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SWOT分析

2019-06-10陈洪梅瞿肖怡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SWOT分析苏州

陈洪梅 瞿肖怡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新一轮变革。苏州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应主动抓住这次变革机遇,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创新能力  SWOT分析  苏州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a)-0010-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a new round of transformation. As an important national and even glob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Suzhou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and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high-tech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uzhou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by using SWOT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novation Ability; SWOT analysis; Suzhou

以物聯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步入快速成长期,其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带动整个产业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变革,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强调新兴领域在引领产业中高端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1]。苏州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从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主旋律。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第一支柱产业,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对于苏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因而,苏州能否抓住了这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对其经济发展产业提升的战略意义突显。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以2013—2017年期间电子信息类高企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并为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1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历了从美国到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再向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3]。苏州正是牢牢抓住了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在积极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入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2008年的7215.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0206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已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和战略性产业。其中,2018年电子器件制造产值1670亿元、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产值2168亿元,两者合计拉动全市电子信息行业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对电子信息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7%。另外,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服务器、平板电脑、显示器等高端电子产品产量快速增长[4]。根据科技部门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苏州电子信息类高企近1000家,技术领域涵盖了软件、通信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其网络产品、其它(包括广播影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智能交通和轨道交通技术)五大领域[5]。

2  苏州电子信息类高企创新发展现状

2017年,苏州电子信息类高企近1000家,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5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84%, 户均拥有研发机构1.07个,户均拥有有效专利苏州为24.74件,其中发明专利7.52件。从2013—2017年期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创新投入方面,苏州电子信息类高企的科技活动人员占期末从业人员比重在22%上下波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13年的4.36%上升到2017年的5.84%;在创新产出方面,户均拥有有效专利在21~30件之间波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14年开始,一直高于苏州全部高企平均水平和全省电子信息类高企平均水平;在创新主体方面,内外资企业的高企数比与营业收入比分别由2013年的61:39、17:83增长至2017年的77:23、41:59, 内资企业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

通过近5年数据对比看出,苏州电子信息类高企创新成效显著,内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兴领域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新型电子元器件与通信技术已成为产业亮点,5年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88%、16.75%。但在苏州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推进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不容忽视。

(1)产业整体水平“大而不强”。

从净利润率来看,2017年苏州电子信息类高企净利润率为5.52%。较低的净利润率反映了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集中于信息设备制造、封装等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环节,大多数产品仍属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简单加工模式,附加值较低,在价值链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2)产业结构“重硬轻软”。

从苏州电子信息类高企内部结构看,软件与硬件的规模比是5:95,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1/3的比例相差甚远。“重硬轻软”的产业结构表明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并未根本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很大。

(3)企业规模偏小。

虽然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大, 但是从企业规模来看偏小,缺乏被全国或全球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同的领军型企业。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榜中,苏州上榜企业4家,不仅远少于深圳、北京、上海,还少于同为长三角城市的杭州。

(4)创新投入较低。

虽然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投入有呈现增长趋势,并以较低的创新投入获得相对较高的创新产出,但同外资企业比,创新投入与产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苏州前期较早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虽然承接的产业类型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但是利润尚丰厚,导致企业创新意识和动力都不强。

3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SWOT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动各种技术相互渗透、产品跨界融合,并不斷产生新的产品门类和市场需求,为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为能系统地了解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这里采用SWOT法分析该产业外部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内部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利用最大优势和机会及最少劣势和挑战的法则提出产业发展路径[6]。

(1)利用机会,发挥优势(SO战略):抓住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形成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半导体制造优势,承接外资企业上游产品供应,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推进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等领域发展。

(2)发挥优势,回避威胁(ST战略):发挥苏州优越的区域位置和产业基础,推进内资企业发展壮大,并积极争取国际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苏州建设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方面缓解发达国家”高端回流”现象,另一方面促进高层人才培育与引进。

(3)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O战略):以苏州面广量大的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主动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而产生的新需求,通过自主研发、人才引进、技术购买、合作开发等方式,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抢占国内外新市场。

(4)化解劣势,回避威胁(WT战略):利用好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条,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面向客户具体业务,提供从开发、生产、供货到实施运维等全业务链条的定制化服务,在本土的中低端市场形成低成本的集聚优势。

4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选择

(1)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培育产业新动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应用触发的新需求新市场, 努力争取国内外知名科学家、高层次人才在苏州创新创业,并积极建设或引进科研院所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潜能。增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研发活动,主动参与新市场新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活动;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引导企业柔性汇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条长、技术升级快、设备投入大、市场竞争激烈,要形成良性的发展态势,需要联合政产学研金多方力量,构建集约建设、资源共享、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2)布局“软硬结合”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 “软硬结合”将是工业企业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时代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即将来临。据高德纳公司研究预测,到 2020 年预计将有 210 亿个相关产品和设备联接无线网络。这意味着传统的“生产销售-结束”将被“生产服务-开始”所替代,而这“开始”是基于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开发出其他服务,即需要有信息处理的能力[7]。针对苏州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份额过低,硬件大而不强的产业结构现状,需要深入实施《关于推进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软件和集成电路两个关键领域,启动产业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创新和创业并举,以人才集聚实现产业集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3)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借助苏州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逐步淘汰转移劳动力和资金密集型、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加工型产业及企业,培育或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电子信息领域的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软件研发、信息服务、数据计算等类型企业。同时,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基础支撑能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产业链发展,培育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业链,提升电子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能力。

(4)以品牌建设、企业建设、集群建设为抓手,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强化生产标准,重视标准制定,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担负重担,打造行业品牌,使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有高原也有高峰。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加快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同时, 积极引进企业总部,主动解决企业在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精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强化集群發展理念,以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通讯导航等影响力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新兴技术领域为抓手,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贯通,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增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6-12-19)[2019-1-29].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19/content_5150090.htm.

[2] 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计划[Z/OL]. (2012-11-27)[2019-1-29].http://www.zfxxgk.suzhou.gov.cn/sjjg/szsjjhxxhwyh/201211/t20121127_173965.html.

[3] 黄咏梅,史一哲.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全球化,2012(7):42-45.

[4] 苏州市统计局. 2018年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产值突破万亿元[N/OL].(2019-1-22)[2019-1-29]. http://www.sztjj.gov.cn/SztjjGzw/xxkx/20190122/010_8adf12a2-e67d-4b43-bffd-72a2874deeb7.htm.

[5] 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S/OL]. (2016-6-29)[2019-1-29]. http://www.innocom.gov.cn/gxjsqyrdw/ztwj/201606/5dbaee069e5c4cfb935c3f67cb76838f.shtml.

[6] 李传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2019(1):68-74,83.

[7] 韦仁.“软硬结合”是核心竞争力[J].装备制造,2016(10):88-89.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产业SWOT分析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