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学去哪儿
2019-06-10叶洋滨
叶洋滨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对于课业繁重的学生们而言,虽然世界那么大,很想去看看,可真正能付诸行动的时间并不多。那么,研学旅行也许是学生们在参观中认识世界,在行走中探索真知,在游玩中体验长大的好方式。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的价值在于改变单纯的封闭性学习,能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研学旅行的路线主题多种多样,其中较受学生喜爱的是科技探索类研学。这类研学旅行能让学生们在精彩的参观和游览中,了解现代科技知识,领略中国科技的进步,学习现代科学的精神,而科技馆无疑是这条科技研学路线的必经站点。今天就随着笔者一起走进在科技馆行业内名气响铛铛的上海科技馆,领略科技奥秘吧!
上海科技馆是全国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主场馆占地面积6.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自然、人、科技”为上海科技馆的展示主题。馆内有地壳探秘、生物万象、智慧之光、儿童科技园、视听乐园、设计师摇篮、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等12个常设展区,还有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四维影院与太空影院,3个古今中外科学家及其足迹的艺术长廊,2个主题特展和若干个临时展厅。对学生而言,这里是一个把自然科学、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的主题科技乐园,值得你去欣赏、发现、探索和思考。
如果你热爱生物,那生物万象展区绝对是参观首选。展区内的景观仿照我国云南的自然风光,主要分为热带雨林区、石林区和傣族小楼景观区,并从物种、生态和基因3个方面展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比如通过参观该区域的两栖爬行角,参观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两栖动物幼体是在水中度过的,而爬行动物是适应于陆栖生活的类群。又比如通过标本和活体展示,可以了解到体表披鳞,指(趾)端具爪是爬行类动物区别于两栖类动物的根本特征。
而热带雨林区域的展项,同样可以让学生们抓到许多知识点。走进这里,同学们可以一起来寻找热带雨林的七大奇观:“板根现象”、“粗壮的藤本”、“巨叶现象”、“独木成林”、“绞杀现象”、“老茎开花”、“附生现象”。
同样不容错过的还有动物世界展区,它将为你打开认知动物的新大门,了解来自五大洲四大板块的动物们是如何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去适应不同环境的。
“森林印象”通过声、光、电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美洲动物群”由南美、北美、北极3个不同地域的动物组成,展现了不同环境下有蹄类动物的生理特点。“亚欧动物群”则以我国珍稀动物标本为主,揭示了动物之间协同进化与最优化的捕食策略。“非洲动物群”利用大量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与场景,直观地模拟出动物的生活环境与生存习性。
要说与中学生的课业关联最为密切的,应是智慧之光展区。该区域主要以大量的互动展品为展示手段,演示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典型现象,揭示其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参观者可以在此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体验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液体图案”这一展项的设计别出心裁,能让人直观了解到向上流动的液体在流经各种障碍物时如何产生漩涡的景象,演示了流体力学中的经典现象。“能量穿梭机”利用一个个小球在不同造型的轨道上做各种形式的運动,演示了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能量转换。“高空骑车”让参与者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次杂技表演,进一步了解到秘密就是自行车下方的重锤。“怒发冲冠”通过20万伏的高压静电,利用同电荷相斥的原理,让你亲自体验“怒发冲冠”的神奇现象。
无论你想了解航天、信息、地球、生物、人体等哪方面的知识,在全国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上海科技馆,都能让你满意而归。在这里,宇宙天地变得触手可及,世间万物也变得渺如尘埃;在这里,你既可以了解到地壳运动的演变、动植物的进化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尝试演示多种科学现象。上海科技馆就像是哆啦A梦的万能口袋一样,让你领略科技之美,感受科技之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地探索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而使静态知识动态化、体验化,这也是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所在。如果你想在研学旅途中与科学知识来一次亲密接触,科技馆无疑是个好去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科技研学去哪儿?可不要忘了上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