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升级

2019-06-04雷墨

南风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推特磋商经贸

雷墨

在外界普遍预期中美贸易谈判接近尾声、即将达成协议之时,“剧情”出现反转:美方威胁要将对中国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税率由10%上调至25%,中方不得不坚决反制,经贸摩擦呈升级之势。但与此同时,两国都没有关闭对话的大门。而且,随着关税落地日期的临近,双方都有推进谈判的紧迫性。

由此可见,中美在延续去年以来“边打边谈”的模式,但在力度上比以往更大。背后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对达成协议的焦虑,更深层的原因是其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以及在谈判中追求“独赢”的意图。

始作俑者

5月10日,美国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提升到25%。5月13日,中方作出回应,宣布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的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的加征关税。中美相互加征关税的决定,源于特朗普5月5日的一条推特。他在推特中表达了对谈判“进展太慢”的不满,称“2000亿美元商品10%的关税水平将于周五(5月10日)上调到25%”。

从今年2月中旬到特朗普发上述推特之前,中美经贸磋商都在快速推进(不到3个月内举行了5轮磋商),双方谈判团队,包括特朗普本人在内,多次发出“谈判取得进展并进入最后阶段”的讯息。正是基于此,特朗普的那条推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外界疑惑中美经贸磋商为何“剧情反转”。美方的说法是中方“违背承诺”,但这个说法,无论从事实上还是邏辑上都经不起推敲。

5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记者会上说:“各种渠道传出来的消息很多,美方也贴了不少标签,‘倒退‘背弃等等,中方也‘被承诺了很多。”“谈判本身就是一个交换意见、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过程,双方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5月14日表示,“正是因为存在分歧,所以才要继续磋商。在磋商尚未结束、协议尚未达成的情况下,何来违背承诺之说?”

去年12月,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期间,达成的共识之一是“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毫无疑问,是美国首先违背了“停止加征新关税”的承诺。而且,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在取消已加征关税的问题上丝毫不让步,是阻碍谈判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美方的逻辑,如果谈判桌上的进退涉及“承诺”的定性,那这也是美方在违背承诺。

需要指出的是,在北京举行的第10轮磋商是5月1日结束的,当时中美双方已经确定5月8日在华盛顿举行第11轮磋商。鉴于特朗普对美中贸易谈判的重视,谈判过程中的任何进展、难点或变化,他随时都会了解。特朗普选择在新一轮谈判开始前3天宣布加征关税,最直观的解释是,他想通过施压迫使中方在谈判中让步,本质上与承诺问题没什么关系。中方在磋商议题上的进退,都属于谈判范畴,但特朗普加征新的关税,则逾越了此前中美约定的界限。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9日报道,白宫官员表示,特朗普在5月5日发出那条推特前,并没有与任何内阁成员商量。显然,“剧情反转”的责任不在中方,特朗普才是这次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始作俑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5月15日在记者会上说:“谁是新一轮中美关税战的始作俑者,谁是阻碍全球自由贸易的规则破坏者,谁又是拖累世界经济前景的风险制造者,国际社会自有公论。”

中方在磋商议题上的进退,都属于谈判范畴,但特朗普加征新的关税,则逾越了此前中美约定的界限。

为何反转

特朗普的冲动决策再次演绎了不可预测,但他再多的不可预测都掩饰不了那个“可预测”的意图,那就是争取2020年成功连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美国经济表现如何,将是决定他2020年后还能否继续待在白宫的关键因素。在中美经贸磋商问题上,特朗普如何选择,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其连任竞选。从常识上看,加征关税对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乃至整个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反倒是税收、利息杠杆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中美第10轮经贸磋商结束的5月1日,到特朗普5月5日发出那条加征关税的推特之前,他所有的推特中没有一条提到中美贸易谈判,但有多条是怒怼美联储拒绝降息的。5月1日,美联储开会后作出暂时不降息的决定。此前一天,特朗普一条关于中国的推特,说的是中国在降息刺激经济,但美联储却无动于衷。可以做这样的假设,中美谈判“剧情反转”,在谈判这个技术性问题之外,或许还与美联储降息问题存在某种关联。

在5月2日的一条推特中,特朗普搬出了经济学家斯蒂芬·摩尔,称这位“伟大的、支持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因对美联储拒绝降息不满而放弃在美联储理事会出任职务。斯蒂芬·摩尔长期以来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特朗普连任竞选的经济顾问。他在5月7日的一个公开的经济论坛上说:“特朗普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查看一下股市,因为他知道,如果股市和经济崩盘,连任就无望。”

随着2020年大选的临近,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特朗普要的是“立竿见影”,但美联储却要从经济的稳定性与增长的可持续性方面综合考虑。根据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5月3日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在2019年步入衰退的经济学家仅占10%,但认为在2021年步入衰退的经济学家占四分之三。很显然,美联储此前在降息上之所以谨慎,很可能是为长远考虑留下政策空间。

