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2019-06-06闫虎茂

神州·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农村

闫虎茂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新中国建设的新生力量,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继承者。然而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成长、健康、心理等问题较多,形势较为严峻。本文从分析我国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对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对合理的对策。通过这些对策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推进乡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留守儿童教育体制改革,并将之纳入国家乡村教育长远规划。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问题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大规模地奔向城市工作和生活。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问题等原因,农民工在城市落脚工作和生活的同时却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在城市生活和上学的机会。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中老人或者亲戚照看,自己在城市打拼,这种现象最后造成农民工与孩子分隔在两地的局面。由此,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就应运而生了[1]。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概述及其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2016年3月底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4%。

三、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

1.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2.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3.农民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在父母身边幸福生活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逐渐显现。

(二)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鼓励;学坏了无人纠正,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2]。

(三)安全问题

国家卫计委调查称:“接近50%的在校留守儿童遭受过欺凌,接近30%的初中一年级留守儿童有过打架经历,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校园欺凌行为中,留守儿童偶尔遭受过至少一种的比例为49.2%,经常遭受过至少一种的比例为8.4%,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同时,留守儿童在学校打架的比例和平均次数比非留守儿童更高。

五、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

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

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

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建立健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

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手段修改针对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性政策,為解决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提供法律保障,保障每一位儿童健康地成长,让所有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 (10):35-37.

[2]郑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 (6):56.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