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作为
2019-06-05张友国
张友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1.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近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原则、组织机构以及政策体系三个方面。
一是确立“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已经成为中国制定各项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例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戰略”、“雄安新区发展战略”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把生态环保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2018年6月1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把“坚持保护优先”作为首条基本原则提出来,强调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环保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2014年中央成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正确解读和及时解决相关改革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重大问题。2018年两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生态环境部,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机构设置,有助于突出责任、提高效率。同时,组建自然资源部,以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了加强地方环保工作,严格实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环保部门也由所在地管理改成由原环保部垂直管理,以便加强其监测、监察、执法职能;建立了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和追责机制,以督促各级地方政府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还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或“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的管理体制。
三是制定更加完备和有力度的政策体系。在战略与规划方面,不仅加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环保约束指标设置,还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专项治理规划以及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在立法方面,主要是修订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同时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2014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在行政管理措施方面,主要是健全环境绩效考核制度,如设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同时加强了国际承诺,如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等。在经济政策措施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些重大政策,比较有影响的如2018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正在试点实施一些重要制度,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同时还在积极探索一些重大环境经济政策,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2.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近年来中国绿色发展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效,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环境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等。
一是生产部门的环境技术不断提高。生产企业普遍增加了环保投入,进行了相关技术、设施和工艺的改造,生产部门的环保技术得以持续改善。2012年—2015年,中国绝大多数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有明显下降,工业部门平均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37%和41%。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三次产业比例为9.4∶45.3∶45.3,2017年上述比例变为7.6∶405∶51.9。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明显上升,这意味着2012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脱钩。工业内部的结构变化也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例如,2012年—2015年,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变化减少了32.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
三是主要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指标持续改善。2012年—2017年,中国单位GDP的主要资源消耗量持续下降。其中,全国万元GDP的能源消耗量、耗水量均持续下降,累计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1%和40%。同一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也持续下降,累计下降幅度达到36%。同时,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污染治理投入的不断加大,2012年—2017年,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所下降,大部分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此外,碳排放效率改善非常明显,依历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刊载数据计算可知,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0年—2017年期间累计下降29%。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2年以来,中国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有所增加且质量呈逐年递增的良好趋势。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和大气污染重点治理地区的空气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不断提升,2017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7.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3%,36个重点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14%,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74%;此外,洋垃圾的进口得到有效遏制,2017年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下降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