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的差异仅由一点决定,就是心灵状态
2019-06-06
“今天我讲的不是企业经营中的领导力,而是范围更宽的、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力。”这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原邮政省发表的题为《领导力和判断基准》的讲演中的一句话。稻盛和夫在这篇演讲里阐述了领导者应有的姿态,以及做出正确判断所需要的思维方式。领导人的第一条件是什么?什么决定了领导者的价值?都在这篇讲演中讲到。以下为稻盛和夫讲演部分摘要。
领导人的第一条件:给组织施加影响力。
京瓷这个企业是由我和7名创业伙伴共同创立的,当时包括我在内,一共有28名员工。我们借了位于京都郊区的宫木电机公司的仓库。创立时的资本金是300万日元,银行贷款1000万日元。公司自创业开始一直盈利,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第一年的利润和资本金相同,也是300万日元,此后一路顺利发展。
京瓷从中小企业开始到今天,一直由我担当经营者。基于经营者的经验,我认为,在思考领导人的领导力时,经营者的个性一定会在企业经营中反映出来。
大概在20年前吧,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我:“稻盛先生,听说你是一位独断型的经营者,是吧?”“独断型”是一个很不好的词,招人讨厌。但当时,我却认为独断经营很好。也就是说,在政府机关、大企业里,社长或者领导人交替以后,原来的组织都不变。我认为,这是很不正常的。比起副社长来,社长的责任要重得多,待遇也高得多。处于这种地位的社长交替以后,如果组织的思维方式不做改变,那么这种交替有什么意义呢?但记者们认为,组织应该一直保持不变,组织不可以改变。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话,就不需要什么社长了。
如果组织不需要变化,社长拿副社长一倍半的薪水、两倍的奖金也没有必要了。不需要有社长存在,只要有副社长就行了。因为社长的立场,就是承担全部责任,给企业、组织带来变革,把公司搞活,带领大家前进。正因为要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才给予社长相应的报酬和地位。所以什么变革都不做的话,根本就不需要社长。
我认为,有关领导人、领导力的理论,首先应该从这里开始。如果不能够对组织施加影响力,就没有当领导人的资格。
领导人的第一个条件是,不管是好是坏,都必须能够给组织施加重大的影响。这么说的话,如果某个品行不端的家伙当上了组织的领导人,因为他的个性一定会反映到组织中来,所以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不能给组织施加任何影响力的领导人,是无能的、无用的领导人。
现在的经营状态是日常判断的积累。
我在从事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算是运气不错,京瓷不断顺利成长。但是,经营不顺畅的企业很多。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没有政府等公共机构的保护和照顾。所以,作为经营者,如果我的判断有误,经营状况马上就会恶化。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对于这类事情,只要看一看最近的经济状况就会明白。前一个时期,因泡沫经济破裂,许多企业蒙受了损失。这也是经营者的各种判断失误积累的结果。有的企业听说炒股票能赚钱就去炒股票,结果招致重大损失。有的企业因投资不动产而亏得一塌糊涂,报纸上披露的损失不过是冰山一角。不计其数的企业投资房地产,因泡沫经济破裂而蒙受损失。这个问题说明,对企业这个组织具备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他们的判断给企业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不仅是企业领导人,不管什么组织,不管多么小的部门,其领导人都会给他的组织带来影响。
领导人怎么判断、决断以及这种判断、决断带来的结果,都会影响到这个组织整体的命运。
说到决断,听起来好像是很大的事情,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身边那些小的事情。例如,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部下有许多事情来请示我们,“这个不可以做”“这个可以做”,我们要下决断。作为父亲,回到家里,孩子的事、夫人的事、邻居的事、亲戚的事,没问题时可以沉默,一旦有什么问题,就要思考行还是不行,就要下决断。包括这些无数的小决断以及关键时候的大决断在内,过去自己作为经营者所做的各种决断的积累,或者说各种决断的综合,就是现在公司的业绩、公司的成果。
人生也一样,至今为止我们所做的全部决断的积分,造就了现在的人生结果。
在超越理性的灵魂层面上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为了守护自己的肉体,我们使用本能或理性进行判断。但是,我认为,不用本能或理性判断,用自己的真我,就是深入到美好的灵魂层面对事物进行判断,才是最正确的。有的人或许对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说法不感兴趣。但不相信宗教的人,也应该知道真善美这个词吧。真、善、美这三个字就是表述灵魂的。灵魂就是真,就是善,就是美。永恒地追求真善美就是灵魂深处的呼声。每个人的灵魂都由真、善、美构成。真就是追求真理之心,善就是一颗善心。善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中国用“仁”和“礼”来表达。说得更简单些,就是以他人之乐为乐,以他人之苦为苦,也就是同情。或者如前面所说,其与利己性质的本能心相反,是有利于他人的利他精神。同时,追求美好的事物也是人的本心。
用真、善、美或者充满了爱、真诚与和谐的灵魂作为基础来思考的话,那么基督教所说的“爱”也同善一样是同情心,或者也可以用为他人尽力的利他之心来说明。这种宗教的研究方法不是神秘怪异的东西,它就是追求我们人的本质的行为。人的本质是潜藏在人心最深处的本源性的东西。遵循这种宗教的思维方式,用灵魂的本源作为基准进行判断,我认为是正确的。领导人应该具备优秀的品格和哲学。
最后,我们谈一谈“君子”和“小人”这两个称呼。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在哪里?我认为,两者才智相同、能力相同,区别仅仅在于志向不同、灵魂不同而已。通常,我们只依据才智和能力对人做出评价。但是,按照这种观点获得相同评价的人,他们的器量大小其实真有君子和小人那样的差异。我认为,这种差异仅由一点决定,就是心灵的状态。日本采用资本主义,走上近代国家的道路。那是明治维新初期,当时游历了欧美诸国的福泽谕吉用下面一番话,表述了有关实业家、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条件。他说:“思想深远如哲学家,心术高尚正直如元禄武士,加上小俗吏的才干,再加上土百姓的身体,方能成为实业界的大人物。”我认为,福泽谕吉具备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优秀的实业家应该“思想深远如哲学家”,也就是说,必须具备像哲学家一样深远的思想。
接着,“心术高尚正直如元禄武士”,我想这是把“忠臣藏”刻在了心中,那就是仁义厚重,看重做人的道德、信义和诚实。“加上小俗吏的才干”,小俗吏是指明治政府里许多行贿受贿的基层小官吏。他们善于行贿受贿,说明他们狡黠,就是头脑好使。如果头脑好使转变为优秀的商业才干的话,还是需要的。“再加上土百姓的身体”,就是身体强健,能够拼命工作。我们往往把才能作为最重要的评价基准,但这不对。福泽谕吉说,最重要的是这个人具备的品性和思想。我认为,组织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优秀的品格和哲学,这决定了领导人的价值。
确实,强有力的领导人在强制性拉动之下,可以取得优秀的业绩。但这种业绩只是一时的,即使成功也难以持续。一时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瞬间又走向没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领导人不是真正卓越的领导人。
有的人发挥了领导力,但发挥的方向却错了,这样的事例也很多。
正因为如此,这种有才能的领导人如果掌握了优秀的哲学,能够在灵魂层面上判断事物,就能发挥出强有力的杰出领导力,获取巨大的成功,而且这种成功能够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