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方案 全镇一盘棋
——沿河自治县淇滩镇产业扶贫助力群众增收
2019-06-05陈刚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陈刚
“我家脱贫了!”2018年11月1日,在沿河自治县淇滩镇铜鼓村肉牛养殖小区,杨秀宝、范梅英夫妇争相与记者搭话,“产业扶贫政策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去年下半年,杨秀宝将自家的3亩荒坡地流转给企业发展肉牛产业,夫妻俩优先受聘到肉牛养殖企业务工,吃饭不花钱,每人每月有2200元工资。
半年时间,两人不但有了稳定收入,家里还第一次有了2.7万元的存款,一下就脱了贫。
杨秀宝家能快速脱贫,与铜鼓村去年6月底掀起的“大战100天,年底必须出列”脱贫攻坚行动有关。
“100天能干什么?产业是关键。”沿河自治县委选派到铜鼓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杜尚会说,要借力政策“东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让贫瘠的土地“生金长银”。
杜尚会口中的“东风”,是指张家港市的对口帮扶和一笔1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结合实际,铜鼓村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采取保底分红+股份分红等形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通过产业引导,村里引进了一家年出栏300头的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带动12户养殖大户户均年出栏30头以上。同时,还带动了18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或创业,铜鼓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村,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整村出列。
在淇滩镇,像铜鼓一样的“牛”村,正以不同的产业形态上演着脱贫“出列”的精彩故事。
沙子坡村满山石旮旯,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贫困发生率与铜鼓村一样高。如何才能脱贫?淇滩镇党委、政府通过研判,选准修通产业路和发展产业两大方向。
全村7公里长的产业路快速打通,让群众出入便捷,农副产品得以走出大山。镇党委、政府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管护补助等方式,引导群众大面积种植蜜柚。
沿河自治县淇滩镇着眼一村一方案、全镇一盘棋,选准和主攻产业发展,让群众依托产业脱贫致富。图为淇滩镇铜鼓村群众在培育辣椒苗。(杨友 / 摄)
不到5年时间,该村已种植蜜柚2000亩,目前已投产820亩,实现人均一亩蜜柚,亩产值达8000元。村里的群众还办起了农村淘宝店,通过电商让一个个蜜柚“走”出大山,卖出好价钱。
在淇滩镇,除了铜鼓村、沙子坡村,还有发展千亩花椒产业的新型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皂渡村、千亩中药材示范村檬子村……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截至目前,淇滩镇有1866户6063人未脱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但因为路径准、办法多、干劲足,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对如期脱贫信心满满。
“我们的脱贫攻坚方法就是着眼一村一方案,全镇一盘棋,选准和主攻产业发展,让群众依托产业脱贫致富。”淇滩镇党委书记杨进刚说,当地将按照“魅力乌江·古镇淇滩”形象定位,依托大扶贫、大旅游、大库区、古镇文化资源,把淇滩打造成为“商贸重镇、旅游大镇、宜居名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