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制造2025开拓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9-06-07王世超
王世超
摘 要:本文以助力中国制造2025,开拓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国制造2025在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基于中国制造2025下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基于助力中国制造2025开拓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为主要依据,从人才培养与专业结合和提倡更多创新型教学模式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国制造2025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能型
基金项目:本论文来源2018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助力中国制造2025,开拓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编号:201807152阶段性成果。
在助力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制造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建造出一批手艺精湛、创新意识强的中国工匠。高职教育必须秉着服务为基础进行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树立服务就业、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进行教学。注重职业教育发展,将不同岗位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走向人才之路,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 中国制造2025在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制造2025给高职院校教育带来了全新挑战,要求在院校中以培养人才为基础,对内部教学理念和模式等进行创新,扩大技能型人才输出,建立开放型教育模式。在整个教学中要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结合中国制造2025实际需求和基本情况,在教学中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传承工匠精神,助力教育走向现代化,为校企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间。
二、 基于中国制造2025下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以现在情况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层次等不够健全,在高职院校教育系统中尚未将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推广开来,与制造转型升级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制造2025是高职院校上升空间,要建立更优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升级校企合作,有效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求,使得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技术型合作,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先进技术,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素养和能力,在教育调整和改进中不断实现教育转型,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因此在2025年大背景下如何开拓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工作者研究的中心。
三、 基于助力中国制造2025开拓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
(一)人才培养与专业结合
在助力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整合起来,寻找人才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符合人们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教学体系,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专业上分析出产业链发展方向,使得学生基于此对自身所学专业产生一定认同感。可以在学习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主进行学习,意识到产业融合的价值,进而对专业教学进行创新,制定有效评价机制为中国制造2025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进而以动态和静态结合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制定强国的规划,基于“三步走”战略方针和高职院校的专业特征,致力于学生对九大战略任务以及五项重点工程内容的研究,促使学生深刻的意识到自身技能发展的重要性,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此外,全方面将强国的计划介绍给学生,教授学生资源化以及绿色发展理念,将建设强国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并且强化学生对自身专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空间结构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依据企业人才实际需求,在高职院校内加强专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经济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军,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更好的对接上中国制造2025,提升高职教学运作和发展,强化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实现人才培养和专业的有效结合。
(二)提倡更多创新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是制造业人才的主要来源,要自觉承担其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进而更好的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对专业进行有效调整和改进,进而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依据社会人才需求,以针对性、必要性原则为主构建教学内容。其一,结合时代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依次从产业改进、课程研究、师资理论培训、实習实训基地建立等方面上进行,对高职院校做出调整和改革,提出相关解决方案解决,进而可以全方位的促进人才出现和升级,最大限度满足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基本需求[2]。其二,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全新教学模式,可以将现代学徒制引入其中,以企业人才带领学生为主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具备中国制造2025提倡的工匠基本精神,使得校企之间能够更好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在教学中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双主体合作模式,培育更多人才。其三,在学校内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能够到企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自身能力和素养不断提升。在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充分掌握中国制造2025的价值,进而可以培育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满足时代基本需求进行。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助力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要不断开拓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途径,使得高职可以建立在创新基础上进行人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模式,树立全新观念,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加深对创新产业的掌握,意识到自身未来发展趋势,学习更多文化和思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刘晓玲, 庄西真. 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J]. 职教论坛, 2016(1).
唐伶.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6).
蔡泽寰[1], 肖兆武[2], 蔡保[2]. 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探析——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110.
刘晓玲, 庄西真. 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J]. 职教论坛,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