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厂房里的“文化新苗”

2019-06-05张恒

当代贵州 2019年1期
关键词:板桥厂房京剧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张恒

如今老厂房犹在,只是换了一个模样,成为一座新的文创基地,数十位艺术家以及各类艺术相关的公司已经入驻。工业元素与文化的结合,让不少在这里工作的人创意频现、乐在其中,也带来独特的想象空间。

每到周末,家住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的布依歌手阿西就会邀约几位爱好音乐的伙伴,背着吉他,来到离家不远的花溪板桥艺术村里玩音乐。

这个有着“怀旧者寻梦园”之称的小村子,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从上海、天津等地支援“三线”建设的多家国有企业所在地。这里的红砖老厂房、斑驳的机器设备,似乎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远去的时光。

本着修旧如旧、衔接自然的思路,花溪区委、区政府以“艺术、创新、特色”为宗旨,依托老厂房创建艺术原创基地、交流基地、展示基地以及交易平台,打造了一座新的文创基地。

老旧厂区的“蜕变”

废弃的大油罐或是“变身”成为一艘“潜水艇”,或成为幽默感十足的小黄人;堆砌起的报废轮胎被喷成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个性涂鸦;油桶改造的休息座椅,甚至连公厕也是废旧车厢改造的……

走进板桥艺术村,一个个废弃的物件经过设计者的创意“活”了起来,一栋栋闲置厂房摇身变成创意工作室、学术基地、时尚店铺,随处可见的斑驳的机器设备更是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工业文明所留下的历史记忆。

“除了有现代艺术的点缀,板桥村还蕴含着令人割舍不断的浓浓乡愁,随处可见年代的痕迹。”板桥艺术村管委会主任蒋永仁说,正是充分发挥老厂区环境优美、老厂房建筑古朴,充满工业文明时代感、历史痕迹等优势,曾经辉煌、有过落寞的老旧厂房,正迎来新的生机。

这样的变化要回到几年前。2014年,贵州华工工具注塑有限公司华昌分公司搬迁新厂之后,留在板桥的老工业厂房和土地便闲置下来了。

“如何对待老厂房,这是城市工业发展史,意味着如何对接城市曾经走过的路,也是关乎未来发展的大事。”蒋永仁介绍,经多次研究、论证,板桥村决定充分利用深厚的工业历史感和老工业文化底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打造一个充满“艺术、创新、特色”的板桥艺术村。

为此,艺术村保留了原厂区建筑风格,同时添加众多潮流元素进行创意包装。不仅利用区内红砖建筑构建了知名的画廊、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学术基地、特色餐厅及咖啡店等创意产业机构,而且对已有厂房、道路、环境进行细微改造,逐步打造“烟囱奇境”“荷塘听雨”“莫奈鱼塘”“紫藤大道”“伦布朗布光大道”等景观,具有浓厚的艺术创意氛围。

创新创业的基地

在板桥艺术村里,最有青春活力的艺术,当属微缩艺术了。走进黄海的CGMC微缩艺术藏学馆,琳琅满目的模型、手办让人挪不开眼。由于国内手工制作的模型需求量大、制作人少,目前黄海的订单都已经排到半年以后了。

“我在贵州很多地方考察过,最终选择在板桥艺术村设立工作室,最看中的是这里的环境。”谈起选择板桥艺术村的原因,黄海坦言,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让人能够沉得下心来做事。“特别是村里聚集各种类别的艺术家,在交谈中经常能获得新启发新灵感。”

与黄海不谋而合的,还有唐楠茜。她在板桥艺术村最深处,创立了“创客互动”工作室,主要经营影视制作、企业宣传片制作、VI设计、品牌创意设计、摄影培训、室内装饰设计、活动策划等业务,业务范围目前已经遍布全省。

“对于创业者而言,艺术村是个很好的宣传场所。我们不希望把工作室开在写字楼里,这样无法把我们的互动理念直接传达给大众。”唐楠茜说,近年明显感觉到艺术村人气渐旺,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渐高,相信艺术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随着工业厂房变身成创意工作室,宽敞灵活的空间给人以前卫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唤起的正是创作者艺术生命的自我生长,也成为众多艺术家们的创作家园、精神家园。

经过3年的精心打造,板桥艺术村华工艺术馆、花溪艺术馆相继开馆,“贵州雕塑界第一人”刘万琪,原中国书协理事、贵州省书协主席戴明贤,贵州省美协名誉主席陈石,著名雕塑家孙利平,贵州画院院长陈争等数十位艺术家入驻,视之美艺术培训机构和侗家食府餐饮业等企业落地。

“保护利用好老旧厂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对于板桥艺术村,以艺术产业为主打、多业态共生共赢的多元发展成效初显,也难怪会有人赞叹说:“板桥艺术村就是贵州的798。”

文化艺术的乐园

“手打开,走。”“注意身段、眼神……”2018年11月24日上午,板桥艺术村的“戏阁”现场,在几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指导下,一群学生正有模有样地练习京剧基本功。

自板桥艺术村贵州大学生京剧培训基地成立之后,每个周六,这里都会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现场授课。“2017年8月,板桥艺术村举办了首届京剧大赛,这带动了学生学习京剧的积极性,不仅成立了兴趣班,还得到京剧大家组建的‘教习团’支持。”贵州大学艺术团老师李月说。

“教习团”由孙亮、曹建文、孙奎平、何祥麟等老师组建,都是从事京剧表演、教学数十年的“名角儿”。“传承传统艺术要从年轻人抓起,非常愿意为这一批热爱京剧艺术的年轻人做指导。”“教习团”老师纷纷表示。

工业与文化的结合,带来独特的想象空间。图为贵阳市花溪区板桥艺术村艺术交流中心。(板桥艺术村管委会供图)

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板桥艺术村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新技术、新技能、健康养生、亲子活动、民族文化、非遗项目等内容的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也让板桥村成为“贵阳市首批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目前,艺术村已举办各类艺术展览50余次,以及京剧票友展演大赛、围棋棋王赛、茶道艺术展等活动,接待旅游、餐饮客人数万人次。

工业与文化的结合,带来独特的想象空间。如今的板桥村,已然成为一个充满强烈工业风和艺术气息的生态文化创意园区,成为艺术家能够静心创作、寻找艺术灵感和普通游客接受艺术熏陶的文化小镇和艺术乐园。

猜你喜欢

板桥厂房京剧
工业厂房大型钢结构屋面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陆海之纵
工业厂房通风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板桥善诵
板桥河
把甜蜜带进厂房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