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词
2019-06-09
数字乡村
指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这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5月份,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详细部署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等十项重点任务。
非共识性人才
指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一些偏才、新锐人士。现行各类高层次人才选拔政策,大多对人才的学历、资历、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有硬性要求,使得一些“非共识性人才”受制于硬性条件而错失机会。近些年,南京为吸引此类人才,打破唯资历、唯帽子等人才评价方式。在泰州靖江,还专门出台了《非共识性人才认定办法》。
暗知识
这是硅谷知名高科技投资人王维嘉提出的概念,指代那些由机器发现的,人类无法理解的知识。这被称为是区别于明知识、默知识的第三类知识。这类知识无法被人类理解,却可以在机器间传播。机器之所以能发现暗知识,是因为它模仿了人脑获取知识的神经网络,同时又以更精确的感官、更快更可靠的神经信号传导、更容易储存和复制的优势超越了人脑,使得机器能够抓住某些信息的关系模式。
灰度决策
灰度本是描述图像的概念。把白色与黑色之间按对数关系分成若干级,称为“灰度等级”。引申在管理实践中,非黑即白的领域少之又少,大多数问题都处在“灰色地带”。决策者肩负的责任越大,可能面临的灰度问题就越多,复杂性就越强。而灰度决策,就是指处理复杂、棘手、高风险难题的决策方法。
政治素人
在欧美国家,近年来有一批基本没有从政经历、缺乏管理国家经验的人,通过选举走上政治舞台。其中,包括商人、教授、演员等。有学者认为,这反映了欧美国家的国内政治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和转型,更反映出了选民对这些国家掌权的现有政治精英的不满。但“政治素人”由于缺乏执政经验,往往提不出一个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纲,面对纷繁复杂的执政大局容易顾此失彼。
步行友好性
这个词用以评判一个城市是否适宜步行。步行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出行方式,但如今在一些城市步行会感到不适,这说明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今年5月,国际公益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相关评价报告表明,71个城市活力中心的街道环境指数总体不高,即便在人流密集、商业发达的城市活力中心,步行环境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睡后收入
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那些睡觉时还在挣钱的方法。在经济学上,这叫“被动收入”,也就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而我们平时上班工作赚的钱,都叫做“主动收入”,一旦你不上班了,收入也就停止了。大体上可以把“睡后收入”的来源分为四大方面:存款与理财收益、房屋租金、知识产权收入、股权投资。
车厘子自由
网络流行词,是指个人收入较为可观,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车厘子。一篇网文说,“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却连车厘子都吃不起”,并提出女生财务自由的15个阶段,使之成为热门话题。随后,“香椿自由”“荔枝自由”等也出现在网络空间。对此,有评论指出,仿造这种“自由体”客观上制造个人不能随心所欲的社会焦虑,而回避了供求关系、个人偏好等因素。
“形式主义加班”不可取
今年以来,关于加班的讨论持续成为热点。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996”工作制引起广泛关注,各路媒体纷纷评论。近期,“形式主义加班”现象又在网络空间掀起轩然大波,许多网民争相“吐槽”,对这种不正之风的批评更是大快人心。
这种现象其实早已被人们关注,最近《半月谈》刊发的一篇报道,更是让这个新词家喻户晓。据该文内容,形式主义加班现象主要表现为“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比如,有的员工本来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把事情做完,但却主动加班,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以加班为名刷存在感;又如,有的单位领导在加班的时候,要求员工也在办公室等着待命,即使手中并无可做的事情也不能走。
报道还指出,“形式主义加班”在有些单位甚至还成了常态,出现一种“不加班就不上进”的认识。更有甚者,这种风气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俨然成风。有受访者表示,走形式、摆阵势、做样子的加班,真的让人很心累。也有不少网友反映,这种现象在企业存在,在党政机关同样存在,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职场潜规则。
不可否认,当前确实有许多企业单位工作任务重。如果确实有加班必要,员工自愿加班完成工作,这当然算不上形式主义。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老板或者单位领导应该考虑如何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员工的加班时间。对于熬时间、刷存在感的加班、陪班,则必须注意鉴别、明确反对,毕竟此风不可长。
有评论尖锐指出,别让“形式主义加班”污染了奋斗精神。可谓一语中的。企业和单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奋斗。但这种努力奋斗,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脚踏实地的辛勤付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齐心协力、共同拼搏。如果只是为了加班而加班,为了获得领导好感而加班,总想着去摆阵势、做样子,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到头来看看实绩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倘若这样的“假奋斗”“伪奋斗”成了气候,大家都想着去作秀“忽悠”领导,哪有心思去埋头工作、干事创业,对一个单位而言无疑是有巨大危害的。
从本质上看,“形式主义加班”不仅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表现。“领导不走下属也不能走”的怪现象,根子上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而员工所说的“别人加班我也加”,是为了做给领导看,属于典型的投机取巧心态。这意味着,员工干事不干事、能不能干事,看的不是工作的实际效果,而是领导能不能看见、是不是认可。
“形式主义加班”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评价员工的导向和标准出了问题。根除这一现象,就要更正“不加班=不上进”的错误认识,改变不恰當的评价方式,引导员工实事求是做事情,更加注重提升工作效率,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共识和氛围。
(盛励整理)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