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推进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乡村共享力度

2019-06-05王会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

王会平

摘要:多年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导致农村教育无论是在资源硬件配置和软件发展方面都存在众多的问题,只有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力度,才能讓城乡教育获得一体化的协调发展,真正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让农村享有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关键词:教育改革;优质资源;共享力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01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5-0001-0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吉林省构建和完善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探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新特点和新方式,为民盟中央教育论坛的召开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并献计献策,民盟吉林省委和吉林省教育学院民盟支委一行16人组成了课题调研组,于2018年5月19日来到辽源市足民乡中学进行了专题调研,举办了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座谈会,会谈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论题进行:第一,了解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分布和配置等方面的现状;第二,乡村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哪些方面的不足,需要增加哪些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量;第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开发、运用和精准扶智等方面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五,在完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等方面有哪些好的对策和建议。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其中谈到的许多问题都引发了我们的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在收集和整理座谈会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撰写了此篇论文,以期为国家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城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备先进教学水平,同时能够保持一定教育教学领先优势的,支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概念资源的综合。”也就是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包括的优秀教师团队、优化的课程内容、一流的教学条件以及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作为社会的一种共有资源,本应是人人有权享受的,但由于它是稀缺资源,其不充足性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性。比如新中国城乡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就非常突出地显现出其城乡之间巨大的不平衡性:中国的城乡教育大致经历了“城乡二元教育”和“城乡教育一体化”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城乡二元教育阶段,城市的基础教育一般都由国家来兴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的基础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省级、地级、县级的“重点校”、“示范校”、“名优校”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较为优势的发展格局。这些学校享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而农村学校则由农村集体兴办,多年的资源短缺导致农村的基础教育越来越落后。在整个城乡二元发展阶段,最大的问题和弊端就是让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拉越大。而在第二阶段——“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阶段,国家已然意识到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会成为严重制约整个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大力改善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国家确立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理念,力求加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性。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分别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乡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意义重大”、“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不让农村教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短板,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优先考量,是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与先导性作用。”也就是说,国家希望城乡教育由原来的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二元对立格局逐步转变为一个相互依存、协调共生、融合发展的共同体,其宗旨就是让乡村享有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乡村还无法和城市一样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还存在许多具体的问题,亟待各方拿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农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落后的问题仍然突显

为了适应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各级县以上的政府都能够做到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着力解决农村学生的择校问题;在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方面,如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都力争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层面上,在县域范围内努力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水平基本达到初级阶段水平的均衡——比如在硬件设施的配置方面,城乡差距较小,甚至农村学校有些教学设施比城市学校还要好,比如在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室都可以利用白板进行教学,但在城市里有些学校还做不到。

