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06-09赵文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语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赵文静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和家长重视语文课程中的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不仅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85-0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阅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换句话来说,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通过调动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但是作为语文数学中的核心,通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而在写作训练的影响下,则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

所以可以说,阅读与写作两者是相互依靠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主要是因为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赖与相互辅佐的。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读写结合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也要明确,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基础环节就是进行阅读,只有掌握好文章的特点,才能保证写作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改变,读写结合模式难以前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还是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教师仅局限于读、写、背等机械式传统教学法,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课程质量较高的读物。可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在我国小学阶段开展得并不是很理想。

2.小学生阅读鉴别能力差教学读物水平参差不齐。受利益的驱使,目前我国儿童书琳琅满目,但是我国小学生课外读物水平参差不齐,错误百出。有些书目还存在着内容低俗混杂、血腥暴力、文字冗长等刊物的致命性错误,由于包装精美,颜色醒目,价位合适,这类书依旧成为小学图书市场的热销品。笔者认为,这类书的负面影响极大,小学生一旦接触此类书籍,必将对他们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造成极大的困扰。

3.小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刚刚开启学生时代,让其坐下来进行写作的确是件难事,如果将写作强制进行,不但会出现抄袭,仿造等这些情况,还能将学生唯一一些对待语文的热情毁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趋于形象化,难以接受大篇幅的文字阅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职业素质,革新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开设有写作课,写作课基本由语文教师组织教学,每堂课给学生一个或者几个题目,限定时间为一课时,要求学生围绕题目写作,完成后上交。这是我国写作课的现状,如此一来,受时间限制学生并不能对题目进行充分的思考,平日积累的素材也不能使用,只能采用流水账记叙方式为完成作业而写作。教师可以在写作课之前引入学生经常阅读书目中的图片、影像,文字等一系列素材。激发学生写作来源。 通过经典的书目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逐渐活跃,写作时也能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喜好,为他们推荐相关读物,让每一位学生爱上阅读。例如在《蓝鲸的眼睛》一书中全书写蓝鲸为小女孩奉献自己的眼睛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到眼睛对于蓝鲸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善良的使者,保护动物人人有责。通过阅读,为学生们搭起一座从图画通向文字的桥梁,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写作也积累了素材。

3.读后感创设表达欲望。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会产生出相应的感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读后感。由于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内心受到了影响,这样就产生出了写作的兴趣与欲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将内心的感触及时记录下来,以此来展现情感上的变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流程和读后感的表达方法。如学生在学习《匆匆》这一课时,教师先可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进一步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对文章的看法。讨论怎样对待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融入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所处那个时代,领悟作者内心的追求,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谋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时间的流逝,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感受上出发来进行写作,通过读写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迁移促进读写相互转化。桑代克的迁移理论认为,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份时,一种学习就可能会影响到另一种学习。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共同要素,如它们之间都有思想观点,语言材料、篇章结构、表达方法等,阅读和写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共同性,正是这种共同性使读写结合成为可能。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并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勤加练习,就能使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以《新型玻璃》为例,教师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这些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再深入分析,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玻璃的。段落结构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使新型玻璃留给读者的印象这么深刻。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新型产品,选取其中一种按照课文的段落结构介绍产品的特点和用途等,并且用上合适的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初步掌握了说明性文章的写法。

5.记录日记抓练笔。记录日记是积累写作经验的有效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记录日记的最大问题,在于日记的内容选择。单纯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见到的人或物,像流水账一般,不会起到好的效果,而是要在其中突出情绪和感情的变化。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才能够体现出真实感。以《黄山奇松》为例,阅读期间应该着重注意到其中的动词、形容词,如挺秀、枝干蟠曲等。生活中如果家人带领自己游览某一景点,在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通过记录日记的形式表达出真实感受,就实现了读写结合教学的目标。

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新课改不断的实施,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近几年来,许多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新老教师普遍认为,对于语文课而言,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可行的学习模式,这也是符合我国新课改明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这些灵感整合归纳变为自己的素材运用的文章中,将阅读内容和写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合理的读写结合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云.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J].中外交流,2018,(6)

[2]張怡.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分析[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0)

[3]邵晶.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语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如何提升海外华裔学生读写能力——以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青年班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