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蝎美人狂爱香水
2019-06-10莉齐·奥斯特罗姆
《香水》
原作名:Perfume:A Century of Scents
副标题:一个世纪的气味
作者:[英]莉齐·奥斯特罗姆
译者:刘若欣 / 顾晨曦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2月
页数:484
定价:68.00元
黑水仙Narcisse Noir
卡朗公司,1911年
诉讼香水
作为一款传奇香水,“黑水仙”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有时候,我们走进香水商店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款香水的神奇力量——销售经理气喘吁吁、極尽疯狂地为他们的门徒讲述这款香水的故事:诺埃尔·科沃德(No?l Coward)的戏剧《漩涡》(The Vortex)中提到了这款香水;1949年的电影《黑色水仙花》(Black Narcissus)里的修女们一闻到它就变得疯狂;格洛莉亚·斯旺森(Gloria Swanson)在《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也提到过它。
当你闻到这款香水时,它似乎会让你感受神圣的遗迹——比如:圣十字教堂的圣·托马斯的手指或是斯里兰卡佛教圣地供奉的佛祖的牙齿。这种感受可能是崇拜,也可能是热爱。很多人将黑水仙香水奉若神明,很少有人认为自己能驾驭它。
那么,这款香味从何而来?它又是如何在20世纪前半叶风靡时尚界的呢?
黑水仙是卡朗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成功产品,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通过自学成才的欧尼斯特·达尔多夫(Ernest Daltroff)和他钟情的姑娘菲丽丝·万普尔(FélicieWanpouille)。他们之前发行的光芒(Radiant)、尚蒂克勒(Chantecler)和伊萨朵拉 (Isadora)等香水销量都不错,然而公司还是采用押韵和暗示的方式,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大的系列(它们后来也会再度登场)。从名字上看,黑水仙是以水仙花命名的,黑色的水仙?其实根本没有这种植物,就像人们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培育出黑色玫瑰。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希望能将黄色水仙转变成黑色,培育出黑夜版的水仙,当然,还要保持水仙花在纳西索斯的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的高贵姿态。水仙一词的词根是“narce”,意为“使……昏迷”,也继承了水仙具有麻醉的特性。
卡朗公司对黑水仙这种植物的存在不置可否。然而,制作黑水仙香水的原料却是从菊花和茉莉花中提取出的高浓度白色的植物香料,搭配麝香和檀香。有时候,它带有很浓郁的脂粉味,有时候又油腻腻的,似乎还能润滑皮肤。虽然黑水仙诞生于二战之前,其影响力在20世纪20年代如滚雪球般不断增长,那时,香水业都在尽力取悦那些可能在科沃德戏剧中遇见的人。戏剧评论家乔治·让·南森(George Jean Nathan)在1926年出版的散文集《撒旦之家》(The House of Satan)中描绘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各个欧洲大陆的沙龙和温泉疗养地关系密切,常组织网球、板球、桥牌、麻将、纸牌、俄罗斯音乐欣赏等活动,还联合了克拉里奇酒店、大使馆俱乐部和蒙特卡洛体育会,这些都引领着法国巴黎会客室游戏的潮流”。黑水仙,以其新潮和神秘的特质,展示了另一种特殊的异国情调。
由于发现了黑水仙畅销的原因,卡朗意识到保护香水的品牌是维持长期成功的关键。不出所料,1920年,一系列的仿冒品牌横空出世,希望借水仙这个名字在香水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更有甚者通过改良竟然扭曲了水仙的概念。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维克多·维瓦多公司的“中国水仙”、让盖尔公司的“金色水仙”、巴黎科林公司的“皇家水仙”以及莫尔尼兄弟公司的“黑白水仙”等等。
当时,商标之于商业成功的关键作用越发凸显,然而在香水业还未出现过品牌诉讼纠纷。卡朗公司首开先河,将杜·穆瓦雷公司出品的“月光水仙”和亨利·慕拉尔和希公司的“蓝色水仙”等告上法庭。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轰动,卡朗与康德有限公司作为原告,出席了纽约最高法院的庭审。拥有“黑水仙”完整商标权的卡朗公司主张:任何使用“水仙”字样的香水公司都是不正当的,应该被禁止。法官也记录了他们的争执:“‘水仙一词在案件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是原告(卡朗公司)‘专有的香味,因此原告禁止类似的词语出现在类似的香味中”。但法官并没有如此认为,最终裁决:商标中的“水仙”一词仅仅是对花的描述,并没有“暗示的意义”,可以为大众所使用。
