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国乡村传统手工艺集群化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
2019-06-11唐璐璐
唐璐璐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UNESCO”)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2003年《公约》”)中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重要类别[注]参见UNESCO官网2003年《公约》《基本文件》(2018年版)第一章第二条,https://ich.unesco.org/doc/src/2003_Convention_Basic_Texts-_2018_version-CH.pdf,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传统手工艺在各国的非遗保护实践中都有重要地位。我国作为签署和实施2003年《公约》最早的国家之一,十分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在目前通过的共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录中,我国专门设立了“传统技艺”一类,与2003年《公约》所规定的“传统手工艺”可大致对应。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project,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由于传统手工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许多项目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因此一直是政策关注的重点。2017年3月多部门联合出台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注]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24/content_5180388.htm,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2018年6月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807/t20180717_833855.html,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都进一步突出了传统工艺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影响。传统手工艺一方面得到了政策的诸多支持,社会关注度高;另一方面,在保护与发展实践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在目前公布的五批共3068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共有518位“传统技艺”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人数较多,约占总人数的16.9%。但在可查具体出生日期的326人中,我们可以发现,传承人主要分布在50-80岁年龄段,年龄最小者为40岁(图1)。[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6/6_1.html,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这一数据一方面反映出传统技艺需要较长时间训练,年龄较大者技艺更为出色;另一方面也说明,重要传承人群体年龄偏大,存在传承的风险。如何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中,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图1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龄段分布(可查出生日期部分)
其次,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现象是,许多手工艺人的作品,尤其是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的作品,被视为重要的“艺术品”,走上了精品化、贵族化的路线。传统工艺与生活的关联性、使用价值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膜拜价值。本雅明曾指出,艺术品原作具有“光韵”(aura)效应,能使人产生膜拜价值。[注]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13-14页。艺术曾作为巫术、神秘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工具参与生活实践。虽然艺术逐渐独立,但某种神秘的沉思仍保留在器物(即艺术品原作)中。因此,在人与艺术品原作的交流中,也会因为其神秘性、原真性和在地性的体验,产生敬畏感和崇拜感。[注]向勇:《文化产业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9-30页。虽然在机械复制时代,突出手工艺品的膜拜价值,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手工艺品是否等同于艺术品?追溯欧洲中世纪手工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手工艺主要由行会发挥主导作用,强调的是集体规范。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才逐渐从手工艺群体中脱离出来,个体成为创作的主导,强调的是原创性。[注]Richard Sennett, The Craftsman, London: Penguin Books, 2009, pp. 57, 65-66, 73.因此,手工艺品与艺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否认相当多的手工艺品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体现着精良的工艺与巧妙的匠心。但从传统手工艺的本质来说,它们之所以与人们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因为其“物性”[注]参见刘晓春:《从柳宗悦到柳宗理——日本“民艺运动”的现代性及其启示》,《民族艺术》2018年第1期。,即实用性。手工艺品除了膜拜价值,更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发挥实用功能。因此,在当代社会,如何真正让传统手工艺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在越南、泰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实践[注]以下四国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于笔者与文化和旅游部相关机构合作进行的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参考了四国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并对文化部门、民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既有共性,又体现了不同特点,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传统手工艺的独特优势,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所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注]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越南:政府主导的手工艺村
