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2019-06-06袁群
袁群
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和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物理教师的心愿.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学生的潜能,实施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重视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積极性
简单来说,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科的喜好程度的心理特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便会有更强大的动力和更高的积极性去主动研究物理知识.反之,如果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表现出来的兴趣很低,那么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状态可能会不尽如人意.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兴趣的培养应当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感,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课堂当中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节课的时候,在课堂上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拉力器,并邀请几名同学到讲台前拉拉力器.在这之后,我提问:什么是力?涉及几个物体?分别是什么?在同学们拉拉力器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通过这个小的演示,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了,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拉拉力器的同学的手在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于是我就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假设与猜想,在这之后用一些活动,如手压笔尖,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受;右手击打左手,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全体起立,手提自己的板凳,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双人溜冰,后边推前边的同学等来进行验证.
二、开展小组探究,在合作中碰撞思维
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大部分教师会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略.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设计一些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小组探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模式.将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碰撞,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进行《气体的压强》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时,我在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器材完成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在讨论完成之后,小组成员利用这些器材进行活动探究:(1)用注射器吸水.证明大气压存在. (2)用力拉封了口的注射器活塞,活塞拉开后,松手,活塞会自动恢复.证明大气压存在. (3)在试管中装满水,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水槽中,水不流出来.证明大气压存在.活动结束之后,我组织各小组进行交流并评价实验,并带领学生共同来探究大气压强.
三、做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物理的学习来说,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物理知识的论证和解释,都需要从实验入手.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开始接触物理,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理论能力,更应当重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具体来说,作为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使用一些实验设备和材料,参与实验的操作,并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当中获取新的知识或验证新的知识.因此,在涉及实验教学时,我们应当抱以十二分的认真,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实验氛围,提供更多的参与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先引导学生类比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共面、异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等等.紧接着,我请各个小组依据我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鉴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可见度不大,我安排为分组实验,让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的内容.最后当各小组完成实验后,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并初步得到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相信在不断地摸索和创新当中,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