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2019-06-09华彦玲

群众 2019年9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华彦玲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到了紧要关头的一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頭,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近年来,江苏全力以赴、创新探索,脱贫攻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一兜了之”“等靠要”“老弱病残”等不扶不脱贫的难题,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给予乡村产业足够重视

回顾江苏走过的40年农村改革之路,其实践经验证明,仅依靠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或者单一的扶持为主的政策,只能暂时解决吃饭问题和温饱问题。而要解决脱贫以及致富的整体性问题,就要让农民、农村重新组织起来,而这种组织的方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脱贫的问题、致富的问题。

穷村富村的差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无关系。从全国百强村看,这些村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村集体经济发达。江苏农村经济呈现“南强北弱”势态,与村集体经济“南强北弱”有较强的关联性。另外,全国百强村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全部都是工业强村,充分印证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因此,着力解决脱真贫、真脱贫,关键在于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给予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的第二产业足够的重视。这是脱贫的关键也是脱贫的“痛点”,在当下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改善人居环境的大背景下,可通过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参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供生产性服务;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镇村公路(绿化)养(管)护、道路河道保洁、企业后勤、工程用料运输等服务项目;鼓励村参与农户宅基地(农房)激活流转服务,在闲置农房(宅基地)登记、挂牌、推介、交易等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劳务费,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从而完成脱贫攻坚的硬任务。

以“五合”促“三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

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确权到户,集体收益按股份或按份额分红,农民就能尝到甜头。比如先行改革的广东南海、上海闵行区、我省的苏州等地,其在农民收入构成中,股份分红的财产性收入已经占到了农民可支配收入的至少20%。总结上述各地的经验,可通过“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的方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资产股份合作社和旅游股份合作社“五大合作体”,以此促进“三变改革”。通过开展土地承包权“三权分置”,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流转给种植大户或农业企业进行规模经营,土地入股农民可获得流转费,做到“土地入股地生钱”;闲置下来的劳动力可以开展农民充分就业村社建设,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通过劳力入股进入农业企业或种植大户打工,获得打工收益,做到“劳力入社力生钱”;在城中村、城郊村及经济发达的村,可通过开展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组建置业股份合作社,以村集体为引领、农民以钱入股(没钱入股可采用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发展租赁型经济,做到“以钱入股钱生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资产,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做到“资产量化权变钱”;根据农民有很多闲置的房屋的供给,而城里人有到乡下体验民宿的需求,开展宅基地改革和农村房屋置换,组建房屋股份合作社,做到“房屋入股房生钱”。这样就把农村的土地、劳力、房屋、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股变钱、地生钱、力生钱、钱生钱、房生钱”,促进农户与集体经济、农业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做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杜绝“不扶不脱贫”的现象。

以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干部群众动力问题

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必须建立增值考核的激励机制,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与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相挂钩。对壮大集体经济中涌现出的有功之士给予相应的奖励,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村(社区)负责人进行调整。建立支持干事者、保护发展者、宽容失误者的用人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激发群众的参与感。脱贫致富、发展村集体经济,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基层政府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主体还是农民。对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网络电视、农村广播、村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方式,针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宣传教育,在贫困地区营造环境和氛围,使贫困群众充分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扶贫关键在于扶志扶智,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村民技能培训,培养适应集体经济需要的技术性村民,从而实现从根本上脱贫。

(作者系江苏省中特中心省委党校基地教授)

责任编辑:王 婷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警犬集体过生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