越南的传统手工业较为发达,手工艺品远近闻名,是其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到越南旅游的外国游客,大多会选购当地的木器、丝绸、刺绣和陶瓷等手工艺品作为纪念品;同时,越南手工艺品也远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南手工艺行业取得如此成就,与其采用了手工艺村这一极具特色的模式来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是分不开的。手工艺村,就是专门从事一种或多种手工艺品生产的村庄。越南政府于2006年7月出台的《第66/2006/ ND-CP号关于发展产业农村的议定》,为手工艺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助力。[注]Decree No.66/2006/ND-CP of July 7, 2006, on Development of Rural Trades, https://www.ecolex.org/details/legislation/decree-no-662006nd-cp-on-development-of-rural-trades-lex-faoc065919/,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
1.越南手工艺村发展概况
在越南,许多手工艺村拥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一直是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例如首都河内市周边生产瓷器的钵场村,生产丝绸的万福村,生产传统年画的东湖村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艺村。数量、种类繁多的手工艺村为保护和振兴越南传统文化,推动越南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和优化越南农村地区生产结构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与村民的生计直接相关,手工艺村这种集聚生产模式使得特定手工艺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得到妥善保护并代代相传;同时,与生产相关的风俗习惯、节庆等也得到了较好传承;随着越南政府对手工艺村进行综合开发,包括大力发展旅游业,手工艺村的寺庙、祠堂、民居等也因历史悠久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大量国内外游客进入手工艺村,这既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促进了越南传统文化的传播。
越南目前约有5400个手工艺村,涵盖约50类行业,[注]Vietnamese craft villages to be promoted,http://tgvn.com.vn/vietnamese-craft-villages-to-be-promoted-84201.html, 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这带来的影响是:首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社会闲散劳动力,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其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手工艺村内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是仅从事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的2至3倍;而一些高附加值的生产行业,收入水平更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艺村城镇化进程较快,贫困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标准。再次,对于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优化也有积极影响。手工艺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村地区原有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多种业态融合成为可能。先进工艺、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地区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物流、商业和旅游业等行业的兴起。
2.发展手工艺村的主要措施
尽管手工艺村产生了多方面效益,但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随着越南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不断提高,手工艺行业面临的竞争也日益增加。大多手工艺村能够维持日常经营,但也有一些手工艺村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局面。由于保护和振兴手工艺村,推动手工艺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越南而言,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还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越南出台了多项措施,以保护和振兴手工艺村的发展模式。
第一,制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越南政府继续调整和优化手工艺村的产业结构。梳理目前已有产业布局,建立越南手工艺村档案,及时掌握各手工艺村发展经营现状。对于落后和过剩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按照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和调整商品线;对有发展前景但面临经营困难的手工艺村进行总体投资并进行政策引导,使这些手工艺村可以维持并得到较好发展;而对于一些实力较为突出的手工艺村则进行重点扶持,通过综合开发提升其优势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如钵场村瓷器的生产和万福村丝绸的生产,不仅得到维护和升级,旅游业也得到大力发展,形成了循环良好的营销生态。
第二,在资金、土地、环境治理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资金和生产用地短缺一直是普遍困扰越南手工艺村进一步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的难题。为此,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手工艺村发展。对于手工艺村向银行贷款,手工艺村各企业更新和升级设备,手工艺村的广告宣传,手工艺村企业出口和参加国内外展会,污水处理费用等方面都提供优惠或资金支持。对于手工艺村租用土地,也提供相应的补贴,并按量、按需优先提供土地。[注]Decree No.57/1998/ND-CP; Decree No.66/2006/ND-CP; Nguyen Thi Thu Huong,State Policy on the Environment in Vietnamese Handicraft Villages,Chinese Business Review,Vol. 15, 2016(6), pp.290-295.由于越南90%的手工艺村日常生产对自然环境会产生污染,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政府也帮助各手工艺村对生产地点和场所进行了重新规划。对于原本就属于环境亲善型的产业维持原有生产模式;对于重污染类型的产业则专门建立工业加工区,与居民区隔离开来;此外,地方政府还拿出专项经费,对各手工艺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注]National State of Environment 2008: Vietnam Craft Village Environment,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ttp://cem.gov.vn/Portals/0/DULIEU/bao%20cao/SoE_2008_Eng.pdf, 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
