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的景观识别与保护
——以孟津县小浪底镇乔庄村为例

2019-06-11张雅静秦铭潞徐珊珊

现代园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浪底古民居村落

张雅静 秦铭潞 徐珊珊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1 传统村落概念的提出及保护现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城市化人口率已达到约58%,这意味着在乡村生活的人越来越少,村落数量也在不断下降。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传统村落代表了中国的农耕历史,是早期农耕文明的印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源,保持着最初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由于地理环境、自然因素、民族差异等诸多原因,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具有不同的特色,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充分体现在这些村落当中。可以说,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活化石”[2]。

目前,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村落过度开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传统村落商业化,甚至不惜改变其原始风貌,使其失去原本的特质,许多“伪传统”开始出现。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

2 乔庄村概况及景观特质

基于目前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通过对乔庄村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其现状以及现存景观,找出乔庄村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保护建议。

2.1 乔庄村概况

2.1.1 地理位置。乔庄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西部山区,是小浪底镇刘庄村的一个自然村,距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约2km。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门进入约100m,入口处有指示牌“乔庄古民居”,跟随路牌指示右转进入,内部道路蜿蜒曲折数百米,现存古民居呈阶梯状分布在山坡上(如图1)。

图1 阶梯状分布的古民居

2.1.2 地形特征。乔庄村所在范围属于丘陵地带,整个村落坐落在沟壑的半坡上,呈阶梯状,周围被群山包围。村落背山而建、面向沟壑,在山峦和树林的映衬下,仿佛与世隔绝,格外清幽寂静。

2.1.3 空间布局。乔庄村现存完好的古建筑主要是1座祠堂和10余处古民居,整体布局紧凑且集中。祠堂位于村落底部,民居位于祠堂北部顺山坡分布。当时的乔家分东、西2个大院,大院中又由许多小院落组成,且均有独立的大门,如今只有东院的石门尚存。

2.2 乔庄村景观特质

一个传统村落的景观特质需从多方面研究,包括它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田园风情等。通过对乔庄村的实地考察,目前该村落保留下来比较有价值的是其人文景观,即保留下来较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及祠堂建筑。一个传统民居的景观要素大致可以分为6个方面: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屋脸形式、平面结构、局部装饰、建筑用材[3]。

乔庄古民居的屋顶采用悬山顶,是我国古民居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山墙采用“人”字型,正面是简单的门窗造型。平面布局采用四合院式,紧靠沟壁一侧为窑洞,靠外两侧平地建造房屋,与院门围合成四合院形式。乔庄古民居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屋顶用青瓦覆盖,墙体下部用红石砌筑,上部用砖,并填充料礓石或是夯土。这种采用建筑材料本身对整体造型进行装饰的手法,使乔庄古民居多了份层次感,让原本呆板的门窗造型多了一份灵动。祠堂屋顶比民居建筑复杂一些,房屋上装饰了脊兽,且窑门正上方及门槛上还有精美的砖雕。

乔庄村古民居的景观特质为:顺山势阶梯式建造,悬山式屋顶覆盖青瓦,伴随“人”字型山墙,正面门窗造型,四合院式布局,外观以天然原石为特色。乔庄村营造的理想人居环境,巧妙地将民居建筑根据地形特点融入到自然中,整个建筑背山面沟,周围群山环抱,形成独特的景观风貌[4]。

3 乔庄村现存问题及保护建议

3.1 现存问题

3.1.1 基础设施缺失。历经几百年的风雨,现在的乔庄村已是个“空心村”,仅有几家住户。村落的空间格局、基础设施以及生活环境与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防灾需要已很难相适应,道路、照明设施滞后,环境卫生设施简陋。且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建筑出现构件脱落、墙体歪斜和开裂、门窗受损等状况。

3.1.2 村民安置问题。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村内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下,与孟津县新城区形成了鲜明对比,村民基本上都搬出了原来的院落,选择迁离或外出打工。然而从传统村落定义来看,村落是要有人居住和生活的,由于村民搬迁离开村落缺乏人气,“空村化”现象加剧,导致身在其中的人无法感受到传统村落所特有的农耕社会文化特点[5]。

3.2 保护与发展策略

3.2.1 建立完善的建档和保护管理机制。村落调查和建档工作刻不容缓,首先,详细调查村落的文化遗产,并建立传统村落档案,真正落实“一村一档”。其次,对传统村落进行挂牌保护标志。最后,当地政府必须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支持[6]。

3.2.2 重视传统村落文化和自然资源。乔庄村的自然环境既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又具有生态景观意义。一方面,既要注重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补,又要注重保护古树、古道、古桥等以及山、水、田、林等自然环境[7];另一方面,要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和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活环境。

3.2.3 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旅游业可以推动村落由农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最终实现村落的经济价值。针对乔庄村当地资源特色发展传统产业,如沿街道发展商业、传统工艺品、特色小吃等;传统风貌的建筑通过完善成为农家乐或旅店等,从而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参与和帮助传统村落的保护[8]。

4 结语

传统村落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对其保护与发展需要融合和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乡村建设多方面内容[9]。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传统村落的自身特点,找出适合不同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村落原始风貌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使其经济价值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小浪底古民居村落
小浪底飞出欢乐的歌
小浪底飞出欢乐的歌
考虑减淤的小浪底-西霞院水库联合优化调度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小浪底安保区域高速球机的自动跟踪技术发展方向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