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文明时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探微

2019-06-09刘海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校教师

刘海军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指数型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所带来新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让学生管理和传道授业呈现多元化和复杂性。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文明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师德和素养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也需要高校教师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信息文明  高校教师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97-02

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即成为社会的热点。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经济社会各行业的结合,这一整套信息技术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教育活动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在后工业文明时代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极大的应用催生出信息文明的诞生,信息文明是一个改变人类活动的文明形态,以互联网的大量运用为主要特征。信息文明因其全球化、无线性、迁移性和共享与分享,真切的改变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的信息文明的影响力已扩展和渗透到社会生活及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内也将带来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机遇、空间。

一、信息文明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改变

信息文明带来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文明的平台是共享、分享,是互联网的极大运用让全球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信息文明的“超链接”平台。至今没有一个大学或科学机构给出信息文明的定义和理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已经悄然步入了信息文明时代。

学校教育的最高层面即是高等教育,它是先进知识领域和前沿信息交汇的河口,信息文明犹如武装的精灵冲击着高等教育的大门,因信息时代带来的创新和变化,让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以下冲击。

网络教育的不断普及,加剧了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在线教育,分享课程成为网络教育的热点领域,给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带了很大的冲击,学生不需要进入大学校园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在线课程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和学习成本。

碎片化学习概念的提出,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徑和渠道去获取知识。学生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课,只需要将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点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即可获取较为全面的知识,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技术水平和教学环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通过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学习者的自主性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人机交互的学习压力感较面授课程更小,学习兴趣的提升较课堂教学更高。学生有更强烈的个人意愿来选择学习内容和课程。

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目前高等教育学校阶段中的学生群体中,多数是“90后”,他们出生在信息化的时代,生活环境中的数字化产品比比皆是,数字化的体验十分的便捷,对互联网技术的各种应用往往是轻车熟路。这给高等教育从业者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信息文明时代对高校从业者职业素养的要求

教育学专家皮亚杰说过,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合格的或是优秀的教师,任何教育的改革也将会在实践中失败。

教师的职业素养分为师德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

师德是高校教师基本素质的灵魂,也就是所谓的“师魂”。作为一名合格高校教师,身教胜于言教,以身示范,树立典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实践中体现师德,在师德中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师德建设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同样包括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等统称为高等教育从业者的老师队伍,都需要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信息文明背景下,高等教育从业者所面对的已不是被封锁在象牙塔中懵懂的菁菁学子,而是时刻暴露在互联网这张无形大网之下的无边界校园,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都被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注视着,并因高校教师这一被社会长久以来所赋予的道德榜样身份,而时刻对照反复比对,对超越大众认同的道德红线和对教师职业的师德印象有不相一致的地方将会被即可放大甚至喧闹于网络社区,形成极大的社会影响。这对加强高校从业者的师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各个高校近年来为应对网络时代可能面临的师德失范现象而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出发点。比如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就在加强师德教育的同时和每位老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对老师的师德规范和日常行为准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签订承诺书的方式强化了这一要求。

信息文明时代,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样化,所以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认识不足,对知识转化周期越来远短的情况认识不足,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持续学习的能力需要不断的提高,甚至一本教材用几年,一套教案教三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对教师教学评价不高。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把握不足,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用脚投票倒逼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技能素质的目的。

三、信息文明时代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素养

在“互联网+”大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不管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从事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工作,都需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来应对信息文明时代所带来的管理难题。

在信息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应该从学校和教师自身素养两个方面着力,建立从制度建设到师德教育全方位的立体化提升通道,以达到师德标准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和新形势下学生发展水平。

一是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是整个教师团队的灵魂,是决定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师高校重大发展策略的主心骨,是抓教学质量、抓师德建设、促发展的第一要素。把高校打造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队伍展示才华和施展抱负的平台。

在领导班子的指导下制定教师素养的管控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對高校教师教学行为、工作成效和个人业绩进行科学评价,导向引导,赏勤罚懒的机制。

二是要建设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把校园内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数字化升级环,以各种信息化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有效融合。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需要,是高校受教育者和从业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减少师生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无效做功,也可以让高校中松散的师生关系通过智慧校园的连接从而更加的紧密。

三是要求所有高校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开展工作。发散性思维和共享性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点。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极快的,受教育者对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是极高的。尤其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如果继续使用过去的线性思维来处理突发事件或者是不良舆论的蔓延,极有可能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在与学生的正常沟通交流中更要注意谨言慎行和言传身教。

互联网思维也应运用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对自身授课的知识要和时代发展的前沿信息相一致,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信息库。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吸引学生到课堂教学中。

四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师生平等。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进一步得到确立,与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对教师来说是艰难的,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还需要通过行政干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来完成。

最后要严控师德红线。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在信息时代高校教师更要清晰的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师德不容晕染。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将职业道德内化并形成其道德品质的关键,是作用于道德行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师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应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时刻自觉加强道德规范意识。它要求教师能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正确的抉择和价值观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总之,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那么教师必须要以师德和素养提升为中心,把学习当作政治追求和终身任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更新观念,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熟悉“互联网+”时代特征,不断适应“超链接世界”和指数型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把握好“做一个讲政治的教育者”价值观的同时,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激发刻苦钻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郑雅婷.“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技能修养浅析.经济研究导刊,2016,28.

[2]夏道玉,戴海东,左雪松.网络生存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偏差与逻辑矫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

[3]朱泓,蔡丽华,刘政.网络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技能修养浅析.黑河学刊,2015,1.

[4]李志奎,姚争儿.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297.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