(一)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城乡学校布局和硬件资源配置方面,政策层面基本能够做到城乡均等,但是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第一,许多地方,主要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的过度与过快,致使村小学校大量消失和兼并,乡村中小学校班级数、班额数锐减引发了农村学生去城里读书的普遍择校热,导致县镇级以上学校的数量和规模的大大增加以及大额班教学现象的重新出现,同时也引发了某些缺乏进城择校能力的农村弱势群体对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和社会程序的正义性产生某种失望的心理,使得城乡教育布局出现了新的不均衡现象。第二,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国家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工程以来,乡村教育技术满覆盖工程实施得较好,使城镇和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总体上差距较小。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城镇与乡村都得到了同样的重视,发展较为均衡,但在小学阶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校舍功能、校舍质量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占用的资产数和生均图书占用量等部分指标方面,存在着乡村小学普遍低于城镇小学的不均衡现象。此外,初中音体美器材配备的达标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数,理化生实验仪器达标的学校数,学校的语音室、微机室、卫生室等方面的建设方面,乡村学校普遍滞后或低于城镇学校的水平。第三,对于乡村中小学校在标准化学校设施的维持和运用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譬如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灯泡的更换、教学电脑的及时更新换代、塑胶跑道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与更换,这些消耗性的教学用品、体育用品无形中会增加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的经济压力,也可以说,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让先进的教学设备被有效地利用和使用起来才是更重要的,农村中小学只有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好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最终促进农村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二)农村优质教育资源软件方面发展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软件也称为“教育的软实力”,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管理制度、学校的文化与传统、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可以说这些方面城乡教育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根本上无法满足乡镇以下居民子女享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需求。而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乡村教师的师资水平问题:首先,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些村小,教师的老龄化、学历低、能力差的问题十分严重。其次,在初中阶段,乡镇学校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因缺乏师资而无法开足开齐课程的问题十分严重,在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薄弱学科上也显示出师资力量的匮乏。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师兼职两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教语文的教师兼教物理,教历史的教师兼教生物,导致教学非专业化的倾向十分普遍,其直接影响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再次,农村教师在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专业技能的提升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成长通道和发展空间,致使一些农村教师仅凭传统的经验几十年如一日地应付教学,长期处于专业成长的停滞和非进取状态,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最后,很多农村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的子女,多数都存在着学习习惯、纪律卫生情况不好等问题,这些“双差生”特别难以管教,乡村教师中的班主任教师还需承担大量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农村教师對这些学生几乎是束手无策,在管理学生方面存在较强的挫败感,严重影响农村教师的教育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最终导致整体农村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乡村教育资源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与学生对农村教育的双逃离。无论国家对农村的教育如何进行投入和帮扶,城乡二元分离社会制度的逐步固化,城乡教育的距离也会随之被不断放大,城乡教育产生的巨大鸿沟,政府的各种美意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弥合。即“农村教育本应是一种‘大教育,却成了‘精英教育的牺牲品,不但层次质量偏低、结构功能还单一”。尤其是在许多当地人看来,县城镇以上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无论何时都永远是高于乡村学校的,受这一固有传统观念的制约,很多农民或者在城里买房,或者选择租房也要让孩子到城里去择校读书,而同样在农村执教的教师也选择去县城买房,主要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离开农村,到城市去读书,有的县城最好的初中,竟然垄断招收了该县三分之一的生源,农村学校生源的大量流失,致使县级以上城镇学校的“日益繁荣”与乡村学校的“不断调敝”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方面,随着学生人数的剧减,逐步变成“麻雀”学校的村小就会被吞噬和撤并,村小学校数量的大量减少,就会增加偏远农村学生上学的平均距离,为此部分乡镇级学校不得不实行寄宿制,又加大了这些农村教师管理寄宿学生的额外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再一个因素就是偏远农村的生活环境、条件、交通不便等导致了农村教师只要有机会、有条件都会千方百计地“调入”城市学校,这种逃离农村“向城性”的单向流动已成为农村教师的最佳选择。剩下的无法调到城里的农村教师,大多都年龄比较大、能力比较低、思想比较僵化,缺少可塑性和提升性,混日子的思想极为严重,致使本来就落后的农村师资水平更加雪上加霜。大量的农村优秀师资和好的生源被县级以上的学校挖走,这应是目前城乡教育产生不均衡的最主要原因。

(二)国家帮扶乡村教师师资水平提高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当前我们国家针对农村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主要采取的几种形式,在政策理念层面的设计上都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受阻、变异和不理想的因素。

首先是关于支教的问题。城市教师到农村去支教主要是采用“送教下乡”、“送课下乡”、“送教研下乡”等形式,目的是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农村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的支教过程中,很多城市教师对于农村教育教学的示范、提升作用基本置之不顾,只把能否实现晋职晋级和赚取国家补贴当作唯一关注的逐利目标,这样一来,去支教的往往是那些刚刚毕业的缺少教学经验的大学生或者有评职需求的教师和想晋级的某些干部,他们缺少为农村教育奉献的意识,也很难填补农村师资力量的空缺与不足,更难以和农村教师较多地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学方面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有价值的交流与分享,这种流于形式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支教效果,反倒还会引发某些农村教师的抱怨和不满。还有就是一些城市教师所带来的特别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农村教育现状基本不接轨,一方面是农村教师的不适应(他们认为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无法运用到农村教育的土壤上),另一方面是农村学生的不适应(有的农村学生上了城市支教教师的课后,对自己的教师不再尊重甚至反感,认为他们太落伍了)。一些农村教师认为支教不是帮忙,而是添乱,打乱了他们原有的教学步骤。

