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伟英自费整修会老堂

2019-06-05阮仪三

苏州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名镇老宅老房子

阮仪三

阮仪三和会老堂堂主邢伟英

苏州东山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花果飘香,一年四季都有好的景致。很早以前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跟随陈从周先生在苏州四处考察古建筑,在东山他就告诉我,这里是深山藏宝,走几步不是名人故居就是明代老宅,那个时候还没有名城、名镇的提法,他就说要把整个岛保护起来,这里一个个的村庄也要选一些保起来,可惜当时得不到人们的响应。

我记得东山镇的那条老街,就有多幢明代住宅,陈先生教我要认得这些木鼓墩、劵棚下的曲枋、满墙的磨砖对缝,还有散落的蛎壳镶嵌的窗户,都是江南明代住宅的特征。那时真处处是宝,可惜的是大都已经破败,有的已坍塌,无人居住。陈先生一路走一路叹息,败家子啊!不识货啊!一直到了2000年以后才有了历史文化名镇的颁布,陆巷、杨湾等才有了保护的措施。

会老堂

我很早就知道会老堂,见到它时也是破败空关着无人居住。当时,王鳌故居还被镇上的小学占着,房间里都是课桌和长条板凳。我在大堂里发现后楼大梁上出现了明显的斜裂缝,从东、西两侧向中心裂开,这是说明木梁老朽不堪重负,很快就会断裂。可这时楼上还坐满了几十个小学生在上课,我大为惊诧,这样的情况竟然无人知晓!我急忙找到小学校长叫他尽快停止上课,不然会发生严重的伤亡事故,因为在好些地方都发生过古宅坍塌压死人的惨事。那位校长还将信将疑地不以为然,我立即打电话给吴县建设局长要他设法管一下,后来局长发话了,总算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王鳌故居后来得到了全面的整修。而会老堂虽然已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由于缺乏资金,还是空关闲置着,只对一些专家学者开放。

后来听说会老堂有人出资修缮,苏州有关部门邀请我去看看,这大概已经是2004年,那时刚刚完工,满屋的油漆味还未褪去,房子外面的地坪还未铺好。我最在意的是老房子是不是修得道地,用我经常强调的话来说,是不是“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也就是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结构、原环境”的原则。

这时我见到了会老堂堂主邢伟英女士,在我的询问之下,邢女士说得明明白白,一些建筑构件也都能说得出它们的术语,老宅的修缮是花功夫做到了原真性。我心里暗暗地佩服起这位女堂主,既肯花钱,又肯费力,特别是费神,听介绍如何排除那些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的种种干扰,又是如何妥善应付的,我频生钦佩之心。出钱、出力、受气、遭难,就是为了一幢老房子,为了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得以重生,重新获得它的价值。我对邢女士有了新的认识,那些赞誉的话不用多说了,我高兴地引以为同道中人。

老房子修好了就得合理地使用,我是反对把古建筑当做陈列品般供养的,因为建筑就是给人们使用的,这才能体现出它的真实价值。我有幸多次参与了在会老堂里举行的茶会,赏曲、写经、宴饮等,都是精到的艺术和文化的享受,充分显现了会老堂建筑不同空间的功能和艺术表现的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了邢女士的精心安排和艺术修养。会老堂虽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经过合理地整修表露出的是老而弥坚,是延年益寿,为我们展示了真古董的风采。邢伟英女士所著的《明代老宅会老堂的后现代记》向人们展示了她和会老堂的故事,写来朴实无华,但事情本身有起伏和情节,所以读来不会枯燥,我就是一口气看完的。从会老堂修缮的历程来说,这是一本有价值的记实。

猜你喜欢

名镇老宅老房子
儿子要卖老宅, 母亲拒绝搬离,怎么判
老宅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老房子》
老房子
老宅
老房子
老宅
孤山、前所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