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古筝教学中的文化引导与培养
——以《将军令》为例

2019-06-10文/范

乐器 2019年5期
关键词:男童古筝乐曲

文/范 冉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目前最早记载其相关文献可追溯到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①。其后也有大量文献相关记载,古筝自诞生之始,便深受民众喜爱,产生了众多曲目和流派。建国后,古筝的发展与传承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在艺术教育的大潮中倍受推崇与关注,习筝人数逐渐上升,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培训机构与学习热潮,古筝事业蓬勃发展。

笔者自幼习筝,长年从事古筝教学工作,教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思考。首先,目前习筝者众多,受众面较大,而真正成为专业演奏者的优秀演奏家们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完善,更是能够淋漓尽致地挖掘出乐曲的情感与内涵,使演奏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其次,古筝的传统曲目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正确演绎其内在精神,需要对乐曲文化背景有足够了解与体会。第三,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专业作曲家开始不断为古筝进行创作,涌现出了大量的创作专业曲目。他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在结合各种演奏技法的同时,力图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地融入作品。因此,形成了作曲家、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渴求关系。

在大量的习筝者中,儿童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往往自幼练习技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曲目积攒手指与肢体的力量来控制功力,但由于其年龄偏低、知识面有限,对乐曲内容与情感难有深刻体会,较难表达出乐曲包含的内涵。如何让古筝给大众带来更深层面的审美感受、如何使其更好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而对儿童的教学中,笔者反复对此进行思考。在一次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儿童特有的心理、技术、知识面以及情感后,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

笔者有一位男童学生,在即将参加某个比赛前夕,焦虑地向笔者倾诉,其练习曲目《将军令》时,越弹越困惑,尤其对很多段落的强弱、快慢等艺术处理感到不知所措,即便教师已经告知该如何处理,仍一头雾水。在上课时,笔者首先请他将乐曲从头到尾完整演奏一遍,全曲从其技术层面还是比较完善。然而,在感染力与情感表现方面,却较为缺乏。于是笔者问他:“这个曲子一共分几段,每一段讲的什么内容,你是怎么理解的?”孩子的目光中稍显茫然。

接下来,笔者考虑到,该男童刚上初中,对中国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决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并激发他对乐曲蕴含文化的理解。

笔者:《将军令》是一首浙江派的传统乐曲,你知道第一段讲的是什么情景?

男童:是打仗了。

笔者:那打仗之前会不会发生什么事呢?

男童:有侵略和政变呀!

笔者:思路很棒!那你要不要有人报信呢?第一段正好是发生了你说的事情,有人骑马疾驰送信,也就是评书中讲的所谓八百里战报。

男童:哈哈,真的很像!

笔者:在这段双手演奏的段落中,你觉得哪只手的旋律表现了马儿飞驰?哪只手的旋律表现了信使急迫的心情呢?

男童:(思考了一会儿,并尝试在筝上试着演奏)右手的摇指我觉得是表现马的疾驰,左手的旋律表现的是信使的心情。

笔者:这时马儿要快但要稳,信使的心情要有起伏变化,但起伏感不是跌跌撞撞,那样就变成落荒而逃了,你按照速度要求,再试试。

学生按要求做了几次尝试性演奏,在一起探讨了一些细节感受后,笔者开始引导他理解乐曲其他各段的内容。

笔者:消息送到了,我们要干什么了呀?

男童:要打仗了。

笔者:古代要打仗,将军要升帐,就是先排兵布阵。那么这段中要展现一个将军的形象,你先想想,将军是什么模样?他排兵布阵应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所以此段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开头几个乐句,左手在右手勾指上做点按的技法,把将军抬手投足甚至眼神的沉稳睿智都表现出来了。之后几个递进关系音阶上行模进,像不像将军提令派将时铿锵有力的话语?你在对偶句、重复句的演奏上寻求音色位置变化,就是将军耳提面命,让排兵布阵、发号施令的场面充满玄机,设计出生趣,为后面的段落安排埋下伏笔。

学生非常专注地听完解析,一边思考,一边聆听自己的试奏,辨析曲调是否传递出他的思考,不停尝试,直至满意。并主动开始询问笔者:

男童:老师,第三段是开战了吧?

