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及对IL-1β、IL-6、hs-CRP的影响*

2019-06-05郭志彬谭启恩张盛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5期
关键词:直腿腰椎间盘腰椎

郭志彬 谭启恩 王 旭 张盛强 朱 干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发生退行性病变,突然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环破裂后,髓核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为腰腿痛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据统计,30%腰痛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2]。流行病学发现,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青少年,以20~40岁多见[3],绝大部分患者经非手术疗法而治愈[4-5],仅有2%患者需要手术治疗[6]。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引起腰背疼痛、双下肢疼痛、鞍区感觉异常,甚至二便失禁,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和镇痛药治疗,疗效明显,但是由于不良反应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医学特别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普遍得到认可,不同针法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差异,且机制尚不明确。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7]的诊断标准拟定,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或MRI检查确诊。寒湿型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腰部感受风寒而发病,自觉腰部冷痛沉着,活动不利,遇冷加重,得温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2)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病程≤7 d;符合寒湿型的辨证标准;年龄≥18岁,≤60岁;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和寒湿型的辨证标准;合并腰椎结核、腰椎肿瘤、腰椎管狭窄、腰椎感染等腰椎疾病患者;严重骨质疏松症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者;年龄<18岁,或>60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需要手术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4例,男性 43例,女性 31例;年龄 34~56岁,平均(40.20±11.80)岁;病程 1~7 d,平均(4.21±0.85) d;突出部位病理分型单侧50例,双侧8例,中央型16例。治疗组74例,男性45例,女性29例;年龄30~60岁,平均(41.52±13.47)岁;病程 1~7 d,平均(4.85±0.64) d;突出部位病理分型单侧47例,双侧10例,中央型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理分型等资料经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牵引治疗[9]。基础治疗给予卧床休息、腰部保暖、腰背部肌肉锻炼。牵引治疗让患者仰卧位于骨盆牵引床,床尾升高20 cm,成头低脚高位;骨盆牵引带包托于骨盆,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和耐受力,牵引起始质量10 kg,2~3 d后每天增加1.5~2 kg,至患者感受腰部有牵引力而无不适为度。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取腰3~腰5双侧的夹脊穴(双侧)、肾俞(双侧)、腰阳关、命门、环跳(患侧)、秩边(患侧)、委中(患侧)。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腰臀部和双下肢,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采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夹脊穴、肾俞、腰阳关、命门、委中选用直径0.35 mm,长40 mm毫针,环跳、秩边选用直径0.35 mm,长75 mm毫针。垂直进针,进针后采用捻转提插手法,使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然后行平补平泻,重在泻法以除寒湿,随后采用平补平泻护肝肾。秩边和环跳穴采用捻转提插手法,使患者自觉触电感传至下肢。针刺完毕后,截取2 cm左右的艾条,将艾条点燃,点燃一头朝下,插入所有毫针的针柄,皮肤上铺贴硬纸皮以防止艾条烫伤,每次灸2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0]:用0~10的刻度尺评估患者疼痛,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2)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OA)[11]:从症状、体征、生活3个维度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总分29分,分数越高,腰椎功能越好。3)直腿抬高试验:患者呈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的踝部,另一手置于膝关节上方,使膝关节保持伸直位,抬高到一定角度,患者感到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原有的疼痛或麻木加重时为阳性,并记录其抬高的角度。4)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第 1 天和最后1 d,空腹8 h后隔日清晨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 IL-1β、IL-6、hs-CRP 水平。

1.5 疗效标准[9]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0°,正常工作。显效: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70°,<80°,恢复工作。 有效: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改善但<70°,从事较轻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别不大 (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0.05)。治疗第5日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第10日、20日时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第10日 第20日治疗组 4.19±0.92*△ 2.21±0.53*△对照组 6.23±1.07* 4.12±1.12*n 74 74治疗前 第5日8.31±1.24 6.54±1.18*8.57±1.41 7.06±1.05

