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教育研究及现代启示
2019-06-08李子恒
李子恒
摘要:农民素质与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假如全国农民的素质得不到及时提升,新民主主义则不可能取得胜利。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党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有力武器。最近几年,在市场经济与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农民思想品德建设陷入低谷,我国大革命时期针对农民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今天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代表着党的农村工作路线,而且在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论述了大革命时期我党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接着提出了当前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大革命时期党的认识
(一)党对农民形势的理解
大革命时期,农民占有全国人口的80%以上,其是我国革命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刚刚成立时,并没有意识到农民的地位与作用,但在1923年发生“二七”惨案之后,我党意识到无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具有领导地位,必须拥有坚实的革命后盾,而三亿农民与工人阶级在较长时期内就是命运相联的一个整体。1924年,中共中央提出,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要力量。党的早期领导人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也意识到必须拥有农民的帮助,中国革命才能成功。1926年,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问题,假如缺失了农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军阀与帝国主义是不会灭亡的。
(二)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1.农民只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才能参加革命运动。大革命时期,虽然农民数量较多,但其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其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下面这些方面:
第一,小农思想严重,大多农民不具备严密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思想过于保守或散漫,因此其在革命中的力量大打折扣。由于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受封建主义影响较大,其存在着迷信思想、宗教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等大量缺点,必须要通过积极力量进行改造。
第二,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农民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其心理与行为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如思想保守、不敢创新、不敢抵抗等。
第三,不能参加文化学习。毛泽东认为,农民当中90%以上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越是缺少知识,则思想觉悟就会越低,而且其思想极易变化。因此大革命在吸收农民力量时,必须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2.笔者对近代中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农民不具备先进的思想认识而造成的。农民在近代开展了大量的抵抗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主要就是由于他们不具备先进的理论,导致农民运动不具备明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革命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但农民思想过于保守,必须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掌握先进的革命知识,改变他们的思想观点,才能成为大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二、大革命时期党在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方法
(一)各地党员的领导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有大量共产党员进入农村发展农民力量,并建立了一些农民组织。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组建农民协会。由此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意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性。1924年,《中共中央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要大力建设农民武装。1927年,毛泽东、方志敏等联合湖南、广东、安徽等地的农民组织建成全国农民临时执行委员会。1927年,农民协会组织不断扩大,已影响到中国一半以上的地区,800万以上的农民参加了组织,对封建势力给予了沉重打击。各地党员组织当地农民与封建阶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还在当地兴办学校、修筑道路、开垦荒地、建立合作社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封建主义对农民思想的影响不断减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初步成效。
(二)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我党进一步壮大革命干部队伍,鼓励农民参加党组织,推动农民运动的健康发展,在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以后,在彭湃的影响下,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组织成立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承担培养各地农民组织领导人的职责。1924年,在广州开办了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量共产党员在此担任领导职务,有近一千名农民在此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1927年,毛泽东在武昌创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800多名农民参加了学习。上述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近二千名领导干部,这些人员完成学业后大多回到自己的家鄉参加工作,能够组织当地农民与封建势力开展了大量斗争。受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影响,全国不同地区纷纷举办农讲所与农训班,通过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农民讲习所为大革命培养了数不胜数的农民干部,他们扎根农村,发动农民,建立农民组织,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同时为各地开展农民运动培养了大量干部人才,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基层组织,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大量努力。
(三)应用多种形式
大革命时期,因为农民思想觉悟较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因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如推出农民刊物、出版农民书籍等。1926年,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共推出二种出版物,分别是《农民运动》周刊与《中国农民》。随后还推出了《告农民书》《全国农民运动近况》等各类书籍达到了11种之多。全国各地也纷纷出版有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书籍,如广东省农民协会推出的《犁头》。为了尽快帮助广大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有的地区党组织创办了农民夜校与识字班,如1922年彭湃在海陆丰创办的农民学校,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创办的20多所农民夜校等。同时还利用各地演讲、张贴标语、组织游行、戏剧演出等各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如1922年,彭湃则针对海陆丰当地农民开展了大量教育宣传活动,他将革命知识编写成歌曲或戏剧,对当地农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当地农民间广为流传,这样利用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宣传形式将革命理论融入到农民生产生活当中,极大改变了农民的思想。
三、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一)以党的中心工作为重点
大革命时期党的工作目标是推翻封建阶级统治,三亿农民是大革命的中坚力量。此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反帝反封建教育为主,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使其感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是导致本身生活困苦的主要原因,只有拿起武器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在社会中拥有合法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党当前任务是经济发展,因此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发展经济,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切实解决农民问题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反帝反封建与解决农民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1925年,中共中央提出党的纲领是耕者有其田,将土地交给农民耕种。1927年,我国大多地区的农民斗争以解决耕者有其田为主要原则,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并取得了较大成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虽然农民土地问题依然存在,但我国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受到了极大冲击,大量农民看到了农民斗争的希望,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斗志。当前我国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中国共产党只有高度关注农民问题,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大革命时期,农民通过各种夜校、识字班学习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也需着力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在农村教育中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并逐步提高农村师资水平,帮助农民尽快提高文化素养。
(四)讲究方法的灵活性
大革命时期,党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高度认同。当前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也需强调方式方法的应用,防止出现教育手段过于单一的情况,要善于根据形势发展在教育中引进新技术新手段,大力发挥各类新媒体的作用,自不同途径开展农民政治教育,保证农民掌握党的先进思想。
四、结语
虽然大革命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初级阶段,但依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继续发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及时总结党的教育工作经验,并善于根据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引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促进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广大农民的聪明才智,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獻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李雪妮.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0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