第三,建立稳定的生产原料供应渠道和多元的销售渠道。如果没有稳定的原料供应,一定会在源头上影响手工艺村的正常生产。因此,建立稳定的生产原料供应渠道,对于手工艺村的日常生产而言尤为重要。为了维持原料的供应,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合理利用本地能够提供的原材料,大胆采用新工艺,提高生产率,减少浪费;另一方面,与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生产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除了原料供应渠道,越南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也积极为手工艺村建立稳定、多元的销售渠道。越南党政领导人就曾多次亲自为本国的手工艺品推销,如钵场瓷器就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客人。越南政府还积极推行“越南人优先使用越南货”政策[注]《越南开展“越南人优先使用越南货”活动》,http://vn.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209/20120908360279.shtml,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为越南手工艺品销售打开局面。在政府的组织下,手工艺村除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直接建立销售中心外,在麦德龙、BIC等大型超市,五星级酒店和机场等人流密集地也广泛建立了销售网点。此外,在互联网发展的当下,也注重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打造覆盖全国且具有一定数量海外销售平台的营销网络。
第四,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尽管手工艺村吸收了大量的闲散劳动力,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受过培训且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其次,手工艺村人才技能培训多为传统家族式传业,没有系统的培训,这导致难以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再次,传统的技艺传授模式相对冗长,需经过反复的训练,很难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从而严重制约了手工艺村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未来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在各手工艺村建立培训班,引入互联网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地方政府有意识地引入现代先进工艺并注重建立标准行业规范,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还提升了手工艺品的附加值,使从业者的收入得到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年轻人投入到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中,促进了传承。
二、泰国:“一乡一品”战略
与越南手工艺村类似,泰国手工艺的发展也是以乡村为单位,突出地方资源特色。泰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一乡一品”(One Tambon One Product,简称“OTOP”)战略。这一模式最初源于日本的“一村一品”(One Village One Product)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开始了造村运动(也称造町运动),以振兴逐渐衰败的农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村一品”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最早由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提出并在当地实施。这一运动不仅在日本国内迅速得到推广,还传播和影响到其他国家。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以各样的形式开展了“一村一品”运动,其中亚洲和中近东国家超过30个。[注]贺平:《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善治经验——对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案例研究》,《日本问题研究》2015年第4期。
如果说,“一村一品”运动的理论雏形及其在日本的早期实践主要集中于微观层次的发展援助;那么在后续发展和对外推广中,特别是在泰国等国的实践,则日益体现了宏观层次的特点。日本学者一直强调“一村一品”是“运动”而非“事业”或“项目”,是因为这两者在参与主体和推进方式上有本质差异。前者是民间自下而上,自发进行的;后者则是政府主导,从上至下推进的。泰国的“一乡一品”则是后者,实施的是首相领衔、中央主导、从上至下的推动方式。但这种改良的项目模式,对亚洲一些国家却更为适用,因为国情更相似,国内市场狭小,民间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传统手工艺的生产主要就是为出口服务的,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注]贺平:《作为区域公共产品的善治经验——对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案例研究》。
泰国政府推行“一乡一品”主要是鼓励全国各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政府结合各地特色非遗,支持偏远地区农民通过传统手工艺制造特色产品;再由政府推动销售到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从而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政府会遴选出其中较有经济开发价值和可进行产业化运营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训;引领、教授相关人员管理和销售经验,并且帮助其扩大市场。同时,政府也会在贷款、融资方面对生产者提供支持。
列入“一乡一品”项目的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食品、饮料、装饰品、服饰、草药等类别;截至2019年4月,产品数量已超过13万件。[注]参见OTOP网站产品页面,http://www.thaitambon.com/en/product,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为推动“一乡一品”战略的实施,泰国政府曾在122个乡试点;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工作组,为各乡制定产品开发、营销和出口等方面的具体计划。[注]卢向虎、秦富:《国外“一村一品”运动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世界农业》2007年第10期。如今,加入“一乡一品”的乡镇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中小企业、合作社、个体等不同的制造商3万余家。[注]参见OTOP网站制造商页面,http://www.thaitambon.com/shop,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
