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2019-06-09付晓薇胡威徐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积极心理学

付晓薇 胡威 徐新

【摘要】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是促进硕士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对研究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初步探索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导学关系  研究生培养  积极心理学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教研项目(编号:Yjg201614, Yjg201613),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教研项目(编号:2017X042)和湖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 2016234,2017249)。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11-01

导学关系主要表现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其核心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和认知关系。  导学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互利、相互促进的关系。

导师是导学关系的主体,导师的育人责任是构建其和谐关系的核心。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总的要求是一致的。和谐导学关系可行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加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经费支持力度,积极资助师生与国外知名高校的科研合作以及学术交流,全面提升导师自身综合科研能力、学术指导能力。鼓励以科研为主导的多导师、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多导师、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利于导师间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也利于推进和监督研究生的学术指导。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导师个人发展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统一。

2.努力营造积极心理的氛围

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学校各个社团、教育心理学教师团队在校园开展培养积极心理的有意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通过这些积极心理学的推广活动,加强对导师与研究生的积极心理学必要指导。让广大师生了解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感受相互体谅、合作、促进所带来的幸福感,倡导正向、积极、乐观的校园学习氛围,倡导心理学的积極取向。关注师生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完善积极社会支持系统。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导师和研究生,社会和学校多方面提供必要的经济扶持与关心,帮助他们缓解生活压力,感受温馨校园大家庭的温暖。积极健康的心理,是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基本保障。

3.多方渠道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完善导师和研究生的考核奖励制度

树良好的师德师风,建立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鼓励优秀的年轻人继续深造。建立公正、科学、合理的奖励评选办法,树立优秀的研究生榜样,激发广大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科学的导师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可根据研究生发表的成果、导师承担的课题、研究生的就业等情况,对导师、研究生进行相应的考核鼓励。对于学生反应问题较多、学生就业差的导师,减少其后续研究生招生指标。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譬如我院2018年研究生新生与导师开始使用“钉钉”手机APP,实现对师生的教学、科研情况进行考勤管理。这种方式方便有效地帮助导师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近况、研究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指导研究生。此外,导师通过该APP,可快速了解其他导师的研究课题方向、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学生管理的经验,提升导师的综合能力。这种方式是可有效促进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导师因材施教,结合社会需求,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珍惜每次参与导师课题的机会,挖掘自己的科研潜能,刻苦专研。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团队领袖成员、优秀研究生、优秀导师作为榜样,营造研究团队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4.导师作为导学的主体,积极开展增进师生友谊的活动

导师亦师亦友。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研究生所学课程的同时,努力营造学术自由平等的环境。导师向研究生传授科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导师的言传身教体会到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导师积极开展促进师生友谊的活动。譬如,在实验室举行一个简单生日庆祝,举办文体活动等。让师生劳逸结合、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导师主动与研究生多交流,消除研究生对导师的不必要的畏惧,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

5.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促进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

导师积极申报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生主动参与科研课题。从科研课题的开展,导师可了解研究生的科研进展与不足,帮助研究生解决课题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水平;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大量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对课题研究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生与导师多交流沟通,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因此,师生双方只有能正确对待课题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的关系,就可有效促进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

6.师生共同学习积极心理、沟通技巧

情商高的人意味着会说话,他所说的话让人不由自主的接受。情商高的人擅长沟通,其实质是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技巧。在心理学上来说,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也是有技巧的。师生双发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一下积极心理学、人际交流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师多了解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研究生设身处地体谅导师的压力和不易。和谐的导学关系随之形成。

本文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指导实践经验,初步探索了建立和谐导学关系几种可行途径。在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我国研究生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需要我们每位导师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谨以此文与众师生共勉。

参考文献:

[1]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829/c117092-29500853.html

[2]马喜亭,冯蓉.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和谐“导学关系”模式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2):67-70.

[3]杜晓明.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学关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7):59-70.

[4]牟晖,武立勋,徐淑贤.和谐视域下研究生导学关系构建浅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5):72-74.

[5] 梁社红,刘艳,朱婉儿,祝一虹.导学关系困扰类型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50-54.

[6]Alan Carr.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第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4598733494330274&   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

付晓薇(1977-),女,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导,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等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积极心理学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