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分析

2019-06-06国丽娜

神州·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国丽娜

摘要: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的学习,则学生难免被囿于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情况等内容的模式化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历史的教学中,往往要借重史料的引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突出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并使历史教学更为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内容,为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史料的运用策略对于历史教学十分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运用;策略分析

史料,顾名思义,指的是关于历史方面的材料,或能够佐证历史情况的材料。也指在进行历史方面的学习和探究时所使用的材料。这既可以指正规的官方认可的史籍经典等方面的记载内容,也可以指那些反映历史、刻画历史的艺术作品,如素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他所做的许多诗,如“三吏三别”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史料来运用;再如敦煌壁画等能够反应和记载当时历史情况的绘画内容,也可以作为史料来运用。史料,可以说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资料,也是有别于历史教材的重要历史素材。因此,史料,往往会给人一种崇高的历史感。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若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史料,将会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在此过程中,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学生们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历史的教学目标,不但在于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史明鉴,理解过去,同时能够领悟当下,并开拓未来。因此,历史的教学,从来不仅仅是为了明白过去,而是为了给予学生一种历史观,从而指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调整和最终形成,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假如没有历史,没有对历史的学习,则人类的进步将停滞不前,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将停止脚步。人不知从前,更不可能知道将来,如此的话,更难以把握当下。所以历史的教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而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将是点睛之笔,帮助学生深刻而生动地理解所学的历史内容,并能够进一步理解当下,把握当下,奋发图强。然而,另一方面,历史,是宏大而深邃的学科,富有人生沉浮及历史兴衰的道理,因此,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领悟。对于未经世事的学生而言,历史,尚属于隔靴搔痒式的窥探和学习。因此,史料的运用可以弥补学生对于历史的距离感,从而明确的理解和明白所学的历史内容,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基于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应以学生为主体,讲究策略,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一,史料的运用要与所学的历史内容相切合,突出重点。如学习秦朝的兵制或相关历史内容,可以引用“秦陵兵马俑”等相关史料,一方面拉近学生对历史的生疏感,并同时引起强烈的震撼和现实感,另一方面,从此史料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真切的历史感,以及促进学生对于秦朝的国力及其他方面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学习秦朝改革郡县制等内容时,也可以引用当时的文人诗作,表现当时的民情民风等内容的诗作,以此为佐证,让学生更生动和深刻的理解此制度的重要作用和深远而广阔的社会影响及其社会价值。

第二,史料的运用要注重其丰富性和层次性。如进行官渡大战的历史教学时,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则可能造成仅仅对于战争的胜负认知,以及简单的夸赞曹操的谋略等。但若能辅助相关的史料,或反映当时历史情况、民情民心等方面的诗词作品,则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拓宽思维,能够在更广阔的意义上理解官渡之战的历史意义,能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官渡之战对于百姓的重要意义,如官渡之战前后的情况对比,可以鲜明的了解到百姓对于摆脱战火的迫切愿望,以及连年受到战火纷扰、民不聊生的民情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官渡之战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并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上,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并且重新理解它的意义和内容。

第三,史料的运用也可以考虑与多媒体教学结合,通过图片或合适的视频等手段,将史料以现代手段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以及历史的延续性和历史的影响。从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重新理解所学的历史内容,重新定位自己所处的这历史阶段,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并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帮助其形成独立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础。

第四,史料的运用要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发生。史料,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属于辅助学生理解历史内容的位置,而不是以史料为主进行学习,以免造成偏离学习重心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史料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时,应当注意史料的使用分寸和使用是否得当的问题,是否有助于突出历史内容的学习重心。如果史料引用过当,则可能引起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大于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兴趣,甚至只想去探究史料及与史料相关的内容等。这样的情况发生,则会大大的偏离历史教学的重心,不利于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此外,史料的运用,要甄别其是否为事实,是否可以使用。若史料存在确实的错误,却没有经过甄别就用于教学过程当中,则可能造成学生的认知错误,甚至造成历史教学的重大失误,从而影响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史料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固然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史料本身的真伪,并进行谨慎的甄别,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总之,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史料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样,既可以是反应现实和历史内容的诗词歌赋,也可以是如敦煌壁画、清明上河图等艺术作品,抑或是秦陵兵马俑、长沙马王堆等出土的文物。而史料的运用重在辅助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明晰化,并使之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同时,达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以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走进所陌生的内容,获得較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根本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而成熟的历史思维,并能够拥有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拥有较好的素养。此外,史料的运用和史料的选择,应当注意分寸,注意甄别真伪,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浅议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 (10):6.

[2]汤金波.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D].扬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