卡朗的战略事与愿违。他们将“黑水仙”香水当作这种想象中的花卉的瓶装精华出品,向大众灌输这款香水和这种花卉的联系,并在过去的15年里不断改进(其他公司先于他们发行过水仙味道的香水)。但这种想象中的花卉在法庭上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卡朗公司根本不需要为此忧虑,因为现在,不管是中国水仙又或是月光水仙香水都已经绝迹。唯有黑水仙赢得了消费者的爱戴,卡朗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皇后最爱的花束Le Bouquet Préféré de lImpératrice
布鲁卡德公司,1913年
革命香水
这款香水家喻户晓,并不是因为它1913年最初的样子,而是1925年人们理解的样子。为什么用“理解”这个词?因为故事本身是难以理解的,后来人们或多或少地添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皇后最爱的花束”香水由19世纪俄罗斯两大主要香水制造商之一的亨利·布鲁卡德(Henri Brocard)公司出品。这两家公司都是由法国人创立的,另外一家是拉雷公司(Rallet& Co.),商品更加高档。因为布鲁卡德公司主要面向大众市场,除了香水,还生产香皂,后来,布鲁卡德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香皂生产商。和众多同时代的香水一样,“皇后最爱的花束”香水也是一款专属香水,它的主人是玛丽娅·费多洛娃(Maria Feodorovna),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和尼古拉斯二世(最后一任沙皇)的母亲。她同时也拥有霍比格恩特公司为她量身打造的沙皇皇后花束(The Czarinas Bouquet)香水。
闻过这款香水最初版本的人还健在吗?有人曾在阁楼上藏匿这种香水吗?这应该不太可能:这款香水诞生的几年后,俄国革命爆发,所有法国香水及其制造商都在俄国销声匿迹了。欧尼斯特·博(Ernest Beaux)——拉雷公司的调香师不得不搬到巴黎,加入香奈儿集团,后来创造了香奈儿5号(No 5)香水。
布鲁卡德公司很快被国家第五香皂工厂接管,而后改名为“新黎明”(Novaya Zarya),而拉雷公司更名为“自由”。据说,任何关于沙皇皇后的文献都被认为是禁忌之物,所以布鲁卡德公司将香水的配方通过添加人工原料,于1925年以“卡拉斯纳亚·莫斯科瓦”(Krasnaya Moskv)的新商标走入公众视野,品名意为“红色莫斯科”或“美丽的莫斯科”——在俄罗斯,红色代表美丽。在设计方面也紧跟时代的潮流,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塑造了克里姆林宫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冷战的加剧,东西方香水业的作品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别——以香奈儿5号和红色莫斯科为例——它们是同源的,虽然外表不同,本质却相差无几。红色莫斯科是一款经典香水,源自老牌的娇兰和格罗史密斯公司,带有康乃馨的淡淡辛辣,混合醛类化合物(这是20世纪首先使用的化合物),提升香气的刺激性——常常挑逗人们的嗅觉。
红色莫斯科更多地体现出文化的重要性。很多百万富翁在香水匮乏的年代,特别是外国香水没有进入本国市场的年代,都选择使用它。二战期间生活在苏联的女子艾琳娜在日記里写到,她曾经想要开一家咖啡馆,找了一家铺子。铺子曾经是贩卖香水的,虽然已经空置很久了,里面的味道依然芳香扑鼻,不禁让艾琳娜浮想联翩:“要是我们制作的蛋糕和点心有红色莫斯科香水味,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像这样特别的故事还有很多,极大地提升了香水的影响力。
新黎明公司还出品了其他香水,特别在20世纪30年代,发布速度之快、密度之大,似乎想要向世人昭示自家产品的多样性,并宣誓为国家所有女性的美丽负责。赠送香水甚至被列入了苏联的“文化行为”,包括在国际妇女节之际赠送香水给自己的阿姨和老师。
这时期还出品了一些特别的香水,我们叫做纪念香水,或多或少与工业和军事相关。比如,白海运河建成后出品的“白海运河香水”(White Sea Canal),以及1941年以坦克造型上市的香水。在苏联时代,最为西方世界津津乐道的香水是“阿波罗联盟号实验项目”(Experimental Project Apollo-Soyuz,英文简称EPAS),源于苏联和美国在太空探索事业中的一次罕见联手。这款香水由俄罗斯新黎明公司制造,搭配美国露华浓公司(Revlon)打造的容器。研究苏联事务的美国研究学者评论这款香水“是典型的俄国风格,甜而发腻”。
他的评论几乎将这种劣质产品塑造成一种文化的刻板印象,也反映了苏联香水的地位,从侧面反映出苏联香水的失败。它们缺乏法国香水的精致,没有昂贵的原料和工艺,就是一种廉价品。新黎明公司著名的男士古龙水“三倍”(Troinoi)也没能反驳这种嘲笑。这款香水以拿破仑古龙水(Napoleonic cologne)为基础,常常被穷困潦倒者当成酒的替代品,在街边小店和药店都有销售,有很多人尝试自己动手结晶其中的芳香剂,避免饮用时中毒。
现在,新黎明公司及其红色莫斯科香水因为某些好奇的苏联怀旧人士而重新回到公众视线中。皇后香水在网上的价格只在几英镑左右。当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美包装和配方,但香味却仍然迷人。
喧哗Fracas
罗拔贝格公司,1948年
黑色香水