笔者:是的。那你能想想是什么样的场面吗?你想想看过的电视剧和书。

男童:先是两军对峙,排开一字阵,各派一个大将骑着马在阵前相对,他们交错时交手为一回合。

笔者:太对了!所以第三段前几句一句一停在演奏什么,你很清楚了,注意控制慢起渐快时的演奏气息,把握好音乐的节奏也就把握好音乐故事的情节了。演奏充满张力,情节也就充满张力。后面加速是因为故事产生了变化,抗敌一方佯装失败,掉头就逃,其目的是把敌人带进包围圈,你试试。

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较为迅速地完成了乐曲第三段的场景描绘与情感表现。笔者顺势进入最后乐曲第四段的分析:

笔者:再往下直接进入第四段了。当把敌人带入包围圈,真正的对峙场面展现出来,十面埋伏的士兵包围了侵略者,刀戈相击。双方近身肉搏,拼的是勇气与胆量。不得不说此时不论哪一方的军士都是值得敬佩的,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勇往直前。这里有一点演奏上的建议:前四个停顿是右手摇指与左手扫弦间隔演奏,后几个停顿双手同时演奏,逐渐加强力度,更加突出节奏韵律,表现出激烈的场景。

男童:好激烈呀!

笔者:正义最终战胜了!侵略者再顽固也只能自取灭亡。第四段有一个调式转换,因为战局形式变成了抗击侵略的一方控制局势,气势高涨。这个情绪一直延续到第五段双手轮抹,演奏出欢快的旋律,一鼓作气驱逐敌人,凯旋归来吹奏的唢呐调。

男童:顺下来觉得心里很明确,每个位置的演奏我都知道了,我太高兴了!

笔者:别着急,最后的小小尾声才是点睛之笔。几个长音让大家再一次看见我们的主角,开篇那位大将军,他站在高高的位置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对这次胜利如此坚定。如一尊天神,震慑着来犯之敌,展示着非凡的尊严。所以结尾三个音一定要坚定、果断,如长虹一泻千里!

男童:太棒了!我觉得我不是在演奏,简直是在拍戏。

笔者:真高兴你有这样的感受。这首曲子讲了战争,我们中国人对战争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春秋》写的就是我们对战争的认识,战分义与不义,《春秋》中每一个战役的分析都是从政治、国内外形式来论其哪方为义哪方不义,最后告诉我们不义的一方在战争一开始已经输了,而正义的一方无论形式多么不利,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希望你多看看中国古代的书籍,随着年龄增长,你会对世界理解更深,对以后每一首乐曲都有更好的表达。

男童:今天我觉得收获特别多,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我都已经喜欢上这首曲子了。

看着学生欢喜地下课离去,笔者相信他一定会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文化梳理使得每一次演奏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丰富的精神体验。他们使自己融入故事,成为故事的主角,因而对演奏充满期待和激情,呈现出更加生动立体的乐曲。通过反复训练,演奏者的内心会逐步对演奏发生艺术追求上的质变,在不同乐曲中都能够自发主动地在文化中进行探索,从而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的同时赋予同一首曲目不同演绎的可能性。

中国传统音乐传承数千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智慧。正如黄翔鹏先生所说:“中国的民族音乐传统是伴随着民族的命运长流过来的。急遽和激愤,舒缓或优美,人们的歌与哭,欢乐与忧愁,血肉联系那样地交融在这条历史长河之中。你要不知道他的流域有多宽广,河床有多深,流程有多长,你就无法理解她的丰富多采以及这种千变万化的来源”②。在弹奏这些乐曲的时刻,今人与古人灵魂交融,古人借今人的指间重生。笔者认为,技巧是载体,音乐最终导向深层文化意蕴,而在面对儿童这一群体时,应该在综合考虑儿童年龄、心理、知识面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去引导、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好奇心,最终以演奏为载体,感悟跨越时空对话的魅力,让中国民族伟大而美好的交流延绵传承。

注释:

①(汉)司马迁,《史记》,线装书局,2006年,第375页.

②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音乐论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猜你喜欢

男童古筝乐曲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第一次弹古筝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第一次弹古筝
悲伤的乐曲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