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外事制度研究
2019-06-08黎明虹杨立汝
黎明虹 杨立汝
摘要:今年是“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从“一带一路”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华,在“一带一路”的构建过程中,我国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由于“一带一路”的实施,推动了国际间的交流与人才流动,许多国家之间在教育事业方面人才流通的速度更快,高职教育的国际化也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教育的必经之路。随着国际化不断推进,许多外国友人进入我国的高职院校,有的是作为交换生来进行求学,还有的作为外教进行教学,也有的是因为热爱中国文化,来高职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在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的现在,高职院校需要对大外事制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且遵守大外事制度,在促进高职院校国际文化交流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处理好大外事制度下的一系列新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院校 大外事制度 研究
一、前言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走上了国际化道路,高职院校中出现外国友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因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为周边国家带来了许多好处,充分实现了互利互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进一步扩大了外交范围,有利于周边国家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外国国家派遣外国友人到中国进行学习和交流,最为常见的一种便是学校中的外教。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我们与外国友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观念也不一样,在相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矛盾,需要遵循大外事制度,不能违反大外事制度中的任何条例。在处理与外国人的关系中,稍一疏忽,带来的可能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必须引起重视。
二、大外事制度
在外事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许多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内容详细而全面。大外事制度有利于高职院校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避免与外国友人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顺利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中大外事制度和外事部门的现状
虽然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出现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教育开放的模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我国古代教育过程中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很少与世界进行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才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教育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职教育出现了一种空前活跃的势头和发展局面。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仍旧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与国际教育接触的时间比较短,起步晚,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不仅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外事部门,甚至连重要的大外事制度都不太清楚,这就容易在外事交流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而这些潜在性的问题,一旦爆发就很有可能从小事牵扯到两国关系,影响重大。所以,必须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外事处和外事部门,将大外事制度进行有效宣传,让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甚至外国友人了解相关制度,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国的友好相处与合作。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研究大外事制度的意义
1.高职院校外事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深化发展,不断借鉴外国教育的长处,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门制定了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教育目标,为了进一步实现教育国际化,特地出台了《教育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扩大了教育的开放精神,也推动了教育开放计划的实施。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政策的实施阵地,也作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高职院校处于国际交流的前言阵地,在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高职教育学校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为此,高职院校的外事工作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这个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外事工作部门需要发挥它的作用,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顺利实现。
2.外事工作和外事制度的意义
外事工作是以外事制度的规定为指导思想的,外事制度规定了对待各种事情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对于解决与外国友人之间的事情非常实用。在这种外事制度的指导下进行外事工作就比较稳妥,高职院校的外事工作主要包括合作办学、引入智慧、派遣出国和接待四个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发展,外事工作的范围也随之扩大,需要进行外事部门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中的外事工作人员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层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对于学校事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外事工作不再限制于学校的迎来往送工作,还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等发生联系,促进高职院校各方面的国际化发展,从整体上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层次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外事工作的大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带来的良好局面,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打开了出路,从而进一步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高职院校大外事制度也在外事工作过程中渗透到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中,从而使其真正的服务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事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高职院校大外事制度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大外事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外事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对此进行解决。
1.国际化意识
随着近些年“一带一路”带来的大好局势,教育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育国际化水平,但是依旧有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教育发展程度较低,还没有产生教育国际化的意识,外事工作开展患慢低效。在步教育国际化的高职院校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高职院校中的引入过程中,以引进外国的教育结果为主,忽视了研究过程,不利于深度学习外国先进科技,还有在聘请外交方面,也主要是停留在语言学方面,多以语言进修生为主,生源相对狭隘。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经常出现一些外事制度上没有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思想不够开放的表现,我国的高职教育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學校教育观念跟不上潮流的现象仍然存在。
2.专职外事人员不足
在我国国际教育交流过程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职外事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专职外事人员人数较少,人力资源缺乏,所以导致许多重大的项目无法有序进行,不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外事力量”,大外事制度下包括学校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外事工作中来,人尽其才,为学校提供一支强大的外事队伍,对于學校的大事由学校专职外事人员和学校领导决策,热心人士也可以帮忙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国际教育提供咨询、指导、论证等服务,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3.培育新形势下的外事人员
在过去外事工作人员需要“搞搞活动”,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那些已经成为过去,在现代外事工作中需要一支熟悉国际惯例、语言交流能力比较强、热爱外事工作的团队和外事队伍。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外事工作的任务和职业进行新的定义和完善,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外事部门的力量。高校国际交流活动中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形式和特点,这需要高校外事部门采取新的措施进行解决,面对新形势,提高对国际局势的敏锐度,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跨国的交际能力、谈判能力以及对外事工作的热爱和兴趣,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外事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发挥外事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对外交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校的优势,并且引进符合学校需要的人才和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三、结语
“一带一路”的开展为中国不仅带来了经济方面的发展契机,而且为促进各国之间友好交流贡献了重要作用。在各国友好交往过程中又推动了国际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中国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在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外事工作的重要性再次引起重视,必须要不断改革外事制度,完善外事制度,建设符合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外事制度,提高外事人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国际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吴晓玟.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中的学分互认机制比较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2):76-80.
[2]李喜云,刘勇.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问题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8):54-56.
[3]李喜云.高职院校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配套措施[J].现代企业,2017,(09):61-62.
[4]叶波,张健,李霞等.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三个坚持”和“三个兼顾”[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1):1-4.
[5]张亚非.工商管理专业综合评价生学习方法探析——以《西方经济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08):251-252.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