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出R-H准则的方法*
2019-06-10陈绍荣李晓毅
陈绍荣,李晓毅,何 为,王 开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重庆 400035)
0 引 言
在国内《信号与系统》著作中[1-2],均介绍了R-H准则。文献[1]中,基于无源有耗网络阻抗函数的所有零点均位于s平面左半平面的事实,间接证明了R-H准则的正确性。本文在文献[3-4]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导出R-H准则的方法。R-H准则遗留的问题:(1)在R-H阵列中,某一行的首元素为0时,如何完成R-H阵列的计算; (2)在R-H阵列中,某一行的元素全部为0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完成R-H阵列的计算,计算的结果对LTI连续时间系统的特征根分布是否存在影响。通过分析和讨论,本文将解决R-H准则遗留的相关问题。
1 R-H准则的有关引理
设n次多项式D(s)为:
考虑到式(1),则有:
式(2)表明,D(-s)=0的根与D(s)=0的根在s平面上对虚轴互为镜像关系。
为了分析问题方便,现作下述定义:
将D(s)=0的根均位于s平面左半平面的多项式D(s),称为霍尔维茨多项式,得到引理Ⅰ。
引理Ⅰ: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的充要条件是:
证明:首先证明充分性。若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则式(4)成立。
考虑到式(1)和式(2),则式(3)可写成:
式中:
若λi与λi+1是D(s)=0的一对共轭根,考虑到 式(6),则Wi(s)与Wi+1(s)之积可表示成:
考虑到式(7),则Wi(s)可表示成:
设λi=αi+jβi,如 遇 实 根,则 取βi=0。考 虑 到s=σ+jω,由式(8)可得:
由于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因此满足αi=Re[λi]<0(i=1,2,…,n)。于是,有:
考虑到(10),由式(5)可得:
式(11)表明,若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则式(4)成立。
再来证明必要性:若满足式(4),则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
采用反证法证明。设D(s)不是霍尔维茨多项式,那么D(s)=0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内有根。由式(2)可知,D(-s)=0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内有根。由式(3)可知,W(s)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σ<0)内必有极点,在极点的邻域内,|W(s)|>1,与式(4)相矛盾。
因此,式(4)是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的充要条件。
再定义:
由于Q(s)是偶次项之和De(s)与奇次项之和Do(s)之比,因此Q(s)的分子和分母最高次幂相差1。当n为偶数时,s=0和s=∞分别为Q(s)的单零点和单极点;当n为奇数时,s=0和s=∞分别为Q(s)的单极点和单零点。令s=jω,不论n为偶数还是奇数,则Q(jω)都是ω的虚奇函数。
考虑到式(3),则(12)可表示为:
由式(13),得到引理Ⅱ。
引理Ⅱ: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的充要条件是:
证明:首先证明充分性。若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则式(14)成立。
将W(s)用极坐标表示,即:
考虑到式(15),由式(13)可得:
考虑到式(4),由式(16)可知,若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则式(14)成立。
再来证明必要性:若满足式(14),则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
采用反证法证明。设D(s)不是霍尔维茨多项式,那么D(s)=0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内有根。由式(2)可知,D(-s)=0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内有根。由式(3)可知,W(s)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σ<0)内必有极点,在极点的邻域内,|W(s)|>1,由式(16)可知Re[Q(s)]>0,这与式(14)相矛盾。
因此,式(14)是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的充要条件。
