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爱情诗歌差异对比分析

2019-06-06唐静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

唐静

摘  要:诗歌历来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爱情诗歌占据了一定比重。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以及宗教熏陶等方面的差异,中外爱情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手法都有较大差异。中国爱情诗歌历史悠久,通常含蓄委婉、意蕴深远、短小精悍;西方爱情诗歌同样具有相当的历史,但大部分外国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歌则显得更加大胆直率、热情奔放、情感鲜明。

关键词:中外;爱情诗歌;主题内容;表达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2

美好热烈的爱情让人为之倾倒也为之痛苦。诗歌是从古至今中外文人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爱情给予了文人骚客无限的灵感,使他们创造出了无数流传百世的优秀作品,引起代代读者的共鸣。这也是爱情诗歌在悠久隽永的文学长河里熠熠闪光的重要原因。中外爱情诗歌主题虽然都可以用“爱情”二字加以概括,但各自的内容和表达手法却有着相当的差异。

一、中外爱情诗歌在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经历了悠久的封建主义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男主外女主内的分配方式使得一大批闺怨诗、离别诗应时而出。西方爱情诗歌也贯穿于文艺复兴时期、浪漫主义全盛时期及现实主义时期。受骑士精神和基督教影响,西方对女性的尊敬和赞美渗透于诗歌的方方面面。

基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中西方爱情诗歌在内容上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1、中国爱情诗歌的“悲”和西方爱情诗歌的“欢”

纵观中国爱情诗歌,虽然形式丰富多样,但是绝大部分的诗歌情感基调都是以“悲”为主。“中国古典爱情诗侧重描述与所爱之人的悲欢离合,抒发与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1],如楚辞《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李白《秋风词》:“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李之仪《卜算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等描述了爱而不得的苦闷;《诗经》中的《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白居易的《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纳兰性德《木兰词》:“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等诗句,描写遭恋人背弃,爱情逝去、人事易变的痛苦。总的说来,中国爱情诗歌多以女子口吻写出哀婉悲伤的情意,描写了一个个爱情悲剧,或者描写不幸婚姻、别离之殇等内容。

西方爱情诗歌在内容上多表现为对爱情的向往、对情人的赞美和追求,更加明快欢欣、热情奔放。在西方爱情诗歌中,女性受到了绝对的赞扬。“中古世纪的骑士文学把妇女的地位提得很高,崇拜女性的风气在英国相当盛行。”[2]

如Robert Burns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Red Rose):

“呵,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呵,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谐。”(王佐良译)

Lord Byron的《她走在美的光彩中》(She Walks in Beauty):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洁无云,繁星漫天;

明与暗,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查良铮译)

由此来看,西方的爱情诗歌直白积极,多为男性视角对女性的追求和赞美,充满着对女性的尊重和崇拜,内容多歌颂爱情的美好以及女性的魅力,满溢着如火的热情。

2、中国爱情诗歌的“怀念”和西方爱情诗歌的“展望”

中外爱情诗歌受宗教思想影响,在内容上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中国人相信“人死如灯灭”,肉体灵魂灰飞烟灭,生者只能活在无尽的思念之中。而西方宗教思想相信“天堂”,人们坚信死亡并不是终结,生者与死者最终也会重聚。

在中国的爱情诗歌中,内容主题为“怀念”的诗歌占比不小,主要以悼亡词的形式存在,表达作者对逝去恋人的无限思念和独留人世的孤独凄凉之情。著名的代表作有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陆游的《沈园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等,都从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对亡者的思念。

西方爱情诗歌比起“追忆”或“怀念”,更倾向选择“展望”、“想象”等更加积极的主题内容。西方诗人坚信自己未来一定会和爱人在天国重聚,人世的分离不过只是短短一段岁月。如Milton的十四行诗《悼亡妻》( Sonnet XXIII, On His Deceased Wife),弥尔顿从希腊神话和基督教中借用了许多意象描述亡妻,使之在诗中得以复活并永生[3]。Robert Browning也在诗歌《展望》中表示死亡并不是终点,他和亡妻终会在天堂相聚。

二、中外爱情诗歌在表达手法上的差异

中国历史厚重、源远流长,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委婉含蓄,多采用意象指代、隐喻等方式进行描写,诗歌感情內敛。常见的方式是将人物和景物联系起来。西方诗人偏向写实的描写,通常会细致地对恋人的容貌进行描摹。

中国爱情诗歌中存在许多经典的意象,如“红豆”表示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连理枝、比翼鸟”指代恩爱的情侣或夫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鸟鹊”:“破颜看鹊喜,拭泪听壤啼”(宋之问《发端州初入西江》)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寄托之情。

西方爱情诗歌多有写实的描写,如叶芝的《当你老了》,细致地描写了爱人年华老去的样貌和细水长流的感情,“白发苍苍”“睡思昏沉”“老去的容颜”“痛苦的皱纹”,读之真实动情。

三、结束语

爱情诗歌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往今来文人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中国爱情诗歌和西方爱情诗歌在主题内容和表达手法上都有着清晰的差异。总结来看,中国爱情诗歌基调以“悲愁”为主,内容多表达相思之苦、离情别绪、生死之痛;表达手法上多使用意象,融情于景;西方爱情诗歌呈现出“热烈”和“赞美”的特点,内容多为歌颂爱情的美好和对恋人的追求;表达手法上多写实,以细致的描画见长。这些主要差异来源于中西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使其各具特色,各有长处。

参考文献:

[1]陈兰玉. 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林书舟. 爱与永恒——对弥尔顿十四行诗《悼亡妻》的解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张娜. 中英爱情诗比较研究[J]. 海外英语,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