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19-06-06李嘉琪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增加。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很多,本文利用Eviews软件的多元回归方法来探讨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回归分析;参数检验
一、引言
居民储蓄是城乡居民將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居民储蓄与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积极开展储蓄存款业务除能为国家积聚大量建设资金外,还能回笼货币,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为群众的货币节余保值、增殖和进行货币收付服务。本文主要选取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2、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X3和股票市价市值X4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了我国居民储蓄总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做了本次研究分析。
二、理论依据及模型设立
2.1理论依据
一个社会的居民储蓄总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进行储蓄。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居民就会压缩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因此本文采用一年存款利率水平作为指标,用股票市值作为其他投资渠道发达程度地衡量指标。
2.2模型设立
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96年-2015年居民储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期定期存款率与股票市价市值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可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为使数据的线性趋势更明显,减少回归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预设模型为:
LNY=α0+α1LNX1+α2LNX2+α3LNX3+α4LNX4+εi
其中:LN都是对数化后的数据,LNY代表我国居民储蓄;LNX1代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LNX2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LNX3代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LNX4代表股票市价市值。
三、实证分析
3.1相关分析
用Eviews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可知,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较高,因此需要进行逐步回归剔除共线性的变量,由于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仅是模型建立的直观探索,要了解实际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性质,需要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3.2 回归结果
用Eviews进行OLS回归,得到回归结果如图1所示。
图中,估计值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lnx1、lnx3对被解释变量影响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为99.60,说明模型拟合程度是96.00%,解释程度很高,又F-statistic为941.384,P值为0.000<0.0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方程总体显著,但由于LNX2、LNX4不显著,而拟合优度很高,因此,变量之间可能有多重共线性的存在,因此,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变量。
估计值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lnx1、lnx3对被解释变量影响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95,说明模型拟合程度是99.55%,解释程度很高,F值为2084.207,P值为0.000<0.0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方程总体显著。
(1)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R2为0.996,修正后的 R2为0.995,说明模型的变量的拟合程度达到99.50%。
F检验:针对H0:β1=β2=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F值为2084.207,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应拒绝整个模型不显著的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T检验: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LNX1和LNX3都通过了各自的 T 检验,t值分别为57.662,-5.576,相对应的 P 值分别 0.000 和0.000,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这说明LNX1、LNX3对我国储蓄的作用是直接而且非常显著。
(2)计量经济学检验
为了进一步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性质,本文进行VIF检验,将每个X分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都对其余的X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方差扩大因子LnX1的VIF值为1.159,LnX3的VIF值为1.159。经验表明,方差扩大因子VIF>10时,说明该解释变量与其余解释变量之间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本文的变量的VIF值均是远远小于10,故表明结果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结果是较为合理的。进行自相关检验,由于DW值为1.390,du =1.270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上述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股票市价市值对居民储蓄都有影响,一般而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居民储蓄总值将增加1.414。一年期定期存款每增加1%,居民储蓄总值将减少0.157%。 居民进行储蓄一方面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对象,另一方面是为养老或其他某一特定用途。因此,要配合其他措施如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调整我国的居民储蓄结构。在支持金融机构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多样化金融工具,让居民的储蓄渠道通过市场多渠道回流企业。同时,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引导居民储蓄适当向资本市场转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池振球,饶艳芳.广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 (20) [2]汪增群.我国居民储蓄规模的统计分析[J].华北金融,2004 (5):7-10 [3]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李庆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6. [4]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 素[J].经济研究,1999 (5). [5]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 (11). 作者简介:李嘉琪,女,上海,上海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大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