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9-06-08陈艳玲
陈艳玲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一般,教学来的内容不但跟日常生活相脱节,而且学生的主动性也不高,因此本文就以此为背景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为小学生数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影响因素 教学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以此来让小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内容,其教学质量越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越强。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学模式的影响,让很多小学生都无法有效的理解数学抽象的知识,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有效的应用。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其学习的目的,除了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外,还要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释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时说,小学数学必须要联系生活,服务生活。然而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考试成绩教学重点,教学的目的在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们对数学也没有什么兴趣,更是感受不到数学的适用性,从而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其心理特点的影响,对很多东西都没有控制力,更是很难做到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集中精神。再加上很多小学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匮乏,使得课堂教学非常的呆板无趣。在加上很多教师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单一,而且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影响着教学质量。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目前很多小学的老师学历都不高,因为学校认为,大专毕业的老师足以胜任小学数学的教学责任,因此小学数学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其专业能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仅会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老师为主体,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来进行教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主动性。
二、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师课堂教学观念落后,难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是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观念落后,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随机进行提问,然后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考量,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了解,从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对数学教材分析不够透彻,重难点知识不突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老师必须要吃透教材,为学生突出重点、难点知识,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很多教师都不会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也无法将数学的整体结构有效的联合起来,从而影响着教学效率。并且很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在教学中无法突出重点和难点,影响着教学质量。同时很多及时对于教育过度的依赖,不知道如何利用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让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
(三)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影响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即可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其数学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无法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也无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意味着,会限制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渐渐的对数学产生了抵触心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着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此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其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其数学能力。老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此来传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入分析教材,明確教授重难点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的分析教材内容,了解整个的知识结构,从而设置好教学环节,让每一节课都可以联系到一起,从而保证教学的意义。并且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将教材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资源整合,即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添了课堂趣味,让学生学起来比较有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通过分析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提炼精华,让课堂教学更加的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根据教材,来传授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保证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是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可以很好的完成数学的学习。老师传授给学生学习方式,即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创新其思维能力,让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保证教学质量。
(四)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教学主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完全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传授。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引导者、指导者的身份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老师还可以跟家长进行合作,让小学生随时都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增加其学习的参与度,让其在一边学习中,一遍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保證了教学质量。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教材跟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丰富在线课程,可以建立相应的平台,将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共享,这样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老师还要丰富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原有知识储备对于理解新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先前经验对于新的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原有数学知识的储备出发,主要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保证学习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其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必须要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受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影响,目前很多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一般,因此本文认为,老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切记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茂.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新课程(上),2015,(01):163-163.
[2]赵小莉.影响小学数学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2,(29):332-332.
[3]李碧.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教育,2014,(25):116-116.
[4]张晓贵,郭世平,栾庆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技术整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06):115-118.
[5]范兴茂.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上),2016,(07).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姜各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