蛇蝎美人狂爱此类香水。以1946年公映的黑色惊悚影片《吉尔达》为例,丽塔·海华丝(Rita Hayworth)饰演吉尔达一角,在片中尽展放荡女人的迷人魅力。对于她的完美演绎,电影工作室在电影海报和宣传剧照上用“摄人心魄”一词来形容。吉尔达最为人所知的,是她能将摘下手套这一个简单动作变得如跳脱衣舞般富有情色魅惑。但这里重点讲述她使用到的香水。吉尔达第一次出场是她的老公——一个叫巴利·穆德森的赌场老板——把她介绍给新伙计约翰·法瑞尔。穆德森还不知道二人其实是老相识。当这两名男子走进吉尔达卧室,她出现了——站在一个巨大的肾形盥洗台前,拨弄着头发,假装从未遇见过约翰。盥洗台至少有六英尺宽,用俗丽的金属色织布面料盖着,上面摆满了各种牌子的香水。
这个类似于控制面板的梳妆台是电影必备道具。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众多影星借用它,在台前扑粉扑,抹软膏、口红,或喷喷雾,以更好地融入角色。吉尔达是大银幕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美艳女性角色之一。她的美丽,不只是外表靓丽,还有骨子里流露出的尤物特质:性感邪魅,又充满神秘感,同时擅长千变万化,以假象迷惑男人,其中可能也有香水的协助。古罗马时期,斯多葛学派学者担心女人用香水来引诱或欺骗男性。罗马伟大讽刺诗作家朱文纳(Juvenal)嘲讽买香水的女性心怀不轨。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样的观念照样存在——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同样地,在犯罪小说里,香水还会暴露行凶者行踪,香味弥漫在整个犯罪现场——如被笨蛋罪犯丢弃的白兰地酒瓶碎片——虽若隐若现,却也有迹可循。黑色影片又一次把香味和犯罪行为联系起来。1944年公映的黑色电影《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中,保险推销员与富翁妻子合谋杀死了富翁。在合谋者,也是他的情人被指控为杀人犯后,他悔恨不已,“我怎么会知道杀人犯身上有金银花的味道?”
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939年出版的《长眠不醒》(The Big Sleep)是钱德勒的登场作,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小说中,侦探菲利普·马洛正悄悄地搜查一栋房子,这时他惊觉异样。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四下安静的房间里,他嗅到了一股“浓甜到发腻的香水味”,仿佛有人隐藏在此处。“我努力让眼睛适应黑暗环境,然后看见对面似乎有个东西。”马洛迅速打开灯一看,发现了一位伙伴——不是尸体,而是一名吸了毒的金发女郎——卡门·米兰达。女子的状态让她发不了声,但她也不需要说话,因为香水已经说明了一切,它让马洛一眼识破女子努力佯装的良家女孩模样。
然而,香水也有助于洗脱疑犯嫌疑,正如雷蒙德·钱德勒另一部小说《湖底女人》(The Lady in the Lake)里的故事情节。小说于1943年出版,讲述了侦探马洛受一家名为季乐兰的香水公司首席执行官雇用,调查一桩谋杀案。当他被叫到香水公司总部去的时候,他发现休息室里展出着许多香水瓶,瓶身上系着蝴蝶结,宛若“上舞蹈课的小女孩”,这暗示着香水将被拟人化。接着,马洛来到主嫌犯、下流小子克里斯·拉佛利的办公室。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他找到了一张手帕,并从上面闻到了“很明显的”西普调香水的香味。手帕上还刻有季乐兰员工弗拉姆赛特女士的姓名首字母缩写。在了解到弗拉姆赛特平时使用的都是价格不菲的檀香木香水,而非这类劣质产品后,马洛排除了她的嫌疑。拉佛利那热衷西普调香水的女孩没有出现在小说里,但是,人们通过一个被遗弃在帕萨迪纳城郊橱柜里的小物件发现了她的踪迹。或许这个香水踪影代表了洛杉矶等现代都市的匿名人,在那里可以更轻易地藏匿起自己。
“浓烈”“明显”“甜得发腻”——蛇蝎美人与柑橘类香水自然不搭,但不可抗拒之处在于,两者结合又具有矛盾的戏剧性。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喧哗——一款浓浓奶香包裹,浓郁饱满的最华丽的晚香玉,成为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传奇香水。在上百支香水中,这款成为回顾黑色蛇蝎美人时期的经典香,名字意为“破裂之声”“喧哗”,物亦如其名。喧哗由调香师杰曼·塞利尔设计,罗拔贝格香水公司推出。杰曼·塞利尔,这个在四五十年代时尚界举足轻重的调香大师,设计的此款香水艳帜高涨,与其1946年推出的绿色草园灵动风格截然不同。杰曼·塞利尔同时期调制的另一款知名香水匪盗(Bandit),同属罗拔贝格旗下,呈深绿和焦油色。而喧哗则是完全对立面,精致的晚香玉白色花朵,夹带桃香,那令人欣喜的明艳之味,极致张扬性感。
两款中必有一支受欢迎的程度较低,这毫无疑问。但问题是,哪一支才是呢?答案自在答题人心中。喧哗不会像匪盗那样气场全开,犹如战争女神端着枪四处征战,它更像是以吻封缄。那香味带来通达灵魂深处的欢愉窒息感,让使用者目眩神迷,最终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双手被绑地关在汽车后备厢里。
(责编:栗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