引理Ⅲ: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的充要条件是Q(s)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单极点,且有实的正 留数。
证明:先来证明充分性。若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则Q(s)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单极点,且有实的正留数。
设Q(s)在s=s0处有m阶极点,则在s0的邻域内,可用式(17)任意地逼近Q(s),即:
式中,k>0,θ为实数,m为正整数。
又设s-s0=ρejφ(0≤φ≤2π),则有:
由式(18)可知,在以s0为圆心、ρ为半径的圆周上,Re[Q(s)]的符号随着mφ的变化而变化。若D(s)是霍尔维茨多项式,由式(14)可知,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内或右半平面内,Re[Q(s)]的符号是不改变的。因此,Q(s)的极点s0不能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内或右半平面内,只能位于s平面jω 轴上。
Q(s)在jω轴上的极点s0是否允许为多重极点?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考虑在以s0为圆心、ρ为半径的圆周上,-π/2<φ<π/2与σ>0等价,π/2<φ<3π/2与σ<0等价,则式(14)可写成:
在式(18)中,若m>1,即取m是大于1的整数,则Re[Q(s)]在以s0为圆心、ρ为半径的圆周上,将至少变四次符号,这与式(19)相违背。因此,在jω轴上不允许Q(s)有多重极点。如果m=1,满足式(19)的θ的唯一允许值为:
由于s0是Q(s)在虚轴上的一阶极点,则kejθ是它的留数,这就证明了若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则Q(s)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单极点,且有实的正留数。
再来证明必要性:若Q(s)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实的正留数的单极点,则D(s)是霍尔维茨多 项式。
假设n为偶数,则式(12)可写成:
考虑到s=σ+jω,由式(21)可得:
显然,式(22)满足式(14),也满足式(4)。
这样就证明了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的充要条件是Q(s)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实的正留数的单极点。
引理Ⅲ可作为检验的基础,即列出Q(s)并确定其极点位置,这些极点必是jω轴上的单阶极点,且留数为正实数,但仍需通过对Q(s)的分母进行因式分解才能确定jω轴上的这些单极点。
2 罗斯—霍尔维茨准则
2.1 霍尔维茨准则
设:
由式(24)可知,G(s)可以写成:
若D(s)为霍尔维茨多项式,由引理Ⅲ可知,C1>0,且G1(s)可写成:
式中,k0>0,ki>0。
由式(24)和式(25)可知,若将G1(s)写成两个多项式之比,则分母多项式的次数只能比分子多项式的次数高一次,则1/G1(s)可写成:
式(26)表明,G1(s)也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单极点,且留数为正实数。由引理Ⅲ可知,式(27)中的C2>0,且要求G2(s)也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单极点,且留数为正实数。
同理,有:
分析表明,若n阶LTI连续时间系统是一个因果稳定系统,则保证n次多项式D(s)=0的根均位于s平面左半平面的充要条件是:D(s)的偶次多项式之和De(s)与奇次多项式之和Do(s)辗转相除的商Ci(i=1,2,…,n)均为正值。反之,若D(s)=0的根均位于s平面的右半平面,则由引理Ⅰ和引理Ⅱ可知,式(18)中的θ、m只能分别取π和1。由引理Ⅲ和引理Ⅳ可知,Q(s)及1/Q(s)仅在s平面的jω轴上有单极点,且有实的负留数,也就是说,相应的n个Ci值均小于零。可见,Ci为正值、负值的个数与D(s)=0的根位于s平面左半平面、右半平面的数目相对应。
2.2 罗斯准则
考虑到式(24),有:
第一次长除,有:
显然:
第二次长除(辗转相除,用除数除以余数),有:
显然:
由此得到罗斯阵列或称R-H阵列,即:
这个阵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是多项式D(s)各幂次的系数的交替排列,其余各行是通过辗转相除运算后得到的。第一行除以第二行的商为C1s(C1=an/an-1),所得的余部构成阵列的第三行,且第三行的列元素比前两行的列元素少1;第二行除以第三行的商为C2s(C2=an-1/b1),所得的余部构成阵列的第四行,且第四行的列元素又自动减1,直到构成n+1行为止,其中n个Ci值为R-H阵列中第1列的n+1个元素交替之比。可见,n个Ci值为正值的等效判据是R-H阵列中第1列的元素应具有相同的符号。同时,根据霍尔维茨准则的结论可知,若R-H阵列中的第1列的元素有正有负,则相邻两个元素符号改变的总次数正好是D(s)=0的根位于s平面右半平面的数目。
