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智能升级 共建互联生态
2019-06-0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5月17日,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以“加速智能升级 共建互联生态”为主题的国际云智造峰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峰会由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信息化周报、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峰会搭建智能科技领域高端交流平台,论坛汇聚国际、国内云智造顶级专家,分享前沿学术观点,预测产业趋势,聚焦云智造热点领域;高峰对话齐聚行业知名专家、企业参与,探讨云智造如何赋能工业企业,推进产业升级。
5月17日,在第三屆世界智能大会期间,以“加速智能升级 共建互联生态”为主题的国际云智造峰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峰会由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信息化周报、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顺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伊夫卡·澳夫查洛娃(Jivka Ovtcharova),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南开区区委书记杨兵,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李杰,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柴旭东等领导、专家和企业高层出席峰会。
此外,会议也邀请到的同济大学、工业4.0俱乐部、SAP、天津市中环电子等院校和企业的高层及媒体代表400余人参会,共同交流云智造赋能工业企业的方法和路径。
政策强音 制造业实践探索重要方向
马顺清在讲话中指出,智能科技已经成为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潜力无限,空间广阔,机遇珍贵。
当前,天津正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积极完善产业互联网架构,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力求以云智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南开区区域优势明显,科研院所密集,智力资源丰富,要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加快推动智能科技产业布局,着力培育新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制高点,展现新作为,构筑新优势,为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少锋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第四次工业革命孕育兴起,云智造等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制造业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我国云计算产业近年来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年增速超过30%,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另一方面,“云”作为工业数据集成汇聚、开发利用的关键载体,已成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基础设施。
下一步,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云智造,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着力开展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继续做大做强云产业,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尤其是要发展基于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基于平台的解决方案和工业APP;二是要加快推进企业上云、用云,要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速工业设备上云、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加速平台功能丰富与海量应用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最终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作为会议承办方之一的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正以才聚智,开启“创新南开”新篇章,打造“云集南开”新标杆。
天津市南开区以创新引领为动力,以新动能培育为方向,明确以科技服务业为主导、以移动互联网产业为特色,着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打造优质的地区营商环境,加快推动智能科技等高端产业发展,提升南开区经济质量和效益。
围绕“云集南开”产业方向,南开区积极开发储备云计算项目20 余个。重点发展教育云、政务云、工业云、医疗云和企业解决方案等行业云,打造多产业相结合的行业云聚集区,推动智能产业聚集发展,建设天津科技创新新高地。
在峰会现场还举行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与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展现了强强合作的区域实践样本,也为天津市南开区更多智能制造项目落地、成果转化开启了光明前景。
权威解读 云智造发展趋势与挑战
峰会邀请领域内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角度,对云智造发展的趋势与挑战进行了权威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智慧云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主题报告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慧云制造系统,就是智能时代的人工智能制造系统,是支撑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新模式、新手段、新业态。这个系统还在持续发展,不断变化,而系统的完善需要行业与企业的充分交流。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伊夫卡·澳夫查洛娃(Jivka Ovtcharova)的演讲题目是“工业4.0时代的‘云制造机会:完成工作的数据分析”。她表示,数据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变得不容忽视。基于云的IT系统方案要具备柔性和灵活性,必须配有实时的数据记录工具,监控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达到优化制造流程的目标。
“我们现在和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采集工作环境中的数据,了解各种不同装置、设备运行以及人们在工作时候的情况。通过记录的数据可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型。” 伊夫卡·澳夫查洛娃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做“建模与仿真——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主题报告。他指出,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对国家繁荣富强至关重要。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制造业是支柱产业,但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等问题需要注意。
在柳百成看来,数字孪生是智能制造工厂的“心脏”,而建模与仿真则是数字孪生的关键和科学基础。美、德、英等国均将建模与仿真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技术。我国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全面实施智能制造,仍任重而道远。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李杰表示,做工业大数据的目的是从智能维护开始找痛点,并解决问题,实现价值。工业互联网可以帮我们找到并解决目前产业难点。
李杰介绍,工业云的基础是分享存储、网络和计算,目的是分享资源、服务、生产。设备产生数据,数据到云去做平台管理决策,到设备端产生价值,需要连在一起才能发挥价值。
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柴旭东的演讲题目是“深耕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场景”。他表示,在围绕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承载最新网络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工业深度融合的载体。
柴旭东表示,考量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看几个方面的能力,包括工业互联网资源接入的能力、云架构的能力、平台服务能力、应用能力等。他介绍,航天科工作为国家级创新企业,是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正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及云智造生态的建设,航天云网是作为实施和承载这一重要使命的载体所打造的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论坛高峰对话环节,同济大学工业4.0 学习工厂实验室主任陈明、工业4.0俱乐部兼产业联盟联合创始人童维胜、SAP中国办公室负责人Andreas Hube、天津市中环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滕飞围绕“云智造如何赋能工业企业”与“推进云智造产业升级,引领新一轮全球生产方式变革”两个议题展开对话交流,分享经验,探讨未来。
陈明表示,云智造是未来的方向,也是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抓手。企业内部要梳理重组业务流程,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云要解决的是最基础的连接问题,云智造要把分散在各地的资源通过云端来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更大价值。
童维胜表示,在云智造过程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认知和接入云智造以及如何通过技术与行业的紧密契合实现价值变现。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实现数据上云,才有可能进行生產流程的分析和优化建模,从而将相关决策反馈到基础生产环节中,进而形成全产业链的闭环。
Andreas Hube认为,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相应挑战也必将随之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讲,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是否应该用各种各样的场景创新自身的产品。进行流程优化时,企业,尤其是中心企业会有更多创新机会。
滕飞表示,对于企业践行智能制造来讲,需要做到“天地”相通,既要关注“云”又要关注“端”。智能制造企业上云,一是要有数据可上,就是企业的终端要呈现出数据化信息,二是要有管道可通,通过边缘计算以及数据传输,要将数据上传到云上。数据要上去,云中计算分析回来,最终帮助企业决策分析,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