对于“一乡一品”的具体产品,泰国政府也非常注重树立品牌意识与严控质量标准。各地推出的产品,如果被认定为“OTOP”产品,则可享受在商业推介、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支持。 “OTOP”产品会按照品质、包装等要素,被分为一星到五星不同的等级,定期会评选出四星、五星产品以及冠军产品,而顾客则可以各取所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使得“OTOP”成为放心产品的标志。在“OTOP”模式的推动下,泰国建立了许多本土品牌,深受大众欢迎。如今,许多外国游客在泰国都会购买当地特色产品,而泰国本国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每年举办的“OTOP”产品展销会,购买到质优价廉的跨地域产品。[注]王均文、胡正梁:《国外、省外刺激消费经验借鉴》,《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第4期。
越南的手工艺村和泰国的“一乡一品”战略这两种基于村落的发展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点:第一,都是由市场机制作用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当手工艺成为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方式时,就获得了自力更生的能力。第二,都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行的。这种模式在一些国情相似的亚洲国家存在合理性,初始阶段需要政府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协助地方利用文化资源进行集中生产,扩大市场,树立品牌意识。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仍存在风险。例如,政府的换届会影响该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因此,在此战略框架下,如何增强民间的内在动力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印度:因地制宜的集群化计划
印度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策略与国情相关。在英国殖民时期,手工艺生产由于工业化的影响遭受重创,大批传统手工艺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行业被列入地方邦政府[注]印度1950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国家形态。外交、国家安全等事务由中央政府管理;文化、土地等邦内事务由地方邦自治。职权,联邦政府则从国家层面起协调辅助作用。作为印度农村除农业之外的第二大行业,印度传统手工业的优、劣势都比较明显。优势是印度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就地取材方便,投入小,手工艺品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劣势则在于地域分散,组织性差,缺乏资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从事传统手工业的人群大都处于偏远、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并且据印度手工艺品发展委员会的数据统计,手工艺从业人员有一半以上来自表列种姓、表列部落[注]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是印度的在册种姓和部落,是印度宪法规定的两类弱势群体的总称。、其他落后的阶层以及人数较少的宗教团体等弱势群体。
鉴于印度传统手工艺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传承印度文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考虑到该行业及从业人员的脆弱性,印度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并成立专门机构,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自2007年以来,印度政府每年投入数亿卢比扶植手工艺行业发展;在财政资金持续投入的同时,还制定了各样专项计划。专项计划的重要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区别施策。根据印度手工业区域分布的特点,通过财政补贴,鼓励手工艺人自发实现集群化,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大产品设计和开拓能力,增强手工艺产业竞争力。[注]参见印度纺织部手工艺发展委员会手工艺发展专项计划介绍, http://www.handicrafts.nic.in/pdf/Scheme.pdf,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其中,两个具有影响力的专项计划是阿姆倍伽尔发展计划和集群化计划。
1.阿姆倍伽尔手工艺品发展计划
阿姆倍伽尔手工艺品发展计划(Ambedkar Hastashilp Vikas Yojana,简称AHVY计划)[注]参见印度纺织部手工艺发展委员会 AHVY计划网页, http://www.handicrafts.nic.in/pdf/Scheme.pdf#page=7,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于2001年开始实施。阿姆倍伽尔(Ambedkar)为印度贱民阶级领袖、印度宪法之父,倡导禁止对低种姓人的歧视。由于印度手工艺从业者多为弱势群体,以阿姆倍伽尔命名,展现该计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AHVY计划主要按照地域划分,最小的规模是以村落为单位。该计划主要通过引入非政府专业机构(民间力量),为手工艺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技术、市场及资金支持;将同类传统手工艺人群发展成为管理专业、运营独立的社区企业,建立起以手工艺项目为基础、需求明确、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手工艺机构,增强手工艺行业的内生动力。
2.手工艺集群化计划
印度于2008-2009年提出手工艺集群化计划(Mega Cluster),最初主要针对的是手工纺织业,后来逐步扩大到其他手工行业。该计划的重点是根据印度手工行业区域分布的特点,为手工业集群配备先进生产设备、引进尖端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加大产品多样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力图建立品牌,扩大产品市场。集群化计划既针对特定地域,也针对全国范围内被认定为可以形成集群的特定手工艺行业。较早纳入该计划的,如印控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巴斯霍赫利披肩及刺绣工艺。2014-2015年,印度又增设了3个手工业集群并拨款1.83亿卢比对这3个项目进行资助,包括北方邦巴雷利竹藤制品、陶制品等;北方邦勒克瑙的刺绣;古吉拉特邦的喀齐皮革、木雕等。[注]参见印度纺织部手工艺发展委员会Mega Cluster计划网页,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
