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9-06-09陈向忠
陈向忠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的课程中,多数学生在初次接触代码编程时会遇到很多困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这一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探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并从五个方面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 VB程序设计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42-02
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VB程序设计》课程进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深圳市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尝试。近几年来这一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在编程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从深圳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计划来看,《VB程序设计》安排在初二下学期的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来看,该学期的三个章节《感受程序设计的魅力》、《程序设计的应用》和《程序设计》,分别对VB软件的界面、常用的一些窗体以及控件进行了介绍,并通过讲解案例帮助学生认识一些控件及函数;从学习对象来看,初二学生在课程初期,对程序设计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且经调查发现,该年段学生中接触过代码的人数较少,因此本课程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对本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二、研究问题分析
课程初期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与访谈发现,初二学生在《VB程序设计》的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初次接触真正意义的计算机代码,感觉无从下手。一方面,虽然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曾经进行过《Scratch编程》和《PC Logo》的学习,但是《Scratch编程》这一搭积木式的编程相对于VB程序设计而言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不必了解其内部的代码,只需懂得根据搭积木式的组成原理进行设计即可,而VB程序设计却有所不同,该程序命令是一种很严格的代码输入设计。PC Logo代码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且代码简单易学,程式容易掌握。另一方面,學生对于VB代码中的英文和程序逻辑的层面难于理解。因此根据VB程序设计的实际教学现状,本文主要提出如何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高效课堂这一研究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三、高效课堂的几点探索
1.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常会就同一个问题进行多次反复的询问,且学生对新学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熟悉,希望能够重复学习加以巩固,为此我们提出微课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的组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课内翻转,实施步骤如下:
例如,在2.3《模拟抽奖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2.3《模拟抽奖箱》学习任务单】,同时做出【01.TextBox控件及控件数组】、【02.随机函数与取整函数】、【03.模拟抽奖箱的代码编写】三个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学习微课,根据学习任务单对照学习,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展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
2.案例教学法
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窗体以及控件的使用,我们不能单纯从理论和工具本身入手,而应当将设计好的案例、创设较为丰富的情境、举出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因此,在教授枯燥的程序代码时,我们可以举出较为鲜明的案例,例如在教学中介绍按钮工具【CommandButton】时,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形象的案例来表示;在播放音乐时,我们看到播放器有分别表示开始、暂停和结束等多个按钮,基于此常识,我们可以举例设计音乐播放器来讲解按钮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真实的感受,对知识的巩固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3.基于项目的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就是将学习内容与真实案例加以整合。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以一个整体的项目任务为基础,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从程序设计的四个步骤出发:分析问题、编写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较好的作用。当然,程序设计的整体性更多体现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从教材编者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本教材是基于八个项目进行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任务出发,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将教学设计着重体现项目的整体性,让学生分组分阶段完成项目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将本学期的八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设计,为学生布置3大任务环节:制作环节、抽奖环节和奖励环节。学生在制作任务环节主要完成4个小任务《电子相册》、《逐帧动画》、《圣诞贺卡》、《开发简易技术本》;当4个小任务完成之后,便进入抽奖环节,大家进行投票,并模拟抽奖,本环节需要制作《投票器》和《模拟抽奖箱》;最后我们进入奖励环节,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同学加以奖励,奖励的方式是《移动的坦克游戏》和《设计打地鼠游戏》两款游戏的开发制作和演示。整个项目将各自独立的任务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4.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尝试分层教学,采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针对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差异情况,相应分层次设计不同等级的学习目标,通过分析检测学习效果,动态调整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下图表:
“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升。
5.培养潜在的编程高手
编程能力目前已经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能力。在深圳重视素质教育与综合素养的大背景下,深圳中小学教育更加注重课外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因此在第二课堂以及兴趣专业队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挖掘具有编程能力的“潜力股”,有意识培养编程高手,将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信息技术第二课堂中,我们可以从Scratch编程、VB编程、H5制作、App Inventor和网页制作等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并通过不同的编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
四、结语
目前在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方面,程序设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程序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要了解每个案例和项目的算法和流程,在对算法进行分析时,要求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思维。当算法无法描述时,学生对程序流程图的理解就不會清晰,便无法设计出相应的代码。因此程序设计的学习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2.程序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2006年3月,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刊物《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概念:“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018.王勤)。”因此,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维,这是一种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
3.程序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能力
程序设计更加注重系统性与完整性,分析问题,编写算法,编写程序,调试在程序设计的四步骤中缺一不可。这四步如果出现一个步骤失误,那么整个程序便无法继续下去,因此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培养。
总之,程序设计的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只有相互配合和努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有所改善,课堂才能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勤.例谈“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2):33-35.
[2]梁晓平.案例教学法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7(02):88-89.
[3]汪晓明.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4):33+35.
[4]万春彬.VB程序设计教学中游戏化案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4):23-24.
[5]郭晓芳.有效改善《VB程序设计》教学的几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