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改革开放献一策
2019-06-05整理安通
整理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安通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让教育在服务贵州发展中“有为有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对“双一流”建设和中西部培育重点大学高度重视,为中西部大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把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作为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近年来,贵州高等教育相继在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现了零的突破,高等教育的研究生资源则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17年,贵州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植物保护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贵州教育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受益者”的贵州大学,强化了茶学院、大数据学院等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为贵州优势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
对贵州高校的发展,我有几点建议:一是要以人的素质为根本,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科技研究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是要深入研究贵州的特色需求,实施特需人才政策,强化基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体系;三是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快“双一流”建设,加强国际间教育合作交流;四是力争在聚焦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突出特色,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为有位”。
改革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为一位在健康、医药、教育等领域奋斗30多年的民营经济工作者,对贵州下一步改革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产权保护。产权制度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法律制度,国有产权与私人合法产权应享有平等保护的法律地位,目前执法实践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二是改革税收结构,减轻企业负担。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大幅降低流转税率,以降低企业负担,推动企业创新、重质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品质;三是继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改革最低目标应该是从根本上杜绝老百姓“因病返贫”,应把全民免费医疗作为医改的终极方向;四是完善药品生产法律体系,强化药品品质监管。改革要极其重视对药品生产、流通、应用环节的有力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铲除假药、劣药在中国的生存土壤;五是加快养老体系建设步伐。国家养老体系的建立完善必须充分调动公办和民办两种资源的积极性,对民间资金投入养老行业的,给予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转移支付扶持,平抑大众养老成本,保障养老品质;六是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行政效能。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各项政策精神,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进人民福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
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华奇
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市场销售不旺盛,融资难融资贵,转型升级压力大,竞争环境尚有不公,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都是不可小觑的现实挑战。
如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困境,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我认为需要不断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要确保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落地落细,让民营企业真正有办事便捷感、政策获得感和财产安全感;二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要保证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减少并逐步取消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垄断领域的附加条件,清理各种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做法;三是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才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到创新创业中来。培厚民营经济发展土壤,增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十二届省政协委员、贵州爱心之家支教团创始人王远贵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志愿者,我有责任有义务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倡导志愿服务,按照《志愿服务条例》施行方向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教育改革上,希望尽量减少形式上的检查,让学校老师不再为应付检查熬夜加班做资料,让老师从各种行政任务、各种名目摊派的漩涡里抽身,简单说,就是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并全身心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把安宁还给校园,把尊严还给师者,把时间还给孩子!三是优质教育资源要尽量平衡,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他们的子女进城入学却得不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有的甚至进不了公立学校,只能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低端民办学校自费就读,这类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极其简陋,有待更好地完善提升。这既是家庭之痛,也是时代之殇。对想扎根城市的新市民来说,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甚至比解决户籍、住房问题更为迫切。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改革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使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