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不仅要“上墙”,更要“落地”

2019-06-05杨星野

关键词:形式主义执行力管理员

杨星野

笔者曾走访过全国各地多个站点。无论到哪一个站点,刚进大门,就能看到各项制度醒目地挂在墙上,这说明,在站点规范化建设中,“制度上墙”在各地已基本实现。这是令人欣喜的,充分表明了绝大多数基层站点已经初步具备了“制度意识”,但欣喜之余,又不得不深思:制度上了墙,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当然不是,制度上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制度上墙,是制度公开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让大家对制度能“一目了然”,因此说“上墙”是绝对有必要的。但这绝非“制度上墙”的根本目的所在。站点制定各项制度,是为了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学用工作、厘清操作流程等等,但这些都只是手段,并非目的。目的是什么?还是“用”。有些站点,制度上了墙后,只是满足或停滞在“上墙”上,不仅研究不细、贯彻不力,更是执行不严、效果不实,墙上的制度只为了应付检查汇报,成了“空架子”“卖家秀”。

为什么有些基层站点将“制度上墙”弄成了“纸上谈兵”?个中因素错综复杂,比如有的站点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兼职的管理员本身事务缠身,无暇顾及站点工作,对待制度只能应付了事;有的站点管理员责任心不强,缺乏积极性,“混着干”的毛病已经根深蒂固;有的站点管理员能力有限、执行力不足,再好的制度也难以推行下去;有的站点工作情况较为复杂,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阻碍确实也很难开展工作;有的站点在制度创立初期尚能严格执行,但时间一长,或由于人员更迭或产生了懒怠情绪,制度逐渐成了摆设。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可能,就是有些地方制定出来的制度是“一刀切”,忽略了各站点所处环境的个性化差异,同样的要求可能适合“张家村”,但到了“李家村”却“水土不服”,以至于只能“挂在墙上看看”,却难以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如果再深思一步,个别基层远教管理部门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对待站点建设管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制度出台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对上级“交差”就OK,对于实际中是否贯彻落实了则漠不关心。以上原因林林总总,最终都会导致一个不好的后果——站点形同虚设,执行力、能动性、存在感几近全无;久而久之,站点门可罗雀,基层远教工作自然也成了“表面文章”。

“制度上墻”这个制度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发生在“制度上墙之后”。制度“上墙”后还应扎实“落地”,这才是“生命力”所在;无论何种原因,如果“上墙”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说穿了,都是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反对形式主义,就是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就“制度上墙”来说,制度绝对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做的。远程教育工作想真正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和认可,站点关联甚紧、制度作用重大。只有脚踏实地地去针对实际、结合实需、立足实践去制定制度、研究制度、落实制度,“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让制度从形式到内容都突出一个“实”字,才能使站点真正成为“实打实”的一线阵地。

“制度上墙”只是个起点,须知,让“制度在基层一线落地有声”,才是“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执行力管理员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可疑的管理员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