其次是关于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顶岗、跟岗现状不理想的问题。国家近些年来为了扶持乡村教师的专业提升力度,在国培和省培项目中,都设计了很多农村教师到城市顶岗、跟岗的项目,目的是让农村教师通过亲身的体验,找出与城市教师的差距所在,通过和城市教师一起摸爬滚打或者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直接有效地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但由于农村学校存在着师资力量有限和经费短缺等问题,校长会限制和控制农村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和学习。同时这种跟岗、顶岗形式自身也存在一些预想不到的弊端:比如农村教师来到城市,感受到农村与城市巨大的教育差距,不但没能激发其奋起直追的劲头,可能还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心灰意冷和挫败等自卑心理,回到自己学校以后会更加不安于农村的教育工作,近些年来由农村派教师或校长去城市顶岗、跟岗的数量也呈现出越来越减少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停止了这种顶岗、跟岗的交流形式。

再次是关于教师培训的问题。要发展教育,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教师接受培训的情况是反映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针对教师的培训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和校级五个层次等级,就乡村学校而言,短期、便捷的校级和县级培训仍是其主导模式,而在国家级、省级等高层次培训中,大量的农村教师仍处于“不在场”的状态。也就是说,乡镇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教师。再有就是有些培训机构或组织者仅看重培训的经济效益,缺少对培训社会效益的重视,致使好多高级别的培训,存在着培训课程内容安排陈旧老化和重复的问题,一些纯理论的讲述内容与农村教育的现实渴求相脱节,无法真正满足乡村教师专业提升的现实需求。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农村教师反映特别希望能够听到一些教得好的同级别、同层次、基础差不多的乡村优秀学校的培训课,认为这样的培训对自己的借鉴和帮助的意义更为直接和有效。

(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度不高。很多农村教师极度缺少网上共享的、公用免费的各种备课资源,关于教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课例、名师录播课、示范课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网上资源严重供给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内部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流平台资源,县域内网络平台资源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階段,其交流的程序性和操作性较差,缺少高效的制度管理者和专业引领者,教师的参与性和研讨性都十分不足。

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研究课、公开课和教研教改活动课大量展现,但由于农村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匮乏,资源库的内部资源难以实现共享,致使很多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一堂课,而当这些课结束后,这些课程资源因缺少管理机制,常常被搁置在一边,其他教师再上同一内容的课程时,又是从头找起,没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造成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座谈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反映:网络上一些资源库的教育教学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多数都是被产品化生产出来变成商品进行出售的,教师个人需要付费才能使用,教师不愿意自费购买,致使这些资源难以得到广泛意义的应用。总之,教师能够在网上找到免费的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体现自身教学特色的、适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实在是太少了。

三、提高农村教育资源共享力度的相关对策

(一)加大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彻底改变长久以来“城乡二元分离”的经济和教育格局。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应彻底改变现存的教育不断地从农村将优秀的人力资源掠夺,形成大量老人和孩子独守空村的衰败景象。目前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基本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所以,统筹城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能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著名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变迁研究中的都市和乡村》中早就明确表示:“我们认为中国社会变迁中都市和乡村至少是同样重要。”

