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绽放新时代
2019-06-05张配豪
张配豪
“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广大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五四青年节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科研、武警、创客三个领域的杰出青年,感受他们飞扬的青春。
心系祖国 奉献科考
青年科学家是科学界最具活力的一个科研群体。他们坚持对科技强国的耕耘和探索,在人们看不到的幕后默默付出着劳动。
壮美的南极大陆是科考的热土,极地科学研究过程中,青年科学家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年来,他们勇敢迎接挑战,向南极大陆一次次进发。他们建设和值守科考站;他们乘坐雪龙号勇闯冰区;他们驾驶固定翼飞机深入南极内陆……虽然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经受住各种考验,成就了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一段冰雪传奇。
自2005年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丁明虎一直从事极地的考察与研究工作,前后共4次参加我国极地现场考察,其中2次赴南极冰盖最高点—昆仑站地区参加考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丁明虎回忆起南极科考历险的遭遇,这个业内人称“南极小毛驴”的梁山汉子,没有一丝畏惧,满是骄傲和自豪的神情。???
让丁明虎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第一次登上南极冰盖之巅的经历。
“由于极寒天气,雪地车电瓶电压迅速降低,电力设备瘫痪。他们不得不向大本营求救,但大本营的GPS却在关键时候坏掉了。美国、澳大利亚的救援飞机也都不在。没几个小时,受困队员的卫星电话也没电了。像这种发电机组故障在南极内陆是很危险的,雪地车没有办法通电加热就无法在低温下启动,失去了交通工具,又没有电力保暖,命运就只有一个——冻死在营地后,成为南极内陆的永久标志物。”丁明虎说,危急时刻,队员程晓利用电脑与坏掉的GPS 联合的方式,找到故障规律并矫正了位置偏差,定位了他们的位置。随后的十几个小时里,大本营的队员马不停蹄,终于找到了受困队员。这次危险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他们坚持将冰穹A的地下环境测出来了,同时还开展了雪层密度和表面雪层温度测量等工作。
这样危险的经历对丁明虎们这些青年科考队员来讲似乎只是个开始。在此后的科考生涯中,丁明虎不仅表现出了高水平的研究素质和野外经验,还表现出了优秀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2009年4—5月,其带队前往珠峰东绒布冰川考察过程中,先后在第二营地(海拔5800米)和第三营地(海拔6300米)发现昏迷登山者(第一位是武文君,现居住在甘肃会宁;第二位是刘士强,2010年在慕士塔格峰登山过程中不幸遇难),在自身也可能高原反应的情况下,不顾生命危险,三日内分别背负两位遇险者下山,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在极地科考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人员伤病问题,而救治伤病员是极地科考一定要得高分的必修课。“所有潜在疾病都可能发生。”丁明虎说,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其实不是伤,也不是高原反应,而是高寒缺氧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
南极昆仑站海拔4087米,相当于西藏海拔4400多米高处,气压只有标准大气压的一半多点。队员们纷纷开始出现气喘、乏力、头痛、记忆力减退、精力不济、体能严重下降、行动缓慢的症状,食欲下降。晚上要么辗转难眠,要么嗜睡。4种抗生素,每种吃3—5天,周而复始,丁明虎吃了七轮,但止咳效果不明显,一直到回到中山站才不药自愈。
南极内陆没有尘埃,更没有生物,方圆上百万平方公里都是无人区,恍若与世隔绝。紫外线直射在皮肤上,刺得人生疼,即使抹了防晒霜,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加上风吹,脸部除了戴墨镜的部位是白的,其他部位已晒脱几层皮。
从内陆回来,丁明虎瘦了近20斤,皮肤明显变得粗糙,但他说:“我们不是专程来吃苦的,而是为了科学研究,为了得到珍贵的样品。为了我敬爱的祖国。在那些最困难的日子里,祖国这个词成了我最先想到的。我有时简直把自己变成了中国的一小条河流,有谁能把我与祖国分开!在这特定的环境下,我就是中国。而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如今的丁明虎开始致力于搭建我国青年极地学者与国际交流的平台——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商讨成了中国极地青年科學家协会(APECS China),作为APECS在中国的分支协会。
2018年8月1日,APECS China筹建会议暨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在敦煌华夏国际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内22个单位的35名青年科学家共同讨论了协会章程,并匿名选举了理事、主席和秘书长,丁明虎当选APECS China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希望借助此平台,助力拓展我国极地科技交流渠道,为年轻科学家提供学习机会,增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影响力。”丁明虎说。