2.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别不大 (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升高 (均P<0.05)。治疗第5日时两组的JOA评分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第10日、20日时治疗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第10日 第20日治疗组 20.68±6.24*△ 24.85±5.17*△对照组 16.12±4.24*21.13±3.24*n 74 74治疗前 第5日14.26±3.51 16.52±3.48*13.28±4.12 14.65±3.21*

2.4 两组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腿抬高试验评分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腿抬高试验评分均升高(均P<0.05)。治疗第5日时两组VAS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第10日、20日时治疗组腿抬高试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均P<0.05)。

表4 两组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第10日 第20日治疗组 69.54±10.24*△ 82.63±10.43*△对照组 60.62±11.54*74.85±11.12*n 74 74治疗前 第5日31.25±8.96 41.68±9.62*32.63±6.42 39.84±8.57*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比较 见表5。治疗前,两组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均下降(均P<0.05)。治疗第 5日时两组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第10日、20日时治疗组血清IL-1β、IL-6、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hs-CRP(μg/mL)治疗组 治疗前 12.85±1.24(n=74) 第 5 日 10.65±2.63*第 10 日 6.25±1.54*△168.52±45.63*△ 79.68±27.64*△对照组 治疗前 326.57±114.85 143.25±51.43 13.57±2.62(n=74) 第 5日 281.31±134.62*128.62±31.62* 11.16±3.68*第 10 日 235.65±116.57*112.24±26.51* 8.69±1.74*第 20 日 218.96±86.74* 101.35±35.21* 6.87±2.31*IL-1β(pg/mL) IL-6(pg/mL)312.25±124.23 149.62±28.97 276.24±105.32*121.36±34.52*203.21±86.52*△ 92.32±36.85*△第 20 日 4.18±1.23*△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主要引起患者腰背部疼痛、双下肢放射痛、鞍区感觉障碍,甚至二便失禁。不仅影响患者躯体健康,且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传统观点认为机械压迫和椎间盘自身免疫等是其主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发现生物化学机制同样参与腰椎间盘的发生、发展。IL、hs-CRP等细胞炎症因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正常髓核压迫神经根不引起疼痛,当受压的神经根周围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刺激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12-13]。多项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β、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IL-1可促进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聚集在受压的神经根附近,刺激神经根,并促进椎间盘前列腺素E2的表达,增加神经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腰痛和下肢疼痛[1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L-6分泌增加,通过激活椎间盘降解酶的活性、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基质蛋白变形等介导椎间盘死亡[15]。hs-CRP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当发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hs-CRP增加,并激活炎症瀑布样反应,引起患者疼痛[16]。因此,抑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可以减轻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属于中医学“腰痛”“腰痹”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客于腰部,痹阻筋脉,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属于本虚标实之病。治疗上宜标本兼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以痛为腧”,因此,局部取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体现了针灸的近治原则。本研究取夹脊穴、肾俞、腰阳关、命门、环跳、秩边、委中等穴位,夹脊穴是督脉和膀胱经沟通之枢纽,具有调控督脉和膀胱经气血运行的作用;肾俞乃肾之背腧穴,可补肾壮阳,强腰壮骨;腰阳关隶属督脉,为温补肾阳,为腰痛之要穴;命门位居督脉,可通督强脊、补肾壮阳;环跳位居足三阳胆经,《甲乙经》云“腰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委中乃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腰背委中求”。环跳和委中是治疗腰腿痛之要穴。秩边隶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等功效。本方采用平补平泻法以驱寒除湿,痛经止痛。温针灸是将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在针法通经活络的基础上,灸法可加强针法的作用,壮阳补虚,活血通络,驱寒除湿,同时热敏灸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吸收。研究表明,温针灸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等作用[17],其疗效优于单纯针法或灸法。

本研究将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三维牵引,对照组加用温针灸,结果发现,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10日和第20日时,治疗组的VAS评分、JOA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血清IL-1β、IL-6、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温针灸联合三维牵引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从而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温针灸可以提高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抑制血清IL-1、IL-6和hs-CRP的表达。

猜你喜欢

直腿腰椎间盘腰椎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