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2019-06-05江苏省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许爱萍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整本书绘制学习动机

江苏省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 许爱萍

2011 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足以见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笔者所在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推荐学生阅读8 本课外书,并利用开学第一周及期中考试后一周的语文课堂时间来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学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习惯,但大部分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对于书的主要内容往往表述得不全面,甚至缺乏条理。而思维导图发散与聚合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书籍内容,从厚厚的课外书中提炼出关键信息,梳理出各要素间的关系,形成关系知识框架,提高阅读效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开始由形象化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阅读整本书,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但长篇的文字内容,简单机械的阅读,往往会让学生产生乏味感,从而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前,教师给学生详细介绍什么是思维导图,呈现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提示如何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等,通过介绍,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相应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

如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这本书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体裁的小说,可谓家喻户晓。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学生不仅要了解情节内容,而且要学会从情节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感受师徒四人的形象特点。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对四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剖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阅读品质。

图1 学生绘制的《西游记》思维导图

二、构建清晰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在于能通过符号、图形、线条、色彩等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可视化,将难懂的知识脉络通过分支连接清晰地呈现出来。比如《红楼梦》这本书,情节冗长,人物关系复杂,想要理清里面的人物关系、前因后果,成人尚不容易,更何况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呢?但作为中国名著的瑰宝,如能尝试品出作品的滋味,汲取养分,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在《红楼梦》推介会上,教师借用思维导图,利用图形、图表介绍此书的写作背景,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曹家的历史。以其中章节“林黛玉进贾府”为载体,通过人物关系图、贾府布局图,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读懂内容情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将晦涩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有效阅读,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

图2 学生绘制《红楼梦》思维导图

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把知识放进构造得很好的模式里面更容易记忆,而且学习一个模式将有助于理解并掌握可能遇到的其他的类似信息,且容易进行恰当的迁移。思维导图聚合与发散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系统化零散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创新思维。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个性化的体现及创造力的彰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增加了课外阅读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动机,加深了学生阅读的创造性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外阅读效率,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猜你喜欢

整本书绘制学习动机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绘制童话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作品赏析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全球首张人类细胞蓝图绘制成功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