,ⅢA期21例;肿瘤部位:左上叶20例,左下叶10例,右上叶12例,右中叶15例,右下叶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6~78岁,平均年龄为(58.69±11.34)岁;TNM分期:Ⅱ期29例,ⅢA期11例;肿瘤部位:左上叶16例,左下叶8例,右上叶6例,右中叶8例,右下叶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和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进行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健侧单肺通气。选取患者患侧第6、7肋或第8肋间处作一个长度约为1 cm的小切口,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观察肿瘤的大小、形状以及胸膜有无转移等情况。同时,选取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作为辅助操作孔,切口长度为1~2 cm;于患侧腋前线或锁骨中线第4、5肋间作一长约5 cm的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借助切口保护器牵引将筋膜、肌肉牵引拉开,然后在胸腔镜显示器的监视下完成肺叶切除手术,清扫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放置引流管。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于第5或第6肋间后外侧作一个长度约为22 cm的切口,起始于第6后肋,最终由第5肋间入胸,钝性分离胸壁肌肉,必要时使用肋骨牵开器,行肺叶切除,清扫肺门及纵隔淋巴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住院时间。于手术前和术后3天分别抽取全部患者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于术前和术后 90天采用肺癌症状量表(lung cancer symptom scale,LCSS)[9]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LCSS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指标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胸腔引流量(ml)淋巴结清扫数目(枚)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n=62)187.23±22.09*237.31±30.24*224.13±34.25*13.21±2.09 9.24±1.16*对照组(n=40)224.09±31.07 361.17±35.25 413.09±29.84 13.03±3.17 13.73±2.09
2.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生活质量的比较
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CSS评分分别为(24.27±2.66)分和(23.83±2.9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CSS评分分别为(13.14±2.49)分和(17.22±1.17)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pg/ml,±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pg/ml,±s)
缩略语: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注:a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b与术后3天对照组比较,P<0.01
指标IL-6 TNF-α CRP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前术后3天术前术后3天观察组(n=62)69.13±8.13 16.43±4.33a b 158.24±13.63 42.88±6.47a b 41.24±4.68 12.31±1.42a b对照组(n=40)68.87±9.27 37.24±2.81a 156.71±19.27 65.18±9.46a 40.93±5.31 23.34±2.61a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中共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持续肺漏气1例,房颤1例),对照组患者中共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持续肺漏气3例,房颤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23%(2/6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7,P<0.01)。
3 讨论
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吸烟、肺部慢性感染、职业接触和遗传因素等均可能会增加肺癌的发生率[10]。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全部肺癌的80%,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11]。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被认为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12]。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保证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3]。
为探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将其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LCS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减少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了其术后恢复,改善了其生活质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仅做2~3个微创切口,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肋间神经的损伤,从而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并促进了其痰液的咳出,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14-1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仅依靠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肺部小结节,但可在通过胸腔镜和术中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使患者得到根治,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6-17]。
炎性因子已被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炎性因子水平是反映机体创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其高低与机体的免疫力关系密切[19-20]。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机体的损害程度低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炎性反应较小。
虽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效果,但根据临床经验,该手术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操作者须具有较丰富的胸腔镜操作经验,因为双手协调操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表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切口小,术后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因此,术后并发症也较少。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患者的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机体恢复快,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胸腔镜手术的技术操作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