很显然,基础教育作为国家一种公共福利的资源,应强化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需要通过政府的合理调控与适时引导的手段来达成城乡教育二元分割的自然融合。当然这种融合也绝不是停留在简单输血式的“施与”与“怜悯”的层面,而是重在要帮助乡村学校积极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品牌特色,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也即是说,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应遵循一种常态化的价值原则,并不仅仅是达成静态结果意义上的一体化,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不是绝对均衡的发展,更不是城乡教育的千校一面和整齐划一,而应该是让所有的城乡学校都走特色内涵发展的道路,实行一校一品,尤其是乡村学校应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走有自己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最终真正实现城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教育帮扶制度设计的精细化和措施落实的完善化。对统筹城乡教育的改革,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一般都会停留在纯技术或纯工具的教育资源公正均衡配置的层面上,实际“改革的实质是从‘物的分配角度到实现制度性的资源均衡嵌入与弥补”。也即是说,城乡教育改革的核心应是确保城市与农村教育具有制度的链接性与交互性。国家应该采取诸多的制度和完善措施来重点帮扶农村的各级各类薄弱教育。一套完整的教育帮扶制度设计,重在细节层面(如制度执行的技术路线、方法、措施)等方面考虑得是否周全,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才能保证教育帮扶制度落实措施更加有效。目前各地政府对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财政的投入、教师的管理、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虽然说都有宏观的制度依据,但仍然存在着诸多考虑不周全的细节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很多微观制度的细节设计,对具体操作措施的不断改革、配套和完善才能使帮扶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比如: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的合理性(尤其是对村小数量的兼并和取缔上一定要慎重考虑,要认真走访调研,不能盲目草率做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农村学校先进教学设备的实际使用率要进行认真的监督与核查,保证教学教育设备真正服务农村教师和学生;在城乡结对制度中必须有清晰的责权利意识,城市学校究竟应承担哪些责任?农村学校应享有哪些权利?对“城乡结对”学校的帮扶模式应予以年度验收与考评,才能够真正实现城乡手拉手学校的共识、共融和共进的目的;在省域或县域内,打破教师区县归属和学校归属的传统管理制度,促使教师由“学校人”逐渐过渡为“职业人”,实行教师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力争实现“省招县管校用”的良好局面,建立好教师城乡轮换的新机制,应将交流教师的管理权、考核权、财政权下放到被交流的学校,同时应对派什么人去,给予多少补贴进行较为人性化和合理化的精心设计,解除城市教师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后顾之忧(如路途安全、农村环境差、两地分居)等情况,这样才能使城乡教师交流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对教师培训内容设计的评审与督查,杜绝培训课程内容的老旧重复等弊端,采取集中培训、跟岗研修、示范讲学、校长沙龙、城乡教师互访等多种培训形式,突出对农村学校“雪中送炭”和“按需实训”的原则,跟岗培训应侧重实践操作层面的机制考核,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师培训的主战场仍是基层学校自身。

(三)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广大落后的农村教育必须通过不断发展远程教育和互联网,建立真正开放型、标准化和信息化的网络平台,才能共享开放的国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互研、校际互动、城乡统筹、共同提高的目的。国家应拨付专项资金重点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坚定不移地把网络教育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人群,在短时段实现农村教育的网络全覆盖工程,即“数字化校园”,并以此有效地推动城乡学校的互动发展,初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子女享有优质教育的需求。

首先在网上应建立各种级别和层次的教育联盟平台,让城乡学校教育形成手拉手、一对一或集团化发展的模式、采取强校托管弱校聯盟与合作结对帮扶等模式,其中的“龙头学校”应指派名师在网上做课,才能真正形成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现实,通过学校问教师的相互听课、评课及网上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实现双方教学资源共享,联盟学校间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对一落实到人头上进行交流,最终也能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同聆听名师的录播课,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次,国家应及早建立起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加快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数量,农村学校应为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使教师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统一认证与单点登录系统,完善网络共享资源使用的便捷性,能够充分利用和共享国家和省级基础教育资源,同时还能整理收集各级优秀教师在备课、授课、反思等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教学资源,乡村教师可以零距离地与城市名师一起备课、一起教研,超时空地感受名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后,应加大网上培训课程的菜单式设置内容,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研修,增强教师培训选择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对农村学校应大力采取网上集中研修和个体自由式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可以考虑在省域内以地级市为单位通过教育培训单和培训积分等互认的方式促进农村教师培训的自主选择和质量提升,以此刺激培训机构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和质量更新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总之,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不是短期内就能马上见效的,不能急功近利,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硬件发展比软件发展容易,在软件方面尤其是师资、生源和观念方面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相当艰难和缓慢的,同时还要跳出教育领域来看教育,比如城乡学生父母的家庭收入、社会地位、教育理念和社会见识的巨大差异,都会作为一种教育的隐形因素对农村子女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前全国性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解决的困惑和问题很多。“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区和地区之间,甚至一个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就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加速推进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从而大幅提升城乡人才资源总量。”笔者坚信,自2002年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教育以来,十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公平已取得了相当大程度的进步,今后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改革,终将会走出一条有效配置公共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着力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城乡均衡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
浅谈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改革
国内移动语言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