据彭博社5月11日报道,在特朗普政府上调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后,为了对冲负面冲击,美联储开始倾向于降息。随着中国反制措施的公布,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越来越高。以威胁恫吓的方式对待“异见者”,是特朗普一贯的作风,而且在美国国内政治中屡屡奏效。对于美国经济,特朗普在乎的是短期提振(2020年前),至于长远后果,不会是他的优先考虑。

特朗普可能在玩一箭双雕,一方面通过升级贸易战制造紧张,施压美联储降息;另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施压中国让步。就中美谈判来说,加征关税无疑是一种冒险,但反映的是特朗普以压促谈的动机。如果真像他在推特中所说的,关税比贸易协议对美国经济更重要,那他为何还愿意继续谈判?如果他真的像推特中所说的那样“不着急”,那他为何要加征关税—以压促谈?

特朗普5月17日宣布,他将推迟6个月决定是否对从欧盟进口的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美媒称,目前中美正在进行贸易谈判,并不是美国加征关税的合适时机。但离2020年大选只有一年的时间,他的回旋余地并不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4年总统任期内,唯一的“成绩单”是重谈的美韩自贸协定,而这对美国经济的提振几乎可忽略不计。已经谈成的美墨加贸易协定,在2020年前过国会这一关几无可能,因为民主党不会在这个关键时期给他一个“赢”。特朗普升级中美贸易摩擦的背后,反映的是他需要结果的急迫。

未来走向

5月13日中国公布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同一天,美国贸易代表处网站公布了拟对尚未加征关税的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由于时差关系,前后相隔数小时)。中美贸易摩擦看起来正滑向螺旋式升级。如果美方这轮加征关税落地,然后中方作出反制,那将演变成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无论用哪种经济理论推演,都不可能得出在2020年前促进美国经济繁荣的结论。

也是在5月13日,中方宣布反制措施后,特朗普对美中贸易谈判表达了乐观。他在白宫的一个有美国财长姆努钦陪同出席的晚宴上说:“他刚从中国回来(指的是参加了4月30日、5月1日第10轮中美经贸磋商),我们会让你们知道未来三周或四周是否会成功,不过我感觉将会非常成功。”5月15日,美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姆努钦将在不久的将来赴北京,与中方举行下一轮谈判。5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中方从来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谈判磋商要有意义,就必须要有诚意。

特朗普的冲动决策再次演绎了不可预测,但他再多的不可预测都掩饰不了那个“可预测”的意图,那就是争取2020年成功连任。

为何美方急于表态将举行下一轮谈判?为何特朗普提“三周或四周”这个较为具体的期限?这需要关注一些细节。虽然美方宣布从5月10日开始把关税从10%提高到25%,但对于5月 10日以及之前从中国机场、港口起运的商品,只要在6月1日之前抵达美国,依然以10%的税率征收。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绝大多数走海运,跨越太平洋的时间大约是两至三周。也就是说,美国对部分中国输美商品的征税,事实上给予了一定的“豁免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即刻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生效的时间,是6月1日零时。在时间点上,中国加征关税的生效日期,与美国非正式的“豁免期”完全重合。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方面反映了“对等回应”,另一方面也是中美在“边打边谈”过程中的默契。在5月10日中美經贸磋商结束后所发的推特中,特朗普称,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取消与否取决于未来的谈判。

由此可以推断,姆努钦启程赴北京的时间,很可能在6月1日之前。至少,中美可能会在6月1日前释放一些倾向于谈判的积极信息。不过,即便姆努钦在这个时间点内抵达北京,中美谈判能否取得突破还存在不确定性。6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处将就对中国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举行听证会。按程序推断,特朗普在6月底就可以对是否征税作决定。而这个时间点,与特朗普所说的在日本G20峰会(6月28日、29日)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的日期,非常接近。

所以,直到6月底,都会是中美经贸磋商的微妙和胶着期。导致这种局面的关键原因,在于特朗普不愿放弃“极限施压”的策略。2016年大选败北后,希拉里曾警告过,特朗普可能会把商人作风带到外交谈判中。目前来看一语成谶。美国《国会山报》5月11日的一篇文章称,过去在生意场上能以不达成交易相威胁的特朗普,可能没有考虑到,跟一个主权国家谈判与跟承包商谈建楼不是一回事。

5月13日中方宣布反制措施后,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查克·格拉斯利发了一份长声明。他在声明中说:“美国人理解,应该让中国对其行为负责。但他们也需要知道,政府理解他们在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中的经济痛苦。”美国政治新闻网写道,如果达不成协议,可能对美国经济和特朗普连任造成冲击式影响,即使他的基本盘喜欢他对中国放狠话。因为在2020年选民们走向投票站时,消费品价格可能已经飞涨。

猜你喜欢

推特磋商经贸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提议与美磋商后,朝鲜射了导弹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警务广角
经贸促进
推特上的那些事儿
[编读往来]