争当矢志打赢的特战尖兵
青年军人作为青年人中的突出代表,他们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勇于摔打锤炼自身,积极苦练杀敌本领,甘于平凡默默奉献,为实现强军梦不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2011年入伍的吴建辉是商洛支队一中队三班班长。入伍4年多来,他始终瞄准当一名有血性的合格特战尖兵,矢志精武强能,不怕流血流汗,多次在总队组织的各类军事比武中夺得名次,曾代表总队参加武警部队第二届特勤分队比武竞赛集训和全国反劫机跨区对抗比武集训,被武警部队评为反恐特殊人才,被支队表彰为“十大训练标兵”“优秀士官”,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疲累的时候,但当兵就要能打仗,要想成为特战尖兵,就必须坚定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平常训练当‘奠基石,在极限练兵中永不退缩。”吴建辉说。
参军入伍是吴建辉从小的愿望,保家卫国也是他默默坚守的梦想。在新兵连,看着支队特战队员背着40斤重的背囊在机关院内跑步,他总是莫名的兴奋,也想早日加入他们的队伍,成为一名真正的特战队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兵连吴建辉以所有科目全优被新训大队表彰为训练标兵。
每个人都有畏惧生死的时候,但当兵就要当有血性的兵,选择了反恐特种作战这个勇敢者的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与拼搏相伴,与危险同行,把遂行任务当“试金石”,在面对歹徒时绝不畏惧。
2015年12月7日13时40分,商洛市山阳县小河口镇史家坪村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李某,因与其妻发生情感纠纷,遂劫持1名3岁男童,藏匿于15平方米房间内,并在房屋内将自己和人质身上洒满40升汽油,准备燃爆,情况万分危急。中队接到支队出动命令后,吴建辉与其他15名特战队员快速携装出动,在支队首长的帶领下火速赶赴事发现场。现场50米之内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汽油味,稍有火星就可能引爆,面对不能用武器处置的实际,作为狙击手的他主动请缨徒手解救。针对周边地形复杂,房屋内部结构不明,处置行动风险极高、难度极大的现实危险和生死考验,吴建辉与其他同志反复研练处置行动。17时10分,犯罪嫌疑人不听劝解,扬言18时前见不到其妻,就将与人质同归于尽。17时31分,李某情绪愈加躁动,加之夜幕降临,周围群众较多,房间内部空间狭小,如不及时处置,后果不堪设想。吴建辉与其他特战队员趁李某亲属喊话劝解之机,利用破拆工具拆除隔壁窗户防盗网,隐蔽接近至李某劫持人质房间外侧待命,做好随时强行突击准备。
“虽然以前训练过很多次反劫持战斗,但是对于第一次参加实战的我,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和幼小的人质,我心里也无比紧张,担心如果处置不成功发生意外,就会成为第二个‘天津8·12大爆炸,参战官兵及周边群众就会白白牺牲。此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服李某,解救人质,无数个一招制敌的动作随即在脑海中浮现,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17时38分,支队长一声令下,吴建辉第一个破门而入,一个箭步冲到李某面前,就在李某右手打火瞬间,他左手猛折李某手腕将打火机夺下,同时一击右拳将其击倒,顺势骑压,将其制服,成功解救人质。
事后很多人问起吴建辉,当时那么危险你不怕吗?他说:“危险,谁上也危险,当时也没感觉到害怕,处置前支队长已经告诉了我们‘使命更坚决,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人问我,上去后随时有牺牲的危险,上之前考虑过自己的家人没有,我们是军人,我们都懂得,我们的家人也会支持我们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面临取舍的时候,但既然选择了当兵,就意味着选择了舍弃与奉献,要想成为能担当的革命军人,就必须永葆特别能奉献的情怀,把关心支持当“打火石”,在摔打磨砺中永不后悔。
吴建辉说:“以后的路还很长,我将会更加努力锻炼自己,勇往直前,永不停息,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行走中的“公益”青年
很多人都说电影《阿甘正传》最令人感动的部分是阿甘横穿美国那一幕,他率众跑步,在东西海岸之间打了几个来回。一路上跟随者越来越多,阿甘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精神信仰。记者问他为什么跑步,阿甘什么也不说,他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想跑步”。
阿甘精神同样适用于中国的90后小伙儿卢柏克。当许多同龄人还在无忧无虑地上学、生活时,他却揣着66块钱,以边打工边徒步旅行的方式走遍了中国。在行走中,他发起了一系列公益项目。
1990年8月,卢柏克出生于甘肃礼县。和多数西北农村的孩子一样,完成了初中学业后,16岁时的他从军入伍。在新疆,他经常在无人区巡逻,物质基础非常匮乏。当兵期间,父亲去世,父亲临终前对他说:“一定要出人头地,然后用得到的东西来帮助更多的人。”退伍后的卢柏克没有服从家里的工作安排,他有一颗到北京闯荡的心。于是,他只身来到了北京打工。
但是,这么年轻的退伍军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工作。他当起了保安,发起了传单,折腾过工地,摆过小摊,他总共做过28份工作,最长的一份工作只干了七个月。卢柏克在北京艰难地生存着,不断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到底自己应该做什么?
