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教学
2019-06-06程艳
程艳
探究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展开探究教学.一是实现化学知识的生活化;二是切实做好化学实验教学;三是強化化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一、实现化学知识的生活化转化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由于很多化学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非常难理解,这就造成了化学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事实上,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可以发挥效用的.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实现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将原本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从而为后续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硫氮氧化物》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将化学知识生活化这一教学技巧.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教师依托多媒体进行一些视频的展示,主题就是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不良影响,等到涉及氮气知识的时候,教师适时设疑“为什么有雷雨利于庄稼生长的说法呢?”这样的问题贴近实际生活,容易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即在空气中由于氧气和氮气发生了化合反应,导致氮的氧化物的生成,然后再经由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了硝酸盐,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所以是有助于庄稼生长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的转化,也实现了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将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探究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更加理想.
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但是由于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如果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不如围绕教学目标,依托教材,展开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现象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愿意进行化学探究学习.
二、切实做好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的基础就是实验,无论化学原理多么复杂,最终都是通过实验验证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忽略了实验教学,仅仅是强调书本上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事实上,离开了实验这个有效的载体,很多原理都是空谈,学生也无法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填空和选择类的题目还尚且能够应付,一旦遇到综合性题目,往往是无从下手.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教学,为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在苏教版高中教材中关于《化学能和电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展开实验教学,具体的设计就是“西红柿还能当电池!”仅仅一个题目就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实验过程就是往盛有稀释硫酸的烧杯中分别插入锌片和铜片,然后将其经由导线相连,同时在导线中接入小灯泡,再把导线与西红柿连接到一起,最后将灵敏电流计接入,结果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小灯泡竟然亮了!这样的实验设计看似只是进行了微小的变动,但正是因为如此,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探究教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实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强化化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其本质就是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中,其中涉及了金属钠的性质,尤其是当金属钠遇水之后产生的化学反应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以此创设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大家认为金属钠与硫酸铜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呢?有的学生会根据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考虑问题:金属钠比金属铜活泼,在置换反应中,可以把铜离子析出;还有的学生认为金属钠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这时,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亲自操作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结果发现没有红色固体出现,而是出现了气泡和蓝色沉淀物,根据这样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冒出的气泡是什么气体?蓝色沉淀物是什么物质?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出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写出其方程式.
问题情境的创设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开关,也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教师一定要备好教材,在合适时机抛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创新探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