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06-06朱奕非

神州·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状况民办高校大学生

朱奕非

摘要:在新时代新思想的高校教育的时代特征以及社会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新一批“00后”大学生涌入民办高校,其思想状况及行为特点较“90后”大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行为特点

在新时代新思想的高校教育的时代特征以及社会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对于日益增加的生源数以及趋于平稳的发展速率,发展较为平衡和充分。但伴随着新一批“00后”大学生涌入民办高校,其思想状况及行为特点较“90后”大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加以民办高校学生共性特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基础层次不齐;学生情感强烈,积极、热情、活动性较强、易冲动;学生缺乏理性及持久的自控力等特点,使得新一批“00后”的到来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1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多重压力难以承担

民办高校大学生青年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压力,刚刚挤过高考的独木桥,但转眼己面临着考研、读博、工作的困扰。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显得窘迫,如何才能很好的凸显自己的优势与个性,努力创造自身的可比性与竞争性,都是他们考虑的范围。于是乎,造就了大学生思想负担较常人更大的问题。

1.2 缺乏职业规划

调查显示,仅有小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也存在一半以上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规划,同时,还有将近三成的同学完全没有规划,这样的情况还是较为严峻的。

有了职业规划和心理准备,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和未来仍旧茫然。想到自己即将踏入社会,自己赚钱自己计划,既是激动又是紧张不知所措。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规划,但面对现实时,总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同时也会畏手畏脚,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

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经济实力、人际关系对就业也非常重要,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积累人脉,可以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性别上的差异也对求职做出了要求,一些职业只招男或者女,相对来说缩小了就业范围。在与那些有家庭背景、经济实力、人际关系的求职者竞争时,他们明显感到自信不足和压力重重,无奈而又不得已。

1.3 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取向偏僻

部分同学的恋爱不稳定,甚至部分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对谈恋爱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会不计后果不计原则跟随感性的想法而行动。

伴随着社会全面进入小康阶段,学生的可支配消费从简单的饮食消费变为了穿着交际以及娱乐休闲。除去必要的饮食开支,大学生消费支出绝大部分被各类娱乐活动占有分布。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物质存在迷信与追逐,想尽可能的获得到物欲满足。

2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教育策略

2.1 民办高校大学生整体现状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而民办高校大学生是全国青年力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呈现出青涩的成熟与理性的特征。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露出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成熟和理性思考的特征;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又表现了一个青年天真、不谙世事的青涩状态。这种成熟与青涩、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性和同一性构成了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最重要的特质。具体表现为:教育学习方面的思想行为现状及特点是学习成绩总体一般,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因为各种因素希望毕业后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当代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还是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状态,对职业要求高,希望薪水待遇好,但又不从实际出发,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经验还不够,各方面所经历的又少,造成了最终对预期目标与找到心仪工作的信心缺乏。大学生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思想行为现状及特点是喜欢熬夜,认为熬夜是当代年轻人的正常行为。

2.2 引导策略与探索实践

第一,增强个人信心,积极求学就业,锻炼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期望提高学历,又担心竞争压力与个人能力;面临就业、自身、家长、科研等多重压力。所以,增强个人信心,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积极应对学业和工作,锻炼大学生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面向社会大环境早做准备。

第二,挖掘群内骨干,树典型立榜样,发挥个体性思想引领功能。在学生群体中,干部要以身作则,学生团组织要注意挖掘群内骨干,培育群内干部,发挥支柱作用,从学生群体内部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思想,影响学生的行动趋向,并树立典型和榜样,帮助大学生寻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用更生活化的榜样效应时刻督促大学生在谨言慎行的同时发扬社会传统美德,发挥优秀青年个体性思想引领功能。

第三,注重朋辈群体,引导见贤思齐,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注重朋辈群体的相互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培养大学生朋辈群体团结协作意识,增进朋辈间的情感交流和归属感,引导大学生见贤思齐,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鼓励大学生“争先创优”,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参考文献:

[1]曹晓霞 曹静.《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山西工商学院,2018

[2]雷军莉.《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研究》[D].西安思源学院,2018

[3]李华秀.《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圈层生活现状和特点》[D].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8

[4]王婧慧.《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2018

[5]Daniel Flynn[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Social and Academic Student Engagement Behaviors Matter,2014

上海民辦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培育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研究”,P2018050

猜你喜欢

思想状况民办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