虽然AHVY计划与集群化计划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为弱势手工艺群体提供辅助与服务,后者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与开拓市场;但两者都鼓励通过规模化生产,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手工艺发展专项计划在政府主导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更加注重从内部激活手工艺群体的活力。非政府组织扮演了文化经纪人的角色,成为政府与手工艺群体之间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加强手工艺群体的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是有积极影响的。经过多年努力,印度的传统手工艺行业已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和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日本:面向新生活的文化体验
日本则呈现了传统手工艺规模发展的另一种发展路径。我们知道,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最早开始保护“无形文化财”。就传统手工艺来说,尽管日本采取了各种保护、振兴手段,但传统手工艺行业的整体规模仍不断缩小。据传统工艺产业振兴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ies)的数据,2012年,日本传统手工艺行业总产值降至1040亿日元,总值不足1983年(5400亿日元)的1/5;企业总数从1979年的34043家减少到2012年的13567家;从业人数从1979年的288000人减少到2012年的69635人。[注]参见日本传统工艺产业振兴协会网站,https://kyokai.kougeihin.jp/current-situation/,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针对这一状况,日本进一步思考传统手工业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寻求面向21世纪的传统手工业发展新理念。隶属于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传统工艺品产业审议会在《21世纪传统工艺品产业措施走向》报告书中,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传统手工艺的新方向:一是将其建设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自主产业;二是积极提倡面向21世纪的、使用传统工艺品的新生活方式、生活文化;三是重视消费者,重视事业经营者;四是强化与其他领域的产业合作及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五是制造业者自身努力与国家等各方支援相结合。[注]参见日本经济产业省网站,https://www.meti.go.jp/report/whitepaper/council19.html,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境内的盛冈手工艺村,正体现了这种面向新生活,创造生活文化,重视消费者的传统手工艺发展方向。
盛冈手工艺村创建于1986年,以“观赏、触摸、创作”为理念,汇集了盛冈各种民间工艺品、食品等传统器物。如果说越南和泰国的手工艺村是政府主导的;印度的集群化在此基础上,开始注重激发手工艺群体内部的力量;那盛冈手工艺村就体现了更为自觉的一种内生发展模式,因为它主要是由周边市镇、行业协会、企业等自发创立的。这符合2003年《公约》非遗保护范式所期望实现的“自下而上”的保护模式。原来分散在周边的手工作坊,因为规模小,污水、噪音、废气等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无法吸引游客;作坊的经营非常困难,当地传统手工艺也面临传承问题。正因存在这些问题,因此民间自发、政府协助创立了盛冈手工艺村,将散布在各地的作坊集中起来,以集中解决相关问题。手工艺村体现了区域内手工艺群体的共同愿望,因此该手工艺村的参与团体之多,在日本全国都是极为少见的。[注]参考岩手官方旅行指南:https://visitiwate.com/zh-cn/article/4739,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日本建手工作坊园区聚集各类工匠 保护传统手工艺》,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121/c1002-28074531.html,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
从盛冈手工艺村的规划来看,已经不再为保护而保护,而是将手工艺与当代人的休闲、旅游等生活方式相联系,注重与周边整体环境的融合,也重视市场的作用。手工艺村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区:产品展销区、手工作坊区和古建筑保护区。在产品展销区,销售约4000种当地小作坊生产的各类产品,游客可以直接听工匠说明商品并购买商品。而手工作坊区是盛冈手工艺村的主体,目前有10个行业共14间作坊,聚集了当地一流的工匠。作坊不仅有生产功能,也强调手工活动的体验性。游客不仅可以直接看到匠人的巧手妙心,还可以参与其中体验手工艺的乐趣,在工匠指导下创造自己的作品。例如手工制陶、靛染、制作木艺品等。古建筑保护区则是呈现了当地传统民宅的特色,这些建筑是从其他地方“搬迁”到手工艺村的。[注]参见《日本建手工作坊园区聚集各类工匠 保护传统手工艺》,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121/c1002-28074531.html,访问日期:2019年4月16日。这些设置,不仅使文化遗产集中得到保护,也为游客创造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体验。
结 语
从上文所述四国的传统手工艺发展实践来看,都体现出一种以村落为单位,突出地方特色,集中进行生产的思路。这种集群化发展策略,改变了传统手工艺生产布局分散、组织不便、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就我国国情而言,地理上幅员辽阔,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同时,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突出。因此,因地制宜,采取集群化的手工艺生产模式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第一,有利于进行人员培训,更新观念、技术和设备,使手工艺生产真正与当下人们的生活相连接,而不再只是个人曲高和寡的活动;第二,有利于激活农村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第三,当手工艺与人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第四,对于手工艺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可以进行集中治理,对环境更为友善,从而保障可持续发展。
我们也应注意,上述四国的集群化发展思路在主体和推进方式上是有差异的。越南、泰国、印度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推动的;而日本是民间自发、民间主导、政府协助的另一种模式。在基础条件较差、手工艺群体发展意识较弱的初级阶段,手工艺的集群化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在资金、土地、税收、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手工艺群体更新观念,加强市场经营意识。但要保障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增强民间的内生动力,努力将手工艺群体自身发展成为管理专业、运营独立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