有一天,和朋友尝试做点生意的他,赔得血本无归。经过社会打磨的这几年,他发现环境完全不是无人区当兵那么简单。他心灰意冷,喝起了闷酒,觉得自己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甚至想到过自杀。但第二天随着酒醒后,他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出去走走,环游中国,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一摸兜,66块钱,心一横背起行囊出发了。
靠着徒步搭车、边打工边旅行的方式,卢柏克用221天走遍了中国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份的绝大多数地区。在这过程中,他享受到了巨大的乐趣,其中最令他感慨万千的,是那些数不胜数的贫穷的地方和那些留守儿童清泉一样天真的眼眸。
2012年9月底,卢柏克要穿过腾格里10公里的沙漠。十几个小时的摸索中,卢柏克常常走不了多远就掉进沙坑里。掉进去,爬起来再走,再掉进去,再爬起来。手机没有信号,食物也快吃完了,他一个人在沙漠里默默流着眼泪。天快要暗下来的时候,卢柏克走出了沙漠,远远地看到一座孤零零的土屋,他终于有了寄宿的地方。卢柏克问这家的小女孩:“你的爸爸妈妈呢?”“去广东打工了。”“你几岁了,读几年级,成绩好吗?”“九岁了,我没有上学,我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卢柏克这才注意到土炕上还躺着一个老人,一床破旧的棉絮就是被子,炕头堆满了破破烂烂的衣服。屋角堆放着小女孩捡拾的用来换油盐钱的废品,屋子中间只一根木头顶着有些歪斜的屋顶。卢柏克震惊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还没有见过如此穷困的家庭。
卢柏克用手机拍了些照片,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此后的几天,他陆续接到要求资助那个小女孩的电话。最后,一家上市企业决定资助小女孩完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学业。
这件事是卢柏克公益之路的开端,从那以后,每当卢柏克收集到关于有需要帮助的孩子或学校的信息,就会将其发到网上。慢慢地,资助的人越来越多,得到帮助的孩子群体也越来越大。
2013年元月,“柏克旅行公益”成立。成立两个月的“柏克旅行公益”很快就策划了一场大型援助行动。他们募集到了8000件棉衣,2万顶棉帽和1万多条围巾,援助地区是拉萨的改则。卢柏克一行10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除了他自己,还有8个大学生和1个企业家。
之后,卢柏克全身心投入的公益活动取名“虐行志”,每期带着二三十个年轻人下了飞机没收钱包和通信设备一起靠技能且遵守虐行的规则生存两周。偶尔看卢柏克的微信朋友圈,你会发现他的“虐行志”踪迹,他一会在沙漠,一会在雪山,一会又在一个没有听过名字的城市,总之他一直在路上。
如今的卢柏克仍然在不断探索,虐行志项目的升级版也已经落成,即行觉青年社区。行觉青年社区创立于2018年10月1日,正努力成为一家以绿色宜居、生态恢复、功能多元、社交共享(SouiRangersHome)的生态社区,森林酒店。“它会用旅行者喜爱的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功能,以社区为载体,满足更多旅行人的新刚需,成为旅游酒店行业的创变者,推动旅居生活方式的新理念。我想帮助更多年轻人通过社群或者行走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卢柏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