3 特殊情况的处理
3.1 R-H阵列中某行的第一个元素为零,而其余元素不全为零
R-H阵列中某行的第一个元素为零,其余元素不全为零,可用下述三种方法进行处理。
(1)将此行的第一个元素用无穷小量ε代替,并继续排完整个R-H阵列。可以证明,第1列元素符号改变的总次数与ε(正与负)无关。
(2)将R-H阵列对应的多项式D(s)乘以因子(s+1)得到Dn+1(s),展开Dn+1(s)再构成新的R-H阵列进行检验,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然而,Dn+1(s)=0与D(s)=0在s平面右半平面的根的个数相同。
(3)利用多项式D(s)构成一个相伴的倒数多项式D@(s)=snD(s-1),对D@(s)用R-H阵列进行检验,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由复变函数的映射理论可知,D@(s)=0与D(s)=0在s平面右半平面的根的个数相同。
3.2 R-H阵列中出现全零行
这种情况发生在两个相邻行对应元素成比例时,实质是因为De(s)与Do(s)中有公因子A(s)所致。R-H阵列中,全零行的上一行就是这个公因子。若将多项式D(s)的最高幂次置于R-H阵列的第一行之前,并依次在下一行中降低幂次,则可将公因子A(s)找出来。由于A(s)是De(s)与Do(s)的公因子,而De(s)是全偶多项式,那么A(s)一定也是全偶多项式。因此,A(s)=0的根一定是关于原点对称分布的,且A(s)=0的根是D(s)=0的根的一部分。因此,R-H阵列中出现全零行是D(s)=0有零实部共轭根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为了确定D(s)=0在s平面右半平面的根的数目,相应地也有下述三种处理方法。
(1)可用偶次多项式A(s)的导数A´(s)的系数代替全零行来完成整个R-H阵列的计算。利用Rouché定理可以证明,多项式A(s)+A´(s)并没有比多项式A(s)增加位于s平面右半平面根的数目。
(2)从R-H阵列中找出A(s)后,D(s)=A(s)DA(s), 根据A(s)及A(s)之前的各行中的第一个元素,便可确定DA(s)=0的根的个数及其分布,而A(s)=0的根可用因式分解给出。
(3)从R-H阵列中找出A(s)后,对一些特殊的偶次多项式A(s)而言,可令A(s)中的重新构成多项式A0(p),再用R-H阵列检验其根的分布,并注意A(s)=0的根关于原点对称分布的特点,即可确定A(s)=0的根的分布。
例1:设:
试确定D(s)=0的根的分布情况。
s解:R-H阵列为:
于 是A(s)=2s6+4s4+4s2+2,D(s)=A(s)DA(s),显然:
即:
多项式DA(s)的R-H阵列如下:
可见,多项式DA(s)的R-H阵列中第1列的元素符号相同,故DA(s)=0的两根均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
分析表明,从多项式D(s)的R-H阵列中得到的C1和C2的值与从多项式DA(s)的R-H阵列中得到的C1A和C2A的值相同,因此可直接采用多项式D(s)构成的R-H阵列中得到的C1和C2的值来确定DA(s)=0的根的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为了确定D(s)=0的根的分布情况,则确定A(s)=0的根的分布情况成为关键问题。解决A(s)=0的根的分布问题,通常有下述三种方法。
方法1:用A(s)的导数A´(s)的系数代替全零行,继续完成整个R-H阵列的计算。
注意,由于R-H阵列中的运算是行列式运算,某行乘以或除以一个正数,仅影响下一行各元素的大小,而不影响各元素的符号。
由于R-H阵列中第1列元素的符号改变了两次,故D(s)=A(s)DA(s)=0有两个根位于s平面的右半平面。又因为DA(s)=0的两个根均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故A(s)=0有两个根位于s平面的右半平面。
则有:
因R-H阵列中第1列元素的符号相同,故A0(p)=0的根均位于p平面的左半平面。又因A0(p)是三次(奇次)多项式,故A0(p)=0一定有一个负实根,那么A(s)=0在s平面的jω轴上一定有一对共轭虚根。考虑到A(s)是六次多项式及A(s)=0的根是关于原点对称分布的,那么A(s)=0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上一定有一对共轭复根。
方法3:通过对公因子偶次多项式A(s)进行因式分解来确定其根。
考虑到:
则有:
式(45)表明,A(s)=0的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不仅对称于原点,而且有一对共轭根位于s平面的右半平面。
4 结 语
本文在文献[3-4]的基础上,基于映射和留数的概念,给出了一种导出R-H准则的方法。针对R-H阵列中某一行的首元素为0的情况,给出了三种处理方法;针对R-H阵列中某一行的元素全部为0的情况,不仅剖析了原因,而且给出了三种处理方法,成功解决了R-H准则的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