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悠然
2019-06-10查一路
查一路
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杰克·伯恩斯曾给齐白石先生拍过一幅照片。照片是黑白照,色调虽然单纯,但光与影、明与暗的对比却很强烈。画面上,白石老人长髯垂胸,戴一副圆圆的黑边眼镜,宽袖长袍。他悠然自得地坐在藤椅上,身边是一位八九岁男孩儿,与他悄悄说着话。身后的墙上,挂着白石老人自己的画作,虾、蟹与荷叶在纸上栩栩如生,自由自在。
有一句话,附在照片之下,应该是某位杂志编辑的感慨,表达的意思有点怅然,他这样写道:“现在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古意的悠然了。”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节奏快且富于变化。一味求变,往往令人心中焦虑。苹果公司在iPhone X之后,很快就出了iPhone XS,可是用户觉得iPhone XS就是为了变化而变化,那点变化没多大意义,犹如跑步机上的奔跑,在运动——但只是在原地运动。现代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在焦虑中求变,又在求变中焦虑。
而古意中生活的人们,似乎都在演电影中的慢镜头。你看水墨丹青,你看宽袖长袍,似乎都很慢。古意中人,周边的因素相对稳定,人们心中没有对突变的不安,坦然,释然。因此有了悠然,有了自在。
于是,有今人从古意中寻找价值。照理说,辜鸿铭是最不应该在古意中生活的。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会说9门外语,获得13个国外博士学位。可是他在北大任教时,拖着长长的辫子跟学生大谈中华文化,样子食古不化。有人说他的古意装束是带泪的表演——出生在一个不幸的时代,他为中华传统和炎黄文明的失落深感忧虑。有一本书叫《张文襄幕府纪闻》,是他的笔记。从中能听到他的深深叹息,叹息源自他对中国古文化的自尊与守望。他是否想用一种复古的方式,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一种力量,一种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来改变当时古老文明式微的境况呢?
当然,古意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情调和趣味。近读叶兆言的一段很短的文字,写的是画家丰子恺。他说,自从有了火车,一个旧时代结束,一个新时代开始。时间开始有了全新的意义,却仍然还有不同的理解。丰子恺先生从家乡去省城,乘火车只要四个小时,可是他宁可坐船。坐船要四天,他认为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
丰先生是否执意生活在旧时代呢?倒也未必吧。坐船,四天的行程,沿途的风景,是艺术的启迪和情趣的发酵。此情此景,容易让人想到散发弄扁舟,想到了桃花潭水深千尺,想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悠然的古意中,更能生发文学与艺术的想象。或许,那时的丰子恺先生就明白,时间的快慢并不代表一切,工业文明也并不能涵盖一切美感。
最近我去了一趟平遥,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城。走进这样的古意,我仿佛重又回到了昨天。几乎全世界的、各种肤色的人都到这里来寻找些什么。我由此相信,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有某种永恒的价值经久不变,代代传承,穿越着时空隧道,宽袖长袍地来到今人的身边,让人沉醉或向往,如一轮古月被诗人们咏叹千年,如竹菊梅兰被画家们描摹至今。
文本解读:江苏省盐城市亭湖中学 王淦生
1.悠然古意,体现出的是绿色的生活和心灵的恬淡。
古意,不是刻意雕琢的仿古,而是自然流露的雅致;古意,不是附庸风雅的做作,而是浑然天成的雍容。正如白石老人的剪影,自然、自由、率真、率性。其根基,正是老人内心深处的从容不迫与宠辱不惊。当一个人不为名利所困,不为进退所扰,他周身自然会发散出一种悠然古意,这便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坦荡自然的态度应对世间的一切。
2.悠然古意,是对文明的自信和对文化精髓的传承。
社会的发展,绝非对传统与经典的颠覆,而是对古代文明的传承。尤其在人心浮躁、行色匆匆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啜饮一杯传统的佳酿,来冷却和滋润燥热的神经。就像辜鸿铭老先生,他那对不少人来说难以接受的复古装扮其实是一种“带泪的表演”——借此唤醒人们珍视中华传统,敬重中华文化,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的根基,它是我们永恒的价值!
3.悠然古意,是对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诗意的生活。
现代人,多在焦虑中求变,又在求变中焦虑。所以,他们的人生每每是在渴求与焦虑的双重挤压中苟延残喘。没有一颗恬淡、优雅的心,我们的生活便只能是一种煎熬。这时我们要做的,是放慢脚步,真正地关注生活,而不是被生活的泡沫遮蔽了雙眼;欣赏我们身边的风景,而不是被茫茫风尘侵蚀了灵魂。多一点情调,多一点趣味,生活才会更美好。
学生运用示例一
在古文化园遇上新时代而恢复容光之时,我们更应深入思考:怎样让以“慢”为特色的古文化与以“快”为标签的新时尚更好地包容合契,从而激发持久的文化活力?不让《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挂面、章丘铁锅仅成为短时间的现象级追捧,不让文物保护只停留在瞬时激增的志愿者报名数目,不让悠久的文化只是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片断记忆……我们要以更坚守的态度、更坚定的毅力呵护着古文化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让新时尚陪在古文化的身边,慢下来,走远去。
当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诗的古文化与新时尚相遇,我们看见了中华文明更悠久、更深远的未来。
——广州市高考一模优秀作文《古文化遇上新时尚》
学生运用示例二
现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负效应——人在物的面前变得畸形委琐,自然在物质面前也失却了昔日的风采。
所有这些,我们只能靠回忆、靠梦境、靠文学创作来再造。这“白日梦”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喜庆还是悲愁?
当我咀嚼着昔日文化的神韵时,当我拥抱亲吻大自然泥土的芳香时,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现代物质文明剔除的文化危机。
我居住在这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城里,我十分喜欢沿着那充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蹀躞;我也十二分愉悦地留连于中山植物园,感谢苍天造化,给南京留下了这一片宁静而典雅的自然去处,在人迹罕至群山环抱的苍翠之间,你可以在空山鸟语的热带雨林中谛听天籁之音,那几万种植物将你包围在大自然的清新之中,让你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除此之外,中山陵一带的陵墓文化也让你领略着“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蕴,亦足以勾起你对千古历史的遐思。
现代文明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倾诉孤独,恐怕是当下现代文明病中最好的疗救方式。但医治灵魂创痛的医生是很难寻觅的,仿佛“他人即地狱”的陷阱无处不在。
然而,我还是要寻找,找到他以后,我们一起坐在世纪末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下,去品尝这充满古典人文景观的城堞,去体味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清新芬芳。
——丁帆《追逐古典的夕阳》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