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新课程德育实施模式

2019-06-09黄卫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课程育人德育

黄卫丹

【摘要】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大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育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把学科德育研究与各学科的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改革中融入德育因素,使课程德育研究与实践有基地、有素材、有方法、有评价,真正产生实效。

【关键词】地理教学  教师素质  德育功能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87-02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兼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学科优势,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地理这门学科与德育的有机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全面理解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高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与现代德育意识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要求学校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把育人为本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個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学科德育是教书育人的本质反映,也是教育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德育的功能和育人的职责

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教师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艰巨而又漫长的育人之旅。职业要求教师建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一切从教育学生出发,一切为教育学生服务。

(三)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教师要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四)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内涵

地理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因此,学校中围绕课程学习的活动过程,也就成为对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培养锻炼的重要途径。

二、确定学科德育渗透目标,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素材,创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一)确定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

3.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二)挖掘德育渗透素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寓德育于地理知识之中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教育者在品格方面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做到有机渗透、有意渗透、有情渗透,便能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

[教学案例]在《香港》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高楼林立”、“填海造地”、“香港城市中的绿地”,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因地制宜,扩展生存空间以及在人多地狭的条件下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艰苦工作。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关注课堂每个人”,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陶冶。

[教学案例]在“长江的开发”教学时,开展学生辩论赛“三峡工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活动丰富学生有关三峡工程的知识,培养搜集、处理、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三、要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和掌握地理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水平三者结合的评估方法

(一)以新的质量观评估学习成绩

评估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考试等定量测定外,还应看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情感的内化程度和国情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力。如向社会作国情宣传时态度是否积极;对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否用科学的人地观去观察、分析和应用;写的国情、国策等小论文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等。

(二)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的不足,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描绘地图、读图分析等常见的评价形式,也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来评价学生。

总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德育建设,推进学校教育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们共同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1、7

[2]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初中地